坐擁8500億資產,曾說出“不賺最後一個銅板”的李嘉誠,又甩賣內地的地產專案了。對當下本就秋意甚濃的樓市來說,資訊量巨大。
10月10日晚,據《財新網》報道,長實集團以超過40億元的代價向融創中國出讓大連西崗專案。長實集團確認了該專案出售的訊息屬實。並稱,該專案約在半年前達成了協議出售,四個多月前簽約落實。
李嘉誠拋售內地地產專案,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從2013年開始,他就一直不停甩賣。這些年,李嘉誠大約出售了3000+億港元的地產資產。18年財報顯示,他的公司估值1.2萬億,但其在內地的資產僅有700億,佔比僅為11.55%。
我在此前的文中不止一次說過,李嘉誠自打六年前開啟拋售地產業務之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會義無反顧地繼續這一行為。雖然長實在內地的土地儲備還很豐富,但是架不住這樣甩賣。按照這種“出貨”速度,要不了多久,內地的地產業務遲早會被李嘉誠“清空”。
一邊在“清空”內地和香港的地產業務,另一邊李超人又在忙於投資歐洲,尤其是英國和澳洲。資料顯示,他有超過50%的資產投資在了歐洲。主要是通訊、電力、港口、天然氣管道等基礎設施和能源領域。
不停拋售香港和內地資產,到底有何隱情,李嘉誠提前嗅到了什麼嗎?六年前就瘋狂拋售房產,現在看來是“聰明”還是“愚蠢”?
李嘉誠也稱得上是“投資大神”,他具有非常敏銳的商業靈敏度和前瞻能力,我堅信他所作的任何一個決定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和智囊團的論證推演的。但是地產這個被無數中國專家堅定看好的產業,也曾經讓他賺得盆滿缽盈的行業,為何他要這麼急於捨棄呢?
網上流傳著李嘉誠的言論,如果這些話真的是出自他本人之口,那麼我們也就能理解為何他這麼急於“賣房變現”了——“房地產行業已經快要飽和了,過去這些年房地產發展迅猛,房價地價漲幅驚人,購買力被消耗得差不多了,未來蓋再多的房子也沒有人買”;“近幾年不管是內地還是香港房價都居高不下,但未來5年房價就會面臨“大風暴”,炒房客們需要謹慎了”。
這些話到底是不是出自他本人之口,我們考證起來非常困難。權且當做是他說的吧,順著這個思路,我們試圖解開其中的奧祕,也便於從中得到一些啟發。
首先,需要擺正的一點是,李嘉誠這些年拋售的都是地產專案。他並沒有撤走所有在內地的投資,相反,這兩年他還加強了對內地市場的投資:聯手馬雲,加快了在內地零售業的佈局。還聽聞,他有意要把內地的5G和第三方支付引入香港。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李是單純不看好房地產市場,對於內地的消費市場,他還是認為潛力巨大的。
但地產這個曾讓他賺得手麻的行業,現在已經徹底發生了鉅變,最根本的變化是風險在積聚,雖然不可能一瞬間崩塌,但是危機無處不在,向來追求穩健的李嘉誠不可能無動於衷,因此當所有人仍然堅定不移看好樓市的時候,他選擇逆向而行,確實符合他的一貫作風。同時也或多或少向我們傳遞了一個重磅訊號,房住不炒調控緊逼的這幾年裡,有一個事實越來越清晰,中國樓市迎來調整進行迴歸是遲早的事,過去那種全民投資全民賺錢的暴富時代一定會結束,更多的人應該儘快意識到這一點。
無獨有偶,中原地產大佬施永青直言不諱說出過類似觀點。他認為,我們的房地產發展過快了,尤其在有些城市房屋過度建設了,且投資屬性凌駕於居住屬性之上,這種局面必須得到扭轉,因為房屋本身是為人服務的。他堅信未來房屋的居住價值會被放大,投資價值會不斷得到弱化。在經歷了巨集觀調控和市場進化後,未來的中國內地房地產市場將進入更加有序、理性的發展軌道。像過去幾年那種瘋狂大漲,未來絕對不可能再出現了。全民投資房產的情景不會再上演,伴隨著房地產長效機制的不斷出臺和落地,房地產會軟著陸,逐漸迴歸理性。
其次,全球的資金都在脫虛向實,這意味著什麼李嘉誠可能比所有人都更能悟透。房地產這種資金密集型產業,雖然吸附了大量資金,但是它終究不是金融產品,不可能被炒到天價,無限獲益。在任何一個國家,房地產的首要屬性都是居住。投資屬性被無限放大後,物極必反。大量資金沉澱在地產市場裡,其它產業得不到輸血,發展受阻,國家不會視而不見。這幾年國家出重拳打擊投資炒作,遏制開發商融資,引導資金向實體經濟流入,就是最好的證明。
資金是逐利的,但是不要忘了聰明的資金第一追求的還是穩健安全。中國房地產已經到達了山頂,確實到了調整階段了。這個時候即便價格不回撥,但是依然把龐大的資金放在裡面,大概率是沒有什麼收益的。更主要的是,不確定性增加,風險係數增加。與其如此,不如干脆撤出來,安放在更加穩健的領域,比如說能源和基礎設施領域,雖然短期不可能有鉅額回報,但至少安全。
這幾年房地產並沒有迎來“大熊市”行情,相反16、17年還有兩次“大牛市”,有人按此推算,說李嘉誠合計至少少賺了兩三百個億。從這個角度看,他選擇撤離的時機過早,這些年他對內地地產資產轉移的做法無疑是“愚蠢”的。對此我不敢苟同,個人認為,李嘉誠不是簡單判斷短期趨勢,他看到的是更長遠的未來,他向來主張“不賺最後一個銅板”,最主要的是,若以他當時買入這些專案的價值計算,這些年他已經躺賺得夠多的了,所以也就談不上時機判斷的失誤,無非是少賺多賺一點。
再者,普通人從中可以獲得哪些啟發,既然房地產未來不可能再瘋狂造富,那麼我們有閒置資金到底還要不要買房?
有人說,大佬們看透了一切,都在爭相賣房賣專案逃離,唯有剛需購房者這個時候,還在拼命往裡擠,誰聰明誰愚蠢一眼便知。我認為這話欠妥,大佬對公司業務調整和個人買房還是有巨大差異的。大佬調整公司主營業務佈局,是基於經濟形勢和國家政策的變化,個人購房首要是解決居住問題,出發點有本質的不同。巨集觀上,或許大佬的一言一行代表了市場趨勢,但是對個人購房行為真的沒有直接影響,我們更不能以此為標準決定是買房還是賣房。
但越來越多的大佬主動宣佈和房地產業務斷舍離或不再作為公司主營業務,我們平凡人也要讀懂其中的“趨勢”:過去房地產的確是造富神器,在國人心中奠定了神一般的地位,任何行業都無法撼動。未來樓市還會不會無休止擴張發展,答案是否定的。
一方面國家調控保持不鬆,向我們傳遞了,迴歸房地產居住屬性的決心;另一方面,中國的房子的確建得太多了,房地產告別了剛需,越來越多的人居住問題已經通過多種渠道解決了,意味著房子的價值不可能無限放大;再者,資金必然要回歸服務於實體制造業、高科技產業等真正支撐國家崛起的行業,走房地產經濟道路還是走實體經濟道路,國家已經做出了選擇,實體制造業不能丟,未來更不能再將房地產作為刺激經濟的手段了。
基於此,我們普通人應該明白,買房自住尚可,但買房造富的時代已經落幕。徹底放棄炒房暴富的投機取巧思維是明智之舉。踏踏實實做好實事,才是每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
-
1 #
-
2 #
需要擺正的一點是,李嘉誠這些年拋售的都是地產專案。他並沒有撤走所有在內地的投資,相反,這兩年他還加強了對內地市場的投資:聯手馬雲,加快了在內地零售業的佈局。還聽聞,他有意要把內地的5G和第三方支付引入香港。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李是單純不看好房地產市場,對於內地的消費市場,他還是認為潛力巨大的。
-
3 #
資金是逐利的,但是不要忘了聰明的資金第一追求的還是穩健安全。
-
4 #
不停拋售香港和內地資產,到底有何隱情,李嘉誠提前嗅到了什麼嗎?六年前就瘋狂拋售房產,現在看來是“聰明”還是“愚蠢”?
-
5 #
怕啥,融創不是還在接盤嘛,繼續蓋豪宅,買的人多的去了
-
6 #
啟示就是他已90多歲,為求自保不作多想
地產這個曾讓李嘉誠賺得盆滿缽溢的行業,現在已經徹底發生了鉅變。最根本的變化是風險在積聚。雖然不可能一瞬間崩塌,但是危機無處不在,向來追求穩健的李嘉誠不可能無動於衷。因此當所有人仍然堅定不移看好樓市的時候,他選擇逆向而行,確實符合他的一貫作風。同時也或多或少向我們傳遞了一個重磅訊號:房住不炒調控緊逼的這幾年裡,有一個事實越來越清晰,中國樓市迎來調整,進行迴歸是遲早的事。過去那種全民投資全民賺錢的暴富時代一定會結束,更多的人應該儘快意識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