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房產>

今年315,一大波知名房企上了各大媒體的“塌方榜”,虎眼收集如下,以饗廣大購房者。

一、綠地榮膺“最坑房企”。

二、中海、金地、龍湖追趕綠地的步伐。

三、“單項冠軍”中出現泰禾。

以上截圖來自鳳凰網、騰訊網、扒財經等。

五、曾經的標杆萬科進入“塌方”行列。

六、“塌方榜”眾生相。

以下是風財訊-風聲輿情監測系統的違規售房雲圖,看看哪些大品牌上榜?

以下是風財訊-風聲輿情監測系統的霸王合同輿情資訊雲圖,看看哪些大房企上榜?

風財訊-風聲輿情監測系統提供的2020年銷售金額前30企業消極輿情資訊量佔比情況:

被315曝光的10大不誠信房企——

網友認為失信榜不全面,不能沒有恆大——

好,現在言歸正傳,對綿陽購房者說說,大房企大品牌為什麼在塌方爆雷的路上前赴後繼?

一直以來,無論是媒體界還是投資專家都主張買房子首選大房企大品牌,是基於它們有雄厚的實力、先進的開發、管理和運營理念,在產品設計、建設週期、專案打造、營銷手段和對區域的貢獻能力,確實是本土中小房企難以比擬的。

但是,在一片喝彩和追捧聲中,大房企也逐漸像被寵壞了的孩子,從任性變得恃寵而驕,再到店大欺客。從用價格戰掀翻中小房企再到形成壟斷之勢,這中間所花的成本,都會不自覺地轉嫁到購房者身上。減配無疑是最不露聲色的手段。

同時,大房企“攻城掠地”,從業人員的壓力越大。“生不進萬科,死不進恆大,生死不進碧桂園”就是其真實寫照。

部分大房企裡面,中小管理層再到普通員工的歸宿感並不強,自己的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腐敗問題也就應運而生。管理層的腐敗,變相增加了運營成本,也會從壓縮建築質量成本來彌補這個虧空。

再到後來,三道紅線設立後,人們才恍然醒悟,部分大房企的背後,卻是高槓杆、高負債,拼命跑馬圈地做規模。

國家出重拳,立規矩,不能讓任何機構擅自把錢流入踩中三道紅線的高負債房企。

為了節省融資成本,它們往往採取高週轉的經營模式,導致安全事故頻發,房屋質量不過關;為了不讓現金流斷裂,只有忍痛打骨折賣房,破壞市場生態平衡。打骨折的背後,看似購房者撿了便宜,卻往往是以減配為代價。

所以,許多資深購房者都會發現,部分大房企修的房子,是好看不中用,開花不結果。說得重一點,住著心裡都不踏實。

當購房者認清這些招數和套路後,這些所謂的大房企大品牌就會產品滯銷、經營困難,延期交房甚至爛尾也就不可避免。

當然,大房企的產品不是不能賣,一定要查三道紅線——

前後對照一下,上了“塌方榜”的,有幾家沒踩“三道紅線”?

初到綿陽的大房企,可以上網查一查它在其他城市的表現,你不要指望它來到貴地就會脫胎換骨,已經形成那種風格和統一的模式了,哪能一下子就扭轉得過來呢?買房避坑,最好規避到萌芽狀態。

它們的產品不是沒有問題,不是沒有瑕疵,十全十美的東西,天衣無縫的產品,是永遠找不到的。我們可以諒解、可以協商,關鍵是看解決問題的態度和方式和出現問題的大小。

買房子,首選深耕綿陽,口碑較好的外來大房企和本土實力派。

買房子,儘量避開裝修房。國家提倡交精裝房,本來是為節能環保和避免第二次浪費考慮,如果監管機制和誠信體系沒問題,精裝房確實省事省心省時。

但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精裝還是簡裝,最終變“驚裝”,成為房屋質量的重災區。

至少在綿陽,還沒有哪一家的裝修房能真正實現讓業主拎包入住。接房後敲了重灌、部分改裝,幾乎涵蓋了這類房源的全部。

裝修質量不過關,影響的不僅僅是多花錢的問題,甚至會危及業主的健康。

總之,房地產行業要做到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還任重而道遠。消費者盼望“天天315”,這就要求:監管機制要健全,監管人員要秉公執法,不要被不法商人圍獵。

房企自己也要明白:房地產行業發展至今,城鎮化進入下半場,大多數老百姓已經從“住得下”已經轉化為“住得好”,市場需求下行,靠加槓桿、拼規模的野蠻生長時代已經漸行漸遠,唯有質量、誠信、科學管理和精耕細作,才能求生存,才能樹立百年品牌。

在玩弄市場,玩弄消費者的同時,也會把自己玩死。

正如綠地集團創始人張玉良所說:“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有時候企業被打倒是自己被自己打倒的”。

回頭一看,張玉良的話是不是十分靈驗?

15
最新評論
  • 為什麼有人會想花5萬/月,去租奧邸國際?
  • 寫一下我買商鋪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