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經歷房價崩盤過後,迄今為止,人們仍然心有餘悸。這場由房地產所帶來的財富浩劫,給島國百姓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後人每每談論起此事,卻認為是當年的人們"咎由自取"。那麼這場"災難"給人們帶來了哪些警示意義呢?當年那些按揭"貸款"買房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呢?這期我們一起來共同討論這個話題。
1,
在今天看來只值55萬人民幣的一套房子,在當年可以賣到1億人民幣左右,價值上漲180倍還要多。在房地產巔峰時期,僅東京土地就能買下全美國。不少人自詡,日本已是世界的中心。
隨著島國人民收入日益膨脹,除了全世界瘋狂掃貨之外,就是將所有身家投入房地產。
當年日本銀行基本實行寬鬆的房貸政策,利率非常低,這導致房價一直上漲。隨著財富增值,人們買房熱情空前高漲,媒體不斷傳遞房價繼續上漲的訊息。島國多位專家紛紛站臺表態:日本國土面積有限,土地具有稀缺性。房子蓋一塊土地就少一塊,未來人口增長,如果不買房,下一代就只能到國外生活。這些言論加劇了人們對房價的看漲預期,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揹負大量貸款也要買房。
房地產開發商也依靠大量利率低廉的融資,大量拿地,過度開發,新區不斷擴張,以滿足市場需求。人們買入房產之後,並不居住,這導致大量房子被空置。
當年的情形和現在非常類似,隨處可見的排隊搶房,房子不夠賣,也開始搖號買房,一套房子幾千人搶購,開盤房子就被一掃而空。
2,
很快,這種局面引起了政府的重視,於是一系列擠泡沫的手段出臺,並不對市場加以干預,房價隨即應聲回落,從巔峰跌到谷底,一夜之間,有價無市出現了,房價下跌,開發商率先打折促銷清庫存,炒房者隨即拋售房產,後知後覺的普通家庭也加入到了賣房還貸款的行列。大量銀行和企業破產倒閉,失業潮出現,一些掏空身家揹負鉅額貸款的炒房者直接二話不說,從高樓終身一躍,隨即地面傳來驚恐尖叫的聲音。
沒有失業的家庭也遭遇普遍降薪,然而無力償還房貸,只好變賣家產,汽車,以及所有值錢的物件。一部分房子被銀行收回的人,只能露宿街頭,蓬頭垢面,成為流浪漢,撿垃圾為生。不少女性走上深夜街頭,從事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來換錢。
3,
十年後有老人回憶,當年大部分家庭的財富被房子"洗劫一空",身上揹負幾千萬貸款的人比比皆是,按照收入水平根本無法償還貸款。一些人還指望銀行破產,政府將債務一筆勾銷。可誰知道銀行業重組,不良債務打包轉售給了其他銀行,這意味著購房者只要人沒死,房貸就要一直償還。
所以,當時不少中產家庭"一夜返貧",直到10多年後,仍然沒有緩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