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房產>

我國房價真的只漲不跌嗎?答案顯然不是,或者說這只是大多數炒房客的一廂情願。客觀來說,從2016年開始,樓市逐漸進入量化調控的節奏,不僅僅侷限於遏制房價上漲,更多的是主導市場預期發生轉變,越來越多的城市房價出現明顯波動。至於為何造成這樣的趨勢,主要體現在2點:一是買房賺錢的觀念深入人心,說白了當超過60%的人都透過買房提前實現財富增值時,市場剩下一部分的人也只會盲目跟從,就算沒有住房需求的購房者也會提前入場,原因很簡單,再不買房就買不起了,基於這樣的底層邏輯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二是政策定位發生轉變,高層曾多次強調房住不炒、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如果你細緻觀察,你會發現一旦有城市嘗試打破現狀,最後的結局都是意料之中。

有時候我們會思考一個問題,在過去20年樓市一路高歌,基於本身人人都是剛需群體的市場格局下,其結果也在意料之中。但對於未來10年來說,市場又該如何發展呢?首先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份資料,據央行資料顯示,我國城鎮居民人均面積39平方米、住房擁有率為96%。與此同時,截止至今我國住戶部門總債務餘額為58.9萬億元,其中住房主貸佔比超53%,也就是說每100個欠債的人當中就有50個人揹負房貸。

僅從這赤裸裸的資料來看,如果要說更加直白一點的話,那就是在人人有房的背後都是由債務來支撐,表面上來看房價走向基於供需關係,實則是一旦跌幅超20%,恐怕大多數人家庭財富會受到本質衝擊。

介於以上特殊的樓市背景下,2021年起,2021年起,該“抓緊買房”還是“儘快賣房”?俗話說決定房價走向的核心因素無非就是3點,那就是政策、人口、金融,人口決定市場天花板,有人在的地方必然產生住房需求,政策決定樓市所扮演的角色,過快過慢發展都不是一件好事情,而金融直接決定信貸資源的多少,簡而言之就是流入樓市的資金。

想要徹底解答上面的問題,我們需要從多個角度來衡量。從市場層面來看,房子難道還是供不應求嗎?據統計2020年底,全國100城商品房庫存達到5.7億平方米,同比增長9%,庫存量接近2014年的庫存量6.2億平方米。僅從這一點來看,市面上房子並不好賣,也許大多數人反駁,熱點城市就算是千萬豪宅依然排隊買房,可你是否想過我國600多個城市又有幾個一二線城市呢?

從政策層面來看,最近杭州、上海、深圳等地陸續出臺新政,不僅僅嚴厲打擊炒房風氣,更是將法拍房納入限購範疇。其實釋放訊號很簡單,以往靠著高金融槓桿的炒房方式必然行不通。最關鍵的是信貸資源受到監管部門重點監督物件,不少銀行房貸額度收縮,甚至中小銀行房貸被迫停止。而在另一邊宏觀資料能佐證這個趨勢,2020年全國住戶貸款餘額63.19萬億元,其中經營性貸款餘額13.62萬,同比增長20%,增速遠遠高於房貸增速。對此這也許就是為何房產資源兩極分化的本質原因?在同樣經濟實力下,有的人連首付也湊不齊,而有的人名下有幾百套房子。

當看到這裡時,請問是否明白為何近期各地嚴格控制資金流向?高槓杆的樓市模式並不適於本輪調控,退一萬步來說降低金融風險才是關鍵,金融政策若以前是推力,現在反而有點累贅的意思。

至於上面問題的答案,2021年起,對於一線或熱點城市來說,市場仍在處於抓緊買房階段,一線城市有著龐大資源支撐,房價下跌是小機率事件,其次熱點城市在人才政策支撐下,住房需求仍是保持穩定增速。而對於那些三線以下城市來說,我只能說盡快賣房,當你真正想賣房時,你就會發現房子極易難賣出去,連賣房都是一件難事,更不用說買房了。

總的來說,對於這個問題,高層曾13字迴應,那就是住建部相關負責人明確對未來樓市做出總結濃縮為一句話,“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說白了從房價高低而言,禁止大起大落,市場也經受不來這樣的衝擊,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才是關鍵。

7
最新評論
  • 為什麼有人會想花5萬/月,去租奧邸國際?
  • 崇賢又一樓盤限售!宸瀚裡中籤率低至6.4%,白菜變成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