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房產>

房子,作為過去20年唯一走牛的大類資產,早已把各行各業的人們給“黏住了”。

以前大家都愛存錢,資料顯示,從2000年開始,儲蓄率進入快速持續上漲階段,到2008年,儲蓄率達到峰值51.8%。

也正是從2008年開始,儲蓄率逐漸回落,目前降至47.9%,下降了4個百分點。據IMF預測,中國儲蓄率將在2022年降至42%。

這些錢沒有存起來,都買成房子了。

統計顯示,從2008年到2017年,短短十年間,國內房地產投資從2.53萬億猛增至11萬億,累計總投資高達74萬億元。

大家都在押注房產會持續升值,眼前的鋼筋水泥,高樓林立,遠遠要比買成車子、銀行裡的一組數字、吃喝玩樂來的更有成就感。

隨之而來的,有房族和無房剛需族,這兩個群體之間的分化也日益突出。

有房的,變得越來越執拗,到處找看漲房價的理由。沒房的,變得越來越固執,千方百計遠離樓市。

就連專家和企業家們,也對未來樓市走向產生了分歧。

比如前段時間舉行的博鰲房地產論壇上,中國銀行業協會經濟學家巴曙鬆,與社科院研究生院城鄉建設經濟系主任陳淮之間發生了一次爭論,陳淮說,樓市未來會走向平穩,不光是調控還是房企自身。

巴曙鬆問他:什麼叫穩?不應該是“穩中有降”嗎?陳淮稱:只是增速下降,房地產的規模還會繼續增長。

巴曙鬆接著追問:難懂會突破16萬億的成交?陳淮避而不答,不願意預測具體數字。

這樣的談話,也反應了當下市場的糾結。

當樓市的體量不斷膨脹,年均十多萬億的成交額,近20億的銷售面積,千億營收的房企不斷湧現,關聯的上下游行業越來越多,從工程機械到施工建材,從傢俱家電到裝修裝飾,從剛需到炒房客,從開發商到各個城市,所有人的工作、生活、收入都受益於房地產。

正所謂“關心則亂”,大家都不願意承認:房子已經沒有了升值潛力。

比如,北京、深圳自2017、2018年連續調控加碼後,二手房價持續陰跌。 不少2016-2017年高位接盤的購房者,近兩年虧損幅度高達20%,幾乎把首付都虧光了。

第一財經曾在8月中旬報道,統計局釋出的7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上漲城市數量在6-7月份明顯出現了大幅減少,6-7月份,二手房市場有20個城市均價連續下跌,為2019年最高。

曹德旺、宗慶後此前就暗示:房子失去了投資價值。

有“玻璃大王”、“中國首善”之稱的曹德旺,近日接受專訪時提到:現在建築工地勞工一天的工資四五百元,一個月按照30天計算,工資就是15000元。現在有大量的勞工流向了房地產行業,假如工廠的工資和房企的工資一樣,那製造業幾乎無利可圖。

曹德旺還指出:勞動力成本太高,問題還是在房地產。如果房地產的問題不解決,還是蓋那麼多的房子,所有銀行的資金、勞工等所有的資源都會流向房地產。

因此,他建議,削減不應該的、虛假的投資,不搞那麼多的房地產,大批的勞動力就剩下來了。

宗慶後對樓市看法也頗有見地,他在9月份接受專訪時稱:中國有9億勞動力,其中2億人受過高等教育,這是任何國家都比不了的優勢。但現在年輕人貸款買房子,要還一輩子銀行,還敢消費嗎?各城市只能依靠賣地模式,房地產的問題要趕快改變,不能再拖下去了。

宗慶後認為:要重點關注、解決剛需人群的住房問題。一方面,對於剛需的人群,銀行是不是可以降低貸款的利息或者說免掉一部分利息?另一方面,廉租房的建設中,是不是可以允許部分企業利用閒置土地也參與其中?

這兩位企業家,都是站在實體經濟的角度發聲,房子捆綁的人太多了,流入的資源也太多了,只有慢慢稀釋,逐漸放緩,穩中有降,才能讓購房者、各線城市、各個行業得以解脫。

從他們的話語中,我們也可以讀出來:比起房地產,未來有三個行業和門路“更吃香”,更掙錢。

第一,高階製造業。

曹德旺透露,福耀玻璃機器人與人工的比例是1:10,在福建漳州的一個玻璃製造車間,做了智慧化改造以後,整個車間只需要十來個人,比以前減少了四分之三以上。

即便是地產巨頭,碧桂園也選擇大規模進軍機器人產業,在廣東順德計劃投資800億元,在湖南長沙擬投入500億元。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國強稱,“我也曾經在工地做過建築工人,重複的高強度勞動應該得到改善。我們要迎接‘機器人建房子’的到來”。

顯然,機器替代人的高階製造業,無論是體量的擴充,還是投資額的增加,都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目光。

這個時候,我們不應該擔心原來的勞動力丟掉工作,而是做好準備,如何迎接智慧製造時代的到來。

第二,養老產業。

過去,我們談到養老產業,總是覺得離自己太遙遠,父母尚年輕,國人還普遍無法接受去養老院。

但是,人口形勢的發展,卻由不得我們。

社科院在今年初發布了一份報告,2018年末,人口出生率為10.94‰,是近70年以來的新低,更令人擔憂的是,10年之後,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增至3.4億人,相當於每兩個人工作,就要贍養一個老人。

因此,養老相關的產業,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都在擴張。

政策的扶持也顯而易見,拿最近來說,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減稅紅包”,家政養老等行業迎利好,自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允許生產、生活服務業納稅人按照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此次公告明確這一加計抵減10%比例提至15%,將有效降低生活服務行業的稅收負擔。

單從樓市來說,學區房永遠是市場最不愁賣的一種型別,之前看過一個報道,北京西城區的老破小,12平方360萬,每平方均價高達30萬元,沒有廚房,沒有獨立衛生間,電線交錯,牆面斑駁,只是因為沾了學區兩個字。

資料顯示,同一地段,學區房相比於非學區房,普遍有20%左右的高溢價,部分名校的學區房溢價超過30%。

所以,不要低估國人對於教育的投入熱情,再過十年乃至二十年,教育依然是既有“前途”,又有“錢途”的行業。

人們總是會形成“路徑依賴”,以前靠買房賺到了第一桶金,就執拗的認為房子是最保值增值的資產。

但是,當所有的資金都湧入到了房地產行業,住戶槓桿率逼近60%,房屋空置率突破20%,無論是購房者還是房企,都飽受高額負債之苦,走下坡路已在所難免,房子的投資價值丟失了,必然會有其他行業、其他門路冒出來。

最新評論
  • 為什麼有人會想花5萬/月,去租奧邸國際?
  • 李嘉誠又跑了!回顧這位華人首富從超人到“奸商”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