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房產>

座標西南二線省會城市,看過的別墅樓盤,不下100個,覆蓋了貴陽、重慶、成都、昆明等一二線城市,基本上都大同小異,越來越覺得,只有真正到實地探過盤,才知道別墅樓盤的一些隱藏“硬傷”,光憑感覺還真不行:

1、層數和單層面積的矛盾

見過的大多數別墅產品,都是地下1層+地上3層的模式,也有地下2層+地上3層的,還有一些乾脆沒有地下層,完全就是地上2~4層的產品,現在之所以“流行”這種多層數而且帶地下室的別墅,實際上也是因為和別墅購買客群逐年發生變化有關,說白了也是為了迎合市場。

過去,買別墅的都是富人、真正的有錢人,其他工薪階層對於別墅基本上連想都不敢想的,而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中產階層的崛起,人們手中開始有錢了,不少中產和小富即安的客戶群,也開始把目光投向別墅市場。

但是這一部分中產、小富階層的購買力是比較有限的,如果完全按照傳統別墅那種大面積設計,一套就有300~500平方米的大獨棟或者雙拼,總價動輒超過500萬甚至上千萬,對於中產和小富階層而言,還是可望不可即,而100~200平方米的小面積別墅,往往更能“對症下藥”。

100~200平方米的小戶型別墅,除去花園和院子(至少也要兼顧大於7米的面寬和20~30平方米的面積吧),恐怕實際使用的部分已經非常侷促了,單層居住的寬敞度可能也才80~90平方米,除了一個花園、院子,完全住不出別墅的感覺,所以,很多產品都設計成多層的,透過向天空或者向地下室縱向要空間,來增加實際使用面積,所以常會看到開發商“建面100多平,實際使用面積300~400平的”說辭和叫賣噱頭。

將有限的面積分散在各層之中,每層面積很小,上下樓實在是很不方便,即便是安裝室內家用電梯。實際居住起來,很可能業主一整天都宅在2層或者3層,只有吃飯的時候下來1層廚房,因為上下樓實在是太麻煩了,沒有人願意一天跑十多趟上下樓,而單層面積又過於侷促,所以居住體驗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好。

2、潮溼難用的地下空間

對於西南地區的城市,稍微乾燥一點的應該就數昆明瞭,但即便是在昆明,有的有地下室的別墅,為滿足覆土深度的要求,只要負1、2層埋深超過8米,從建築設計專業角度上看,也已經到達了蓄水層的土壤深度,潮溼基本上很難避免,所以,有地下室的別墅,一般地下室也很潮溼,而且採光、通風 環境差,陰暗壓抑的空間很不好用,一些業主裝修好不到1年, 整個房間就開始充斥著一股發黴的味道,還很難散出去。

如果是沒有地下室的別墅,那麼這種潮溼可能會讓1層空間的牆壁、地板都返潮,甚至連2層都不一定能躲得過潮溼讓桌布發黴脫落,所以也見過有的業主幹脆全屋貼牆磚,但是,還是繞不過返潮季節,特別是南方“回南天”地面的溼滑,再加上樓梯如果窄陡,時刻走路都要謹防摔跤,很是提心吊膽。

3、地面停車位和人車分流

現在很少有別墅專案會設計地面停車位了,大多是地下空間停車,就算有地面車位,也很少見每家有2個地面停車位的,畢竟寸土寸金,多的面積可以拿來修多一套別墅,所以不少專案是利用基坑層高設計的機動車地下車庫。

地面停車位除了土地利用效率上的浪費,還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人車不分流,小區組團內部別墅之間的過道如果不夠寬敞,人車不分流,很可能會對行人出行(特別是老人和小孩)帶來安全隱患,此外,也容易造成組團內部交通擁堵。

4、建築密度和陣列式佈局

現在市面上不少別墅,純別墅專案的,不少是把別墅棟距,卡著極限的消防間距和日照來做的,而那些不是純別墅的,很多是外圍一圈洋房或高層,內部是別墅、聯排等,現在為了做滿地塊的建築密度,10年前那種合圍式佈局的小區已經很少見了(所以有些合圍式佈局的二手房還是有含金量的),大多都是陣列式佈局

合圍式佈局和陣列式(混合式)佈局

陣列式佈局帶來的問題,除了日照、通風等,還可能會有隱私方面的瑕疵,試想,周邊都是高層的眼睛,盯著你家別墅在中間,你在自家院子裡幹什麼都有人能看得一清二楚,說不定住得更高的高層或者洋房鄰居還要拍個影片發到網上,這難道不尷尬嗎?

以上的硬傷,還只是在產品層面的,如果再加上別墅所處的區位和地段、周邊5km以內的配套(如商場離得遠還需要集中採購生活用品)等劣勢,也讓現在市面上不少的別墅產品,在和主城區大平層(所謂的“平墅”)對比起來,逐漸失去了競爭優勢,沒有別墅精神核心的郊區低品質別墅,或許還真不如一套主城區剛改戶型。

13
最新評論
  • 為什麼有人會想花5萬/月,去租奧邸國際?
  • 玩B站的“網紅”經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