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房產>
PART 01

反正,就虎眼這個收入水平,都覺得三線或以上的城市買房都越來越難了。

遠不說北上廣深杭,一套房子動輒上千萬。即便近到成都,據業內人士講,300萬是剛需的門檻,500萬隻能算剛改。綿陽100萬算剛需,150萬算剛改,真正的終改產品,至少也得500—1000萬。

這就是大體行情。

豈不說2017年前後,全國房價整體翻了一番,讓人難以接受,只好慢慢接受。

雖然近兩年,綿陽均價上還沒有越過9000元,感覺是“橫盤”,但那是偏遠盤、小微盤拉低了均價,萬元盤卻越來越多,讓人焦慮不已。

工資呢?前兩年,虎眼說綿陽的工資水平取中間數,也就5000元左右,現在,應該依然如此。

買房,越來越難了。

有人說,你不能用工資水平去套用房價。

靠工資吃飯的是大多數人,房子是為大多數人修的還是為少數人修的?

掏空家裡的6個錢包以後,不敢用於餐飲、旅遊等各種消費,所以大家都在抱怨“內卷”升級,競爭不過,只有“躺平”。

於是,又有人站出來上綱上線地說,“躺平”是在給國人灌輸消極和墮落思想,滿滿的負能量,應該禁用和嚴查是誰最先發明瞭“躺平”一詞。

我倒是覺得,波峰之後必然是波谷,內捲到了極點必然是躺平。

佛系也罷、躺平也罷、摸魚也罷,是隨遇而安,迴歸事物發展本真的一種客觀、理性的反應。說白了,就是我越努力,離目標卻越遠,只有坐地觀蟹,看你能橫行幾時。

PART 02

拿到房地產這個行業來說,讓中等工薪族一個月的收入能買1平米的房子是合理的(如果是小夫妻,另一個人的收入用於家庭消費),超過這個比值,就會內卷。

其結果就是大家都恐慌性地買房,高唱與其創業十年,不如早點買套房,房價自然越推越高。

之後呢?修房子的賣不掉,買房子的買不起。只好“躺平”。

房價越來越高,開發商是不是就越來越“躺贏”?

不一定。

今年前4個月,碧桂園、萬科、恆大、保利、融創前五強銷售金額是10705億。

而去年同期,恆大、碧桂園、萬科、保利、融創前五強銷售金額是7056億。

按照《中國房地產報》披露,即便是剔除預收款後,它們的負債率並沒有因為銷售多了而減下來:

碧桂園80%,萬科70.4%,恆大82.7%,保利68.74%,融創78.3%。特別是恆大,如果不剔除預收款,其負債率高達153%!

恆大的巔峰時期是2016年,搞20週年慶典的時候, 有媒體稱臺下坐著1800位嘉賓,包括有香港四大家族新世界集團主席鄭家純,有星島新聞集團主席何柱國,有阿里巴巴馬雲,還有碧桂園集團主席楊國強等金融界、地產界的一干大佬。那年的文藝晚會,很多衛視都直播了。

許家印同志在聲勢浩大的慶典上定了一個“小目標”:2020年恆大總資產超3萬億,房地產年銷售規模超6000億。

但2020年,恆大總資產並沒有超過3萬億,還在9月陷入資金鍊涉險傳聞,回A股的事也吹了。

也就在2020年,“三道紅線”利劍高懸,人們才發現,一攬子所謂的頭部房企,只不過是膽子大,槓桿作用大,跑馬圈地規模大。

按說,2017年前後這一波房價翻一番的行情下,開發商只有躺賺躺富,怎麼還接二連三地爆出各種債務危機了呢?

原因是推高房價的同時,也就推高了融資成本、土地成本、原材料成本乃至人工成本,各種成本高了,印鈔廠只得加班加點地多印鈔票,這就是通常說的“通脹”。

特別是今年的原材料,銅漲了38%,鋁材漲了37%,鐵漲了30%鋅合金漲了48%,不鏽鋼也暴漲45%玻璃漲了30%,塑膠漲了35%,真是一天一個價。

套用胡錫進的理論就是,什麼都漲了等於沒漲。如果硬要說漲,那就是漲了一堆數字和泡沫。

中指研究院統計,2020年,百強企業銷售規模超10萬億,銷售總額、銷售面積同比分別增長了12.8%和11.6%。從資料來看,百強企業營收與淨利潤保持增長,但淨利潤率、淨資產收益率(ROE)均值分別同比降低了0.7、1.0個百分點。

wind資料顯示,2018-2020年碧桂園、恆大、萬科、融創毛利率都逐年下滑。

這叫做自己挖的坑自己埋。結果成全了渠道商。2021年,地產行業的首富不是碧萬恆,而是中介商左暉!

房地產被渠道綁架了坐實!

渠道“躺賺”的錢從何處來?用腳趾都可以想得到。

於是,房企開始走向多元化道路。

孫宏斌同志說:“主業做得好沒有必要多元化,有問題的公司才做多元化呢。”

但融創還是要忙著跟多個地方的政府官員談文旅、醫療康養;碧桂園要進軍機器人,恆大要進軍汽車行業。

但術業有專攻,一番熱炒之後,有網友調侃說,恆大汽車,現在只差汽車了。

PART 03

全國性大房企都如此,地方小房企能好過?

以綿陽而言,2017年前,綿陽樓市經歷了本土房企遍地開花到與外來房企集體起舞,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時代,2017年後的土拍市場,卻很難見到本土房企的身影。

從樊華、X龍、富臨,到長虹、九洲輪流引導市場,東辰、花園、長興、興發、卓信、福星、吉盛、三匯、文泉、華力達、新盛、尚高、興綿等等,不下30家長期活躍在這座城市的房企,現在還剩幾家?而且,即便是存活於世的,多數都是以前的囤地在開發。

它們去哪裡了?有的在改行,改行者還沒有一家濺起像樣的水花,有的直接選擇“躺平”,伺機而動。

本土房企,雖然從整體上看,經營、管理和設計水平,與一線房企有一定的差距,但大多數的產品質量還是過得去了,少了一些割韭菜的心態,讓人買得踏實。而且從九洲、宏辰、東辰等房企這一年的表現看,在做高階產品上,並不遜於外來大鱷。

所以,開發商拿得起地,大多數老百姓買得起房,才是樓市健康成長的王道,同時也是各行各業共榮共興的正道。

背離了這個方向,就是一場災難!覆巢之下,沒有完卵!

因此,不要視“躺平”這洪水猛獸,正如《川觀新聞》中的一篇文章中說:

“當競爭變得異常激烈,越來越多的人都被迫捲入到一種毫無意義的競賽中,都被一種單一的、同質化的成功觀和價值觀綁架,花費著越來越多的成本,卻越來越難獲得相應的回報,都忙於即時解決當下的問題,忙於向前看,無暇顧及和解決更深遠更重要的問題,“躺平”也便有了它存在的理由。”

房價太高,購房者選擇“躺平”,擠是擠了一點,總比拉一屁股債後沒錢送娃娃讀好點的學校,沒錢給父母養老看病好;

地價和原材料太高,房企走向“躺平”,總比房子修到中途,資金鍊斷裂跑路爛尾的好。

躺平是一種心平氣和,寵辱不驚的大智慧,是在自我調節,告誡自己不要瞎折騰,不要隨便借錢,不要好高騖遠,有多大的力量辦多大的事,拒絕一切毒雞湯,讓生活在循序漸進中開花結果。

20
  • 為什麼有人會想花5萬/月,去租奧邸國際?
  • 怎樣租房最方便?2021最新租房指南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