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該“提前”還清嗎?專家:10月起,選擇要變了。
最近,購房者探討最多的莫過於從10月8日開始的房貸利率標準變化,根據央行新規定,從10月份開始,銀行個人按揭貸款利率不再以央行基準利率為依據,而是以最近一個月相應期限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定價基準加點形成。
很多人第一個疑惑是,新舊切換之後,房貸利率會不會有所上漲呢?其實這一點不用擔心太多,根據已經公佈的各大城市新的LPR利率貸款標準來看,平穩過渡為主,沒有多大變化,不過也有不少城市有稍微變動。
根據易居研究院對全國的14個主要典型城市進行的房貸利率測算(4個老牌一線城市、7個主要典型的二線城市、3個具有代表性的三四線城。)經過測算得出很多城市的利率都有不同程度上浮情況,如果按照平均數來算,100萬元的貸款本金,在新的利率下,首套房月供增加了大約6元左右,二套房的貸款月供增加了大約15元左右。根據易居研究的城市來看,二線城市的新房貸負擔有所增加,三四線城市沒有太大變化,有的甚至減輕情況。
對於LPR利率切換之後的主要關注點,其實還有一個,那就是今後按揭貸款期內利率變動情況如何,根據這一次的新規定,個人購房者在選擇貸款利率的時候有2種選擇,第一是在貸款期內利率保持不變,貸款30年如果是利率X%,那麼在30年裡直到房貸還完都是保持利率X%。還有一種是浮動利率,購房者可以選擇一年切換一次利率,新的利率按年調整,通常是貸款發放後每年1月1日起按上一工作日公佈的LPR相應調整。
根據紅星新聞報道,如果購房者選擇了浮動的貸款利率,那麼如果LPR發生新的變化,對於貸款期間的購房者而言,每年的實際執行貸款利率也會隨之發生改變,也就是說,購房貸款人每年的月供也會發生相應變化。例現在年你的月供可能是3000元/月,明年由於貸款利率的浮動變化月供到了3010元,後一年可能因為貸款利率的變化月供2990元,這都是有可能的。
首先,我們看一則報紙,這也是房地產業內人士經常用來舉例子的一張圖,很具有代表性,報紙上顯示是1989年的房價報道,具體是哪座城市我們不得而知(應該是上海或者北京),根據報紙資訊,在當時人們已經認為房價非常高了,赫然寫著“令人咂舌”四個大字,對於當時的房價極力吐槽,每平米房價達到了1600元-1900元,兩居室的房子最少需要6萬元才行,一名大學生節衣縮食每個月才能省下來50元,要花上100年才能買得起房子。
不過透過這張報紙的現象看本質,在1989年當時畢業生大約月薪是89元左右,假如當時這位大學生用盡所有積蓄湊夠了買房首付款,再假如當時就有按揭貸款買房方式的話,採用按揭貸款30年,那麼月供就需要60元,什麼概念呢,60元相當於當時月薪的80%比例,可謂是一筆鉅款。30年之後剛剛好到2019年是最後一年,每個月依然需要向銀行償還60元的鉅款,但是我們發現一個很搞笑的問題,現在的60元算什麼呢?每天的開銷最起碼都好幾百元了,現在的60元連一個好吃的披薩都買不起。
其實,這背後就是專家孜孜不倦為購房者提醒“不要提前還款”的本質原因,根據過去的經驗,中國的貨幣是對內持續貶值的,在持續貶值的情況下,30年前的5萬元在30年後字面數字不變的情況下,可能相當於現在的100萬元-100萬元。如果當時就還掉5萬元,就相當於還了現在的100-200萬元,但是如果借款能推遲到2019年還,則仍然是還款5萬元,真可謂是毛毛雨。
其次,專家之所以不建議提前還款,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對未來的M2漲幅預測,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中國的M2增速始終高於GDP增速,這也就直接導致貨幣持續貶值,M2相當於社會上所有的現金購買力,GDP相當於生產的貨物,二者應該具備相互適應的關係:
M2增速>GDP速度,那麼就會錢不值錢,通脹;M2增速<GDP速度,那麼就錢越來越值錢,通縮。在過去的幾十年裡,M2增速>GDP速度直接導致了通脹持續存在,過去10年,中國的M2與GDP增速的的平均差值大約為6.83%。因此中國在過去十年的實際通脹率也大約是6.83%,在一些特殊的年份裡,如2009年M2與GDP的增速差距達到了10%以上。所以才出現了上述的情況。
而在近些年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方式持續改變,2018年中國M2增速由過去的雙位數上漲降低到了8.1%,2018年GDP增速為6.7%,依然是高於經濟增長速度的。未來,隨著經濟轉型和軟著陸,未來會略有放緩,但是在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中,M2從經濟學角度而言略高於GDP增速是合理水平,應該保持在6%左右,所以現金仍然有進一步貶值區間。
當大家都知道錢 存在銀行並不划算的時候,越來越多人開始考慮如何理財、如何花錢的道理,買房在過去成為一種最好的保值方式,隨著房價平穩,買房增值已經不可取,但是把錢提前還給銀行房貸,似乎也不划算。
房地產知識,關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