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房產>

文 / 滄海一土狗

引子

2019年10月15日,統計局公佈了9月份的價格資料,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3%,環比上漲0.9%;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2%,環比上漲0.1%。

CPI和PPI環比雙升,其中,CPI同比的資料極其醒目,3%來得比大家預期的早。

關於CPI快速上漲的原因,業界也充分討論了,主要原因是豬肉價格漲太快。而且,大家形成一個共識,都是豬肉價格鬧的,還要等上一陣子,豬肉價格才可能回落。

圖一:近期CPI同比和豬肉價格

共識之外,對於這種結構性通脹的影響,大家有很大的分歧,有的人有些悲觀,但有的人特別樂觀——僅僅是豬週期罷了,甚至有人喊出了“剔除豬肉,都是通縮”的口號。這個口號,讓我想起了關於經濟學家的一個段子,

一個物理學家、一個化學家和一個經濟學家漂流到孤島上,飢腸轆轆。這時海面上漂來一個罐頭。物理學家說:“我們可以用岩石對罐頭施以動量,使其表層疲勞而斷裂。”化學家說:“我們可以生火,然後把罐頭加熱,使它膨脹以至破裂。”經濟學家則說:“假設我們有一個開罐頭的起子……。”

嗯,假設我們可以不吃豬肉,假設我們可以剔除豬肉的影響,當然不會有任何問題了。但是,我們能剔除豬肉的影響麼?

從豬肉到通脹

記得在上學的時候,老師經常在巨集觀經濟學課上調侃國內金融市場上一些人預測通脹的辦法——用豬的屁股胖,預測豬很胖。

事實上,他們的預測方法並沒有包含任何因果模型,只是在統計局公佈資料之前把資料猜出來。在研究豬肉價格和其他物品價格關係的模型中,真正包含因果的模型只有兩類,一類是基於相關性的,一類是基於真實因果的。

一般而言,按照標準的巨集觀經濟學理論,譬如貨幣學派或凱恩斯學派,豬肉價格上漲並不是其他物品價格上漲的原因,而是貨幣增多或總需求擴張。也就是說,貨幣或者總需求是豬肉價格和其他物品價格之間的共同原因(統計學上叫混雜變數),豬肉和其他物品價格的相關性也僅僅來自於混雜因子。這類因果模型是第一類因果模型——共同因素造成的相關。

然而,歷史上的幾次石油危機改變了人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石油危機一共發生了三次,1973年、1979年和1990年(詳細資料百度上有)。

圖二:美國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的通脹資料

在那個年代,貨幣和總需求沒有顯著的變化,石油價格就把通脹推升到了很高的位置。

為了把通脹問題的因果捋清楚,我們需要畫因果關係圖。根據按照貨幣學派和凱恩斯學派的理論,總需求和貨幣是石油價格和其他物品價格之間的混合因子,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在統計學上控制了總需求和貨幣增量,我們應該發現石油價格和其他物品價格不相關。

事實卻不是這樣的,石油危機像一次控制變數的實驗(對石油價格的do運算元),證偽了這個說法——石油價格飆升,其他物品價格不會上漲。

也就是說,石油價格上漲和其他物品價格上漲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我們平時看到的A物品和其他物品的強相關性,既包含了混雜因子的因素,也包含了直接因果的因素。

基於上面的因果圖,我們很容易看出來,那種“奇葩”的通脹,貨幣學派和凱恩斯學派都解釋不了。於是,大家就打了個醜陋的補丁——成本推動型通脹。

後來,大家也知道這個補丁丑陋,發明了一系列因果鏈條,解釋A和其他物品之間的因果關係,所謂的成本傳導只是最開始的一種。最終勝出的一種解釋是理性預期學派,他們的核心觀點是,

我們擁有通脹,只是我們預期了通脹。

他們的代表人物是諾獎得主羅伯特-盧卡斯,針對凱恩斯主義在預測滯脹方面的失敗,他提出了著名的“盧卡斯批評”。現在流行的理論就是經過盧卡斯他們修補之後的理論。

微妙的預期

對於盧卡斯的理論,我很買賬——人不是機器,人有預期,人會講故事。什麼意思呢?人會受其他人行為的影響。

我特別喜歡阿倫森在《社會性動物》中提到的一個例子,

“一個四歲的男孩得到了一件生日禮物,一把玩具鼓。他敲打了幾分鐘之後,便將它扔到一邊,一連幾周都不去理會它。一天一位朋友來訪,拿起鼓來想玩。小主人突然一把從朋友手裡搶過鼓來,玩個不停,好像這把玩具鼓一直是他最喜歡的玩具”。

人會受其他人行為的影響,儘管他一開始的初心是不喜歡,但別人的喜歡,可能讓他忘了他的初心。

所以,A物品的價格快速持續地上漲會改變人們對於其他物品的看法就不是什麼令人意外的事情了。

從眾效應

當B商品跟隨A商品,成功地實現了價格的上漲,那麼,C商品會不會也能跟隨?在人群中,這的確是有可能的,

美國作家詹姆斯-瑟伯的一段話,很好地描述了,人們的從眾。

突然,一個人跑了起來。也許是他猛然想起了與情人的約會,現在已經過時很久了。不管他想些什麼吧,反正他在大街上跑了起來,向東跑去。另一個人也跑了起來,這可能是個興致勃勃的報童。第三個人,一個有急事的胖胖的紳士,也小跑起來……十分鐘之內,這條大街上所有的人都跑了起來。嘈雜的聲音逐漸清晰了,可以聽清“大堤”這個詞。“決堤了!”這充滿恐怖的聲音,可能是電車上一位老婦人喊的,或許是一個交通警說的,也可能是一個男孩子說的。沒有人知道是誰說的,也沒有人知道真正發生了什麼事。但是兩千多人都突然奔逃起來。“向東!”人群喊叫了起來。東邊遠離大河,東邊安全。“向東去!向東去!”

當奔跑的人們認識到堤壩根本沒有決口,他們都感到自己相當愚蠢;然而,如果堤壩真的決口了,而他們又沒有從眾,那他們又會感到自己愚蠢到何種程度呢?

從眾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從眾的我們坐在這裡探討這個問題就已經給出了一半以上的答案。

結束語

綜上所述,某種物品價格上漲的確有可能導致其他物品的價格上漲,並且,他的作用機制更偏向社會心理,而非其他。

這時候,有人會質疑,豬肉價格上漲會帶來財富收縮效應,使得其他物品的價格下降。我們應該感謝貨幣中性學派提供的彈藥庫,我們可以大膽地相信不需要貨幣的支撐,僅僅靠人心思漲以及羊群效應,任何東西的價格都可以漲起來——股票、房子、比特幣。

超發貨幣的確會使得物價上漲,但它只是充分非必要條件。

對於這種形式的通脹,監管者們早已很熟悉了,想必會妥善應對。在最近一次央行的釋出會上,孫國峰司長就提到,

當前的中國並不存在持續通脹和通縮的基礎,要防止通脹預期的擴散,也要關注預期的變化。

貨幣政策穩健,總需求有託底,使得持續的通脹和通縮缺乏基礎;但是,長時間較高的豬肉價格的確會帶來通脹預期的困擾,防止其蔓延極為重要。

政府的確有必要嚴密監控菜籃子的價格,嚴防死守“蒜你狠”的跟風,甚至有必要在春節前加大蔬菜投放,事先熨平季節效應。因為誰都不知道通脹打到多高,持續多久會觸發社會心理的惡性迴圈,大家也賭不起,還是得留足安全邊際的好。

通脹預期這個東西,像牛皮癬一樣,一旦得了,就要被纏好久,要花很大氣力解決。誰都知道,有問題就需要及早處理。但是,在扁鵲和蔡桓公的對話裡,蔡桓公表示,

“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這種資訊不對稱也反映了監管的困難之處——你完美解決了爆發了的危機,大家視你為英雄;但是,你避免了危機的產生,卻默默無聞。

到底該怎麼選呢?唉,波瀾不驚的市場真的是一種無聲的讚美。

  • 為什麼有人會想花5萬/月,去租奧邸國際?
  • “大佬”開始抄底樓市,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