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房產>

網際網路大佬最近又齊聚烏鎮,馬雲在致辭中說了一句話:我們都是過去的專家,沒人是未來的專家。

正如在2019年,沒人能看懂樓市未來怎麼走,各路專家拿著以前的資料在爭辯,遲遲沒有達成共識。

有人覺得,樓市達到了增長瓶頸。

10月17日,安居房產研究院釋出了《2019年三季度樓市總結報告》,報告指出,商品房銷售金額或將在2019年達到頂峰。

該研究院長張波認為,在房地產去產能化背景下,商品房規模見頂,2019年商品房銷量或呈現“一增一減”,全年的銷售面積同比減少,但銷售金額依然有望突破15萬億大關。

有人覺得,樓市的規模依然會擴大。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之前發了一個報告,家電行業將從2019年1季度末期開始,將出現一個6-8個季度的上行週期,而根據輕工製造團隊的資料,結合近期的草根調研,可以判斷出傢俱行業將重拾增長。

一般來說,傢俱家電行業的增速變化,與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有滯後9個月的“時間差”。

也就是說,目前處於房改至今第五輪的房地產增速放緩階段,按照之前的規律,傢俱家電行業增長的話,第五次的修復也必將來臨,年底的時候,房地產會重回增長態勢。

也有更中性一點的看法,10年後,不怕房價降,就怕房子“無人接盤”。

經濟學家李迅雷在9月份的時候發表了一篇文章,叫《房住不炒:理想與現實之差如何縮小》。

研究表明,房地產繁榮對消費的拉動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因為房價上漲能帶來“財富幻覺”,購房之後對傢俱、家裝、家電的需求增加。因此,房價表現好的城市,消費也表現好;房價差的城市消費也較差。

李迅雷認為,房住不炒應該是一個相對概念,對於房地產的未來,值得擔心的並不是房價繼續上漲,而是怕房價一旦回落,流動性萎縮,“缺乏接盤者”,才是最大困難。

流動性,是房產保值增值的根本。

當一個市場流動性充裕時,房產隨時可以變現,拿前幾年來說,不管是別墅、洋房還是公寓、商鋪,五花八門的產品型別,只要市場氛圍足夠好,哪怕稅費奇高,也依然有資金趨之若鶩。

只要樓市裡不缺買家,標價再高,戶型再差,小區環境再不好,依然有人願意買。

但是,流動性下降之後,表面上看起來都標著幾百萬上千萬的價格,中介的帶看量、成交量卻持續下滑,價格一降再降,成交週期卻不斷拉長。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很多人還沒把房子賣出去,先被高額的月供給壓垮了,今年初廣深地區部分高槓杆炒房客的資金鍊出現問題,就是典型。

未來10年,樓市的大環境,正是朝著“流動性降低”這條路上走的。

一方面,限購、限售等措施日益嚴密,相當於把房子“冷凍”。

對賣房限制最大的措施主要是限售,原來充其量限售兩三年,還是從網籤時間開始算,現在動不動就限售5年以上,比如青島、丹東、長沙、蘇州等地,還要從不動產權證辦理後才開始計算時間。

假設期房兩年交工、兩年辦證、5年限售、一年成交的時間來計算,一套房子從買入到賣出去,需要整整十年時間。

另一方面,租賃房市場必然會擴大,商品房不再是唯一選擇。

關於租賃房,最近有兩個訊息值得注意。

另一個是證券時報訊息,深圳推出全國首個穩租金商品房租賃試點專案,該專案為248套帶裝修商務公寓,基準租金標準暫為每平方米每月110元,具體租金還會考慮樓層、朝向等因素來確定,物業管理費為每平方米每月4.5元,重點在於:租金年漲跌幅不超5%。

假如未來十年,租賃房的供應會出現“井噴”,商品住宅就不會成為購房者的唯一選擇,房產的流動性長期下降,也是大勢所趨。

換句話說,以目前的形勢來看,10年後的房子或不再“珍貴”。

當房地產的吸金效應降低,哪些行業會順勢崛起呢?

筆者覺得,有三個行業更有“錢途”,馬雲王健林已出手佈局。

萬達最近幾年在鬆綁了重資產專案後,開始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王健林也表示,早已開啟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

比如,我們在影院看電影時,用到的眼鏡逐步升級,再如通過人臉識別買電影票等等,比如,進入廣場就能自動掃描,後臺大資料記錄了的消費者的資訊,用過相關的應用繫結,讓使用者精準消費,找到自己想要的娛樂場所或者物品。

馬雲更不用多說,在去年9月份,他在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現場演講稱,未來30年,智慧技術將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徹底重塑傳統制造業。企業如果不能從規模化、標準化向個性化、智慧化轉型,將很難存活下去。AI技術再先進,如果不能和製造業結合推動轉型升級,也將失去意義。

第二,大健康產業。

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有70%的人處於亞健康,15%的人處於疾病狀態,慢性病折磨著每一個家庭。與此同時,老齡化的速度非常迅猛,根據社科院的預測,到2050年,老年人將達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需求有了,各大巨頭的佈局也是理所當然。

據了解,排名前十的富豪中,大多數均已經涉足大健康行業。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7年底,萬達在醫療產業的總投入已累計高達1500億元,在去年,阿里巴巴與某知名醫療公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正式入駐其人工智慧開放平臺。馬雲也曾公開表示,“下一個能超過我的人,一定出現在健康產業裡”。

第三,教育行業。

教育這兩個的“分量”,自然不用多講,光看最近幾年學區房的上漲速度,就足以令人咋舌。

之前看過一個報道,北京西城區的老破小,12平方360萬,每平方均價高達30萬元,沒有廚房,沒有獨立衛生間,電線交錯,牆面斑駁,只是因為沾了學區兩個字。

資料顯示,同一地段,學區房相比於非學區房,普遍有20%左右的高溢價,部分名校的學區房溢價超過30%。

單單一個學區房就有如此大的威力,教育附加行業所帶來的廣闊前景,也是其他行業所難以比擬的。

其實,正如文章開頭所說,沒有人是未來的專家,人工智慧、大健康、教育這三個東西更“吃香”,取決於人們對於房地產的態度,至少從目前的種種跡象來看,調控措施日益完善,各類長效機制持續發力,人們的置業理念,也會逐漸向“房子是用來住的”這個方向轉變,只有房地產的行業地位不再激進擴張,其他行業才會更“掙錢”。

  • 為什麼有人會想花5萬/月,去租奧邸國際?
  • 一味倒貼卻換不回客戶的愛 淘集集負債16億如何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