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房產>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佈局社群團購,這令人擔憂,但是這和長租公寓有什麼關係呢?一個是住,一個是吃,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啊,從商業手法上來看,其實是有內在相似性的,本文就從商業角度來分析社群團購和長租公寓之間的相似性,這個可以解釋為什麼對巨頭涉足社群團購是需要警惕的。

1、長租公寓解決居住問題,為何最後會出了蛋殼公寓?

其實長租公寓早已有之,只是前幾年作為一個概念提出的時候才廣為人知,我們大多數在一二線城市的人其實是要租房的,尤其是在一線城市,那麼租房從房東屬性角度來看就有兩種,第一種是一手房東,也就是說這個房子本身就是房東的,是有產權的,我們的租房契約是和房東直接發生的,只是租房的過程可以是和房東直接發生,也可以透過中介完成。

第二種是二手房東,就是有人或者企業從很多一手房東手裡將房子先租過了,然後再統一裝修出租出去,我們作為租客,其實是和二手房東發生契約關係。從規模大小來說,有些個人會從一手房東租比較多的房子,然後租出去,自己賺個差價,對房東來說,也省去了日常的操心。

有實力的企業就會將這個做成一個生意,租很多的房子,尤其是一些廠房然後再重新裝修做成有點品質的出租房,這個就是“公寓”,有統一的物管、安保、服務人員,裝修風格大多類似,偶爾也會組織一些活動,這個也很受一般的白領喜愛,這個時候還是賺一個差價。

但是我們知道,一線城市的租售比是很低的,也就是1.5%左右,所以這個事情能有多賺錢?在這個領域其實真正能夠做大的是做中介的,看看貝殼就知道了,貝殼的市值都5000億人民幣了,比萬科都高2000億人民幣。一個是輕資產模式可全國鋪開,一個是重資產模式,對資金非常苛求。

但是當長租公寓成為一個戰略以後,資本就盯上了,資本要的是快速發展,然後上市變現,這就需要“速度”,但是你要在租房領域做得很快,那麼你需要大量的資金來從一手房東手裡將房源都租過來,這需要一大筆資金,因為你不是馬上能夠出租出去 ,還需要裝修,裝修又需要大量的資金,這些都是資金沉澱,而且你還不可能完全百分百都租出去,也就是有空置率,空置率不僅吞噬你的利潤也會佔用你的資金。

你能存活就需要後面支付的租金越來越多,以此來覆蓋前面的支出,如果後面的人數不夠,那麼資金鍊就會斷掉,或者是股東不斷的增加投資,但是股東也不會無限制投資,這慢慢就玩成了一個旁氏騙局,資金鍊斷裂是遲早的事情。

回到長租公寓的本源,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不要將其做出一個金融的生意,你“收購”了100間房,然後裝修出租,開始經營,你用的都是股東的錢,等到這個專案能夠盈利之後再開始開第二家店,這是傳統模式,非常慢的,基本都是股東投資,需要很多錢。這種模式是不符合資本的口味的。

2、網際網路巨頭補貼方式賣菜,為什麼令人擔憂?

其實社群團購早幾年就有,剛開始發展也很快 ,但是後面很快就遇到問題,慢慢就消退了 ,但是今年在疫情之下,大家都大大減少了出門,社群團購就又火了起來,尤其是當資本介入,進行大量補貼的時候。

傳統的買菜過程是這樣的,我們去超市/菜市場/攤販那裡買菜,超市/菜市場/攤販從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貨,農產品批發市場從經銷商/農戶手裡收購產品,大概就是這麼個鏈條。

而現在的社群團購模式下的買菜就變成了這樣的,我們在群裡團長釋出的訊息中下單,團長會將一個小區的業主基本都加好友然後建立一個群,後臺系統收到下單的資訊後就統一配送到小區附近的門店(提貨點,當然現在有些是可以送到家門的),而這些平臺的菜源其實也是從農產品市場採購來的。

這個模式有問題嗎?其實是沒什麼問題的,有部分人是不願意去超市或者菜市場買菜,有人送到小區附近門店當然也是一個選擇,只是這種模式會更有效率嗎?其實這個不好說,因為團長是要提成的,比如10%-15%,這個是團長賺的錢,提貨點要收錢嗎?提貨點畢竟是提供了場地,雖然你用可以增加客源來吸引對方,但是如果是量多的情況下是否要收錢也不好說,還有一個就是平臺的運營,運營是很費錢的,到底能否覆蓋整個成本 ,這個不好說,目前沒有公司公開這樣的財務和運營資料。

只是,如果這樣的模式真的很賺錢的話,那麼肯定是有很多人已經做起來了,目前來看是沒有那麼賺錢的,兩種模式可以平等地競爭。

但是變化在於資本的進入後以補貼的方式來競爭,這就打亂了整個市場的節奏,透過補貼,那麼團購可以自然的做到比菜市場便宜,便宜的菜對人都是有吸引力的,只要你持續的時間一段時間,那麼附近的菜市場是有可能受到巨大沖擊的。

團購的模式是否比超市和菜市場更節省成本我們是不知道的,如果是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你能夠盈利,那麼說明是可行的,但是如果只能依靠補貼才能生存,那麼這就說明這個模式本身就是走不通的,這樣的一種商業模式創新,如果最後將菜市場擊垮了,那麼最後資本肯定是要賺錢的,要讓這個模式盈利的,怎麼才能做到?

那就是養成使用者的購買習慣之後,獲取了使用者的資料之後,平臺是可以對上游壓價,對下游使用者加價,最後將前面補貼的錢賺回來。平臺是不會真正的進入到最上游去種菜的,不會真的去發明一種科學有效的方式用更低的成本將菜種出來,如果 平臺真的能夠在上游種菜,以更有效率、更低成本的方式將菜種出來,那麼這個才是技術創新。

社群團購以補貼的方式達成的模式創新其實並不能提高多少效率,但是對菜市場造成的衝擊會比較大,對底層商業造成衝擊,這對社會或許會是一種衝擊,這對整個社會來說是得不償失的。

補貼銷售是一種商業競爭的手段,很多企業都在用或者曾經用過,但是當你作為一個財大勢粗的一方的時候,用這種方式對底層商業發動商戰,這是不是有點不講“武德”?

就如人民日報所說的,網際網路資本巨頭擁有雄厚的財力、人才和數字化技術,不要盯著幾斤菜,要將眼光放長遠一點,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值得令人嚮往。

和那些世界科技企業巨頭去搏一搏,多做一些0到1的科技創新,這會讓企業的護城河更深,利潤率更高,獲得使用者的認可度也會更強!

26
最新評論
  • 為什麼有人會想花5萬/月,去租奧邸國際?
  • 年輕人應該接受爸媽的資助買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