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2020年結束,不到半月。
現在依然:
「沒買房,租房住」
「被套路,掉頭髮」
「缺錢花,被裁員」
2020年,許多人都說是“史上最困難的一年”。
是不是最困難,現在還下不了定論。
可我發現,我身邊早已沒有“年輕人”了 。
長租公寓,和無家可歸的年輕人
離開家鄉以後,租來的房子就是生活的防線。
但2020年入冬後,氣溫一天比一天寒冷,很多剛畢業的年輕人,正在面臨無家可歸的境地。
最近,蛋殼公寓“爆雷”上了微博熱搜,蛋殼用“高租金拉攏房東、低租金吸引租客”的方式,要求租客一次性支付大量租金,隨後捲款跑路。
![](http://timg.juduo.cc/2020/12/d2b0e8f30434469d97365377e5975ed1.jpg)
企業跑了,留下房東和房客乾瞪眼,房東還有家可回,被趕出去的租客,退款被拒絕、續住被驅逐,無奈、無助之下只有罵街、動刀甚至跳樓。
蛋殼只是長租公寓的冰山一角。
據市場資料顯示,2017-2019年,共有69家長租公寓機構資金鍊斷裂或無法再經營。
貝殼研究院統計,僅2020年上半年,我樂公寓、嗨客公寓、三彩家、灣流國際等16家中小型長租公寓平臺因資金鍊問題相繼暫停服務。艱難活下來的長租公寓平臺也在苦苦強撐。
而在今年8月、9月持續有22家中小長租公寓企業陷入糾紛、資金鍊斷裂或倒閉。而這些企業之所以爆雷,大部分都是因為“高收低出”、“長收短付”等違規操作埋下了危機。
每個背井離鄉的年輕人,都不可能對“被趕出”出租房無動於衷,曾夢想仗劍走天涯,現實卻是有夢沒有家。
每天承受著60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回到合租的出租房,交通的不便和生活空間的狹小都能忍受。
但像2020這樣,年輕人成為長租公寓受害者,沒房住流落街頭已經大大超過了忍耐限度。
去年還在為“羅振宇演講”、“雷軍精神”鼓舞的年輕人們,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在一夜之間清心寡慾,年末收官最後的日子,不求別的,只希望好好活下去。
年輕人的“債務危機”,錢都去哪兒了
—FINSIGHT—
躲得過租房騙局,逃不開的“債務危機”,想在大城市安家立足,負債成為了年輕人拿命掙扎的捷徑。
10月15日,央行公佈了《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調查顯示,全國成年人在銀行獲得過貸款的比例為40.74%,比上年同期高0.86個百分點。
在賬戶和銀行卡使用方面,全國人均擁有8.06個銀行賬戶,同比增長11.63%;人均持有 6.01張銀行卡,同比增長10.48%。也就是說,當下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0.53張。
而其中,最讓大眾關注的焦點是,90後負債額是其月收入的18.5倍,已經工作的90後其人均債務超12萬。
拋開家底豐厚的富二代,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的年輕人來說,想在一二線城市紮根,只有透過加槓桿負債來獲得房子車子。
大學畢業5年之內,背上數百萬的房貸,日常消費週轉全靠信用卡和網際網路借款來接濟,已經成為一箇中國社會年輕人普遍性的生活常態。
每月工資下來,第一時間還貸款,剛開始一個月1000,還能負擔。但隨著慾望越來越大,消費也越來越多。
我開通了花唄、借唄,拆東牆補西牆。還不起就分期,分期不行就套現,用盡努力抹平每月的開銷。
不敢辭職,不敢懈怠,只能逼自己向前。用房租外的每一分節約出來的錢來還貸。
這是一個典型,深陷債務危機年輕人的故事。
![](http://timg.juduo.cc/2020/12/98c3430f6f3541f59d6d3d5fa5940f3c.jpg)
根據今年詐騙資料統計,網路貸款陷阱尤為突出,貸款詐騙超過了3790宗,詐騙金額高達5057萬餘元,在這裡面,有大家熟知的消費貸、租金貸、培訓貸、醫美貸、裸貸等等。
透過貸款帶來的,只是虛假繁榮的一時消費,並不能讓你優先得到社會的財富紅利。
因為一旦年輕人做出超出其當前經濟能力的消費,就需要支付沉重的利息和可能受到消費文化的誘惑。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無力償還時,便會將自己的生活帶入深淵。
被996和裁員,拖垮的年輕人
—FINSIGHT—
近兩年,網際網路大廠暴力裁員的糾紛事件經常上熱搜,從去年網易員工被暴力辭退的新聞,到今年虎牙員工被HR抬出公司刷爆全網。
在疫情蔓延的2020年,裁員辭退是全世界公司普遍存在的現象,但在網際網路公司,勸退的理由最為奇葩,諸如“內部結構調整”“向社會輸送優質人才”“你被優化了”“末尾淘汰制度”。
剛進入網際網路的年輕人,雖然被“996工作制”、被“007工作制”、“很禿很辛苦”,但在高大上企業光鮮亮麗下,依然捨得賣命,誰也沒想到,自己會突然被捲入裁員風波。
![](http://timg.juduo.cc/2020/12/e0ecaa973b1841b1b9536a50b913400a.jpg)
但一旦面臨,生活會毫不留情被改變。
大林一個發小,這個月從收到被裁的訊息,到交接運營工作,總共就花了兩個小時。第二天醒來,她摁滅了嗡嗡作響的手機,發現這個舉動沒任何意義:不用去上班,連工作日都沒有了,還談什麼“工作日鬧鐘”。
離過年還有2個月,簡歷投出去基本石沉大海,回老家不敢回,在空蕩蕩的房間發呆,就連社保也要自己去承擔。
2020年,和去年同期相比,社會招聘需求人數減少了16.77%,但求職申請人數卻增加了69.82%,慘一點的行業,比如網路遊戲行業,招聘需求甚至同比減少了近七成。
到《2020社會就業報告》釋出前,還有很多待業者沒有拿到offer,沒想到找普通工作,有一天也成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對於有幸沒被裁員的年輕人而言,似乎過得更為焦慮。
公司部門人員減少,工作似乎並沒有減少,不知不覺中工作量和KPI都量化級增加了,不能抱怨也不敢抱怨,不想在激烈的競爭中掉隊,不想被領導和HR約談指責,只有日夜加班完成任務。
![](http://timg.juduo.cc/2020/12/6cbfeeacee4542a894e84f778929f1d2.jpg)
50歲的李玉琢離開華為後,在採訪中有兩句話,我認為很中肯:
1、任正非本人可以做到的,不能要求別人也和他一樣。
2、我們辦企業,發展經濟,都是為了什麼?都是為了幸福生活。如果工作的結果與幸福生活相差萬里,那工作就失去了意義。
不是每個人都是創業者,不是每個人的目標都是上市敲鐘,
不是每個人的驅動力都是永動機。
年輕人工作的初衷,並沒有創業者那樣波瀾壯闊,只是為了拿一份穩定的收入,能獲得能力上的提高,為父母為愛人為孩子,多創造些物質基礎,僅此而已。
而現在的情況卻是,年輕人工作背後,是用命換錢,用錢保命。
寫在最後
—FINSIGHT—
2020快接近尾聲,2021依然會如約而至。
對於每一個年輕人而言,都無法避免人生年輕階段的壓力。
是逼自己一把去面對,鍛煉出能力,過上富足的生活。
還是放自己一馬,看清楚自己能力的上線,和自己握手言和。
都不過是一種價值的選擇,關鍵還是在於如何度過自己的一身,誠然兩種結果會有不同,按照自己的節奏去選擇,總會看到不同的人生風景。
希望每一個你,都能選擇自己舒適的方式去生活,去努力,我們在最高點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