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請輸入圖片描述

​股票投資,讓人歡喜讓人憂。

有人認為,它是一場孤獨的長跑;有人認為,它是人性放大後的投射;也有人覺得,以上這些都太“虛”了,他們不相信信仰、也不相信眼淚,只認為其本質是“能讓自己的資產增值”,最終落袋為安,才是更為重要的事情。

某種程度上來說,投資可以說是一個人認知方式最明顯的體現。誠如某位受訪者所言,有些人即便持有好股票,也不一定會賺錢。這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不是嗎?通過這種不斷的嘗試、不斷的交易,最終,其實大家都是在和自己的內心、包括認知在做博弈。

“我對所有公司都沒有信仰。”

2011年,因為一個私募基金的朋友,我接觸到價值投資。

當時他跟我說,投資股票的核心,就是投資它背後的企業。比如你用100萬買下公司,這個公司每年盈利10萬,全都買掉,就是十倍pe,十年就能回本。

基於這個邏輯,我買了第一支銀行股票,五塊錢買入,一年半以後,十塊錢賣了。當時,我只是單純看到它每年利潤增長70%,pe只有五倍,事後來看,其實它在經營上並不算是一家最好的公司,但我那時候對行業理解不深,投資策略也比較簡單。

後面,發生了茅臺塑化劑事件。受此事件影響,食品飲料行業總體估值都掉下去了。當時我們在關注的一家是承德露露,它是12年左右產能擴張完成,有一個明確的利潤增長。3億利潤到了5億,這是可預期的,我就買了,賣的時候也是一年半以後,大概是20多塊錢。

我看一家公司好不好,很簡單,就是它能不能給我賺錢。我對所有公司都沒有信仰。我不會迷信一個公司。對吧?不存在基因這樣的東西。

長期來看怎樣的投資才賺錢?就是買自己懂的、便宜的,價格遠低於價值的。我去年買很多騰訊,260,就很好。但是很多人不敢買。去年我還35塊錢買了格力,今天是59。

買騰訊格力,沒買茅臺五糧液,因為我去年沒有看得很明白,現在呢,我是看懂了,但我覺得貴。猶豫的話,說明還是有些地方沒想明白。

“投資就像生孩子,你不付出,那你生他幹嘛?”

Leon | 股權投資公司CEO

2006年的時候,身邊有朋友在全職做股票。那時候也做過一次股票投資,但那次真的是……完全失敗。

當時我是跟表弟一起,知道了一個在港股上的訊息:國內有家企業要去收某個公司的殼,收了之後再去拉昇它的價格。

——往往韭菜被割,就是由這樣的故事開始的。

那時候,我們還沒有香港的股票賬戶,就把錢委託給了一個香港同事。然後事情的發展就和一般的故事一樣,說要拉昇也沒拉昇,到最後又各種拆股,包括中間它的股權可能又要經過幾次的一手,反正那次投資,就屬於完全打水漂的狀態。

砸了幾萬塊錢下去。啥感覺?就是股票投資,真的要專業去做。不然的話,就是自己的真金白銀。還是挺心疼的。算是花錢買教訓吧。

2010年,我做諮詢工作,被外派到深圳。遠離了自己熟悉的環境和交際圈,忽然就有了很多空閒時間,也開始考慮要去做工作外的財富積累,就正式做了自己的第一筆投資,光線傳媒。

我們那時候對影視行業的一個看法,是文化具有逆經濟週期的特性。因為當時的大環境不是特別好,人會更傾向於去滿足自己在情感方面的消費或放鬆。

後面,我從深圳回到北京,在家休息了一段時間。那半年做了很多動作——每天早上起來,八點鐘開始看隔夜海外的新聞,主要是美股市場,然後歐洲市場,九點半就準備開盤,相當於盯盤在做交易。

但真正頓悟,還是在這幾年。

從價值取向上,我非常認可巴菲特的價值投資,但他那個套路,完全放在國內不適用,你必須要有因地制宜的調整。

有很多不可控因素。比如業績說得很漂亮,半年報一年報出來,發現中間有虛假的部分,有黑天鵝事件,有行業政策對整個市場的影響。還有,國內的資本市場,尤其是二級市場的投資者,都不是專業投資者。

我覺得首先最大的問題在於價值的判斷和發現。這件事情是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大量專業的分析,能力壁壘,還有對於趨勢的判斷。

短線的,我也嘗試過所謂的訊息面,後來事實證明,股票那種走勢,價格上升還是下跌,都是隨機的。

巴菲特的典型案例是,投了一個公司後長期鎖定。我之前也犯過這種錯誤,我買一隻股票,然後兩年不看它。

但現在,我會在價值投資的基礎之上,給予的可信區間放很短。三個月六個月九個月,長期持有都不會超過一年。

為什麼我說,那次最大的體會就是這件事還得做得足夠專業。你做的不足夠專業,時間還是其次,真金白銀投進去,你自己又沒有辦法去對她負責。就好比你生了個孩子,又要對他有教育培養,你不付出,那你生他幹嘛?

“越是大的資金、越可能在投資;越是小的資金、反而是在炒股。”

學未來 | 管理諮詢顧問

2012年之前,我都在炒股。炒股是沒有賺錢的,只能虧錢。

2007年,我開始接觸企業管理,和搞諮詢的人在一起做專案。對企業的了解,也越來越深。

投資的樂趣在於,你不斷地去理解一家公司,包括行業。

比如我們以前買中國國旅,什麼特點?只要看到1月業績,可以猜測全年的。因為客戶每年每月包括春節期間的人流量,都是線性的,你可以很確定知道它將來增長的幅度。

製造業、B2B型別的公司,包括科技公司,你都不好去預測每年的業績變化。

當然,B2C只是過濾作用。從專業的角度講,我們會從戰略、文化、企業管理,包括經營方式去考慮一家公司未來的擴張空間。

它是怎樣擴張的,以什麼方式去擴張?未來市場空間多少?能做到什麼樣的比例?包括老闆做事的能力,戰略是不是很清晰等。——我之前買好未來/學而思,就是因為戰略很清晰。

從投資的角度來講,我覺得啊,有時候股票暴跌,可能也不是一件壞事。

因為如果是系統暴跌,它可能會帶來將來的這種超額收益;再者,暴跌一定是有那種非理性的因素存在,非理性暴跌之後,很多公司就會存在很大的空間,可以去融資,可以去加槓桿買入。

18年我全年買國旅,因為港股的原因,沒有暴跌,118年你看整個市場暴跌是吧?它從1月1日到12月31日,漲了30%,從十一塊錢漲到60塊錢,漲了40%。

其實A股比美股更容易賺錢,尤其國內風格都是炒作,所以反而可能更能賺錢。

因為身邊很多人都做投資,資金量也都比較大。我就發現,越是大的資金、越可能在投資;越是小的資金、反而是在炒股。

“證券交易這種東西,就跟喝酒一樣,越喝越稠。”

W先生 | 投資公司CEO(一級股權投資)

證券交易這種東西,最後就跟喝酒一樣,越喝越稠。

剛開始都是盯著一支股票,在那買來賣去,後面發現,一支股票風險風險不可控,萬一莊家操控,你就當韭菜被人割了。

然後多買幾個,再加上自己也成長了,資訊也多了,覺得這個也挺好,那個也不錯,是吧?假裝做個組合。就規避了一定的風險。

但其實還是有影響,反而減少了收益。因為你個人的風格是比較接近的,接受的股票風格也會比較接近。所以看似在做組合,實際上是一個大類,風口一來,豬都飛了,風口一去,全裸泳了。

所以到最後,你發現,大家都做指數型投資。這是為什麼全球大的共同基金最終大頭都放在指數型投資的原因。因為指數投資才是最高回報的一個點,MSCI是全球新興市場國家最優秀股票的代表,全球差不多有十萬億的工程基金在追蹤他,給他付費,就是因為它有價值。

一旦做了趨勢以後,你會發現,何必再做個股,你做這個趨勢的指數不更好,你擔心指數的節奏慢,那你就用槓桿,比如滬深300的股指期貨,50etf的認購權證權證,這些都可以放槓桿。

所以你看,我們國內的公募基金也是大量的購買指數期指數型產品的,一個道理。

投資的目的不是在某個階段展示你巧妙的技巧,而是達到你個人長期管理資產總量的增加,這才是訴求。

還有巴菲特講別人貪婪,我恐懼,是一個反向原理。趨勢化投資最大的優點就在於迷惑性。就是說在一個明顯的單邊趨勢裡的時候,是個人都能掙錢。不是經常有人說做心理測試讓大型扔飛鏢就發現比專家投資賺的還多。但問題在哪?就是教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

最終能夠落袋為安,把這些賬面收益變成你可以消費的錢,一般人就做不到。

另一個就是這種行業經驗,所謂高點或者所謂低點,實際上也是一個很有趣的東西,什麼叫高點?當它成為高點的時候,它才是高點。都是事後驗證。

“投資,是一個人的長跑。”

琛 | 財經主編

我是2003年開始做投資的。

現在市場上做投資有三個層面:技術是一個層面,比如看K線圖;第二個是看企業,陪伴的路線;但是精緻的東方哲學,折騰出第三點。基本面選股,然後概念去做選思結合一下。西方很少有這種東西,西方人更純粹簡單。

投資,其實是很孤獨的一件事情。——它是你要一個人,公平公正,用自己的努力去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去證明自己。就像是一個人的長跑。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你花大把的時間,選擇了13318隨便一個股票,結果你買的時候手一抖打通了662318,其實你發現他媽這股票還漲了,這就證明另外一個東西,運氣。

這是對自信心打擊最嚴重的時候,因為你的努力是沒有毛用的。

我跟你講一個最侮辱智商的,有一段時間行情很牛,然後我認識個程式設計師,他學統計的,他就把倉庫當成了一個概率水平遊戲,然後他就賺錢了。

你知道資本市場會瞬間定一個價格,這個價格是在這個時間最合適最公平的。你認為你比這麼多人聰明,你認為你比市場聰明,你炒股還得出什麼心得之類的,但市場才是最公允的。

還有一點,炒股是人心的反應。

很多牛股跟你沒有關係,你進去之後你就是韭菜,跟你沒有關係。

為什麼絕大部分人都買過茅臺,但都沒有賺錢。有人雖然投資的爛股票,但是賺錢了。

投資其實是把人性放到最大的一個地方。最重要的是,你要冷靜認清楚自己是誰,你自己的能力範圍和邊界。

本文不構成且不應被視為任何購買證券或其他金融產品的協議、要約、要約邀請、意見或建議。本文中的任何內容均不構成老虎證券在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方面的意見,也不構成某種投資或策略是否適合於您個人情況的陳述,或其他任何針對您個人的推薦。

最新評論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失落的"醬油第一股"!比海天上市早2年,市值不足後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