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有4家企業通過了科創板的IPO申請稽核,而這其中,一家名為澤璟製藥的醫藥公司格外引人注目。
在過去的三年半時間裡,這家公司不僅沒怎麼賺到錢,反而還鉅虧了10億。這顯然不符合人們所認知的IPO過會標準。
那麼澤璟製藥究竟是憑啥闖關成功?
“三無公司”鉅虧10億
無產品、無營收、無利潤,這便是近年來澤璟製藥經營狀況的最真實寫照。
據了解,澤璟製藥是一家專注於腫瘤、肝膽疾病等多個領域的創新藥研發企業,這類公司有個通病,就特別燒錢。
尤其是在新藥上市銷售前,都要經歷三個階段的臨床試驗,而一款創新藥的研發80%的費用都是用在這個階段。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最近三年半澤璟製藥的營收分別僅為20萬元、0萬元、131萬元和0萬元。
沒有營收的支撐,虧損便成了必然,從2016年至今的3年半時間裡,澤璟製藥累計虧損超10億。另外,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也持續為負值。
而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多項新藥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澤璟製藥的業績壓力還將不斷加大。
上市前0.5折賣股損失3億
除了業績,澤璟製藥實控人盛澤林在上市前的幾筆交易也受關注。
一筆是去年對美國醫藥公司GENSUN的收購,共斥資866.02萬美元獲得51%的股份。
其中500萬美元用於認購GENSUN的新股,366.02萬美元購買盛澤琪手中持有的老股。
值得注意的是,GENSUN的大小兩個股東盛澤琪和MIKE C SHENG,分別為盛澤林的妹妹和兒子。隨後,盛澤琪便受聘擔任澤璟製藥首席科學官,當年GENSUN業績虧損52.81萬美元。
另一筆交易同樣和盛澤琪有關,澤璟製藥將一筆新增的7.2%的股權作價224萬美元賣給了盛澤琪。
而當時這7.2%的股權價值約3.24億元,相當於打了0.5折,公司損失3.09億元,這筆損失作為股份支付費用被計入當期管理費。
對於這筆異常的交易,澤璟製藥給的解釋是邀請盛澤琪加入公司所給予的股權激勵。
不過矛盾的地方在於,這筆交易此前並未被載明為股權激勵,而且盛澤琪也沒有為此筆股權激勵繳納個人所得稅。
澤璟製藥為啥能過會?
最關鍵的問題來了,澤璟製藥到底憑啥過的會?科創板的第5套上市標準無疑給了其底氣。
標準是這麼說的:預計市值不低於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准開展二期臨床試驗。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條件:市值。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澤璟製藥最近一輪融資的估值為 47.5 億元,這其中可謂是大牌雲集。
民生人壽、北極光創投、深創投等數十家知名PE/VC扎堆,同時還有上市公司的身影,如東吳證券、中色股份、、聯想控股、新希望等。
再來看核心產品的進度。目前澤璟製藥的創新藥研發,已經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其中一款名為多納非尼的新藥,將於今年底明年初完成Ⅲ期臨床試驗,而到了這個階段便意味著距離上市銷售已經不遠了。
最後是新藥的市場空間,那麼這個多納非尼究竟有多厲害呢?一旦完成臨床試驗,其將成為國內第一個治療晚期肝癌的中國產一線靶向新藥,市場潛力不言而喻:
與它同類型的兩款“國際藥”——索拉非尼和侖伐替尼——2018年全球銷售收入分別高達7.12億美元和4.7億美元。
所以對照標準,澤璟製藥過會一點問題都沒有,但這並不意味著澤璟製藥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按規定,若公司自上市之日起第4個完整會計年度觸發扣非淨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或經審計的淨資產為負,則可能導致公司觸發退市條件。
就目前澤璟製藥的情況來看,其還有多條研發管線,接下來的研發投入可謂巨大。
由此可見,澤璟製藥未來能否在3年內達到上交所制定的標準,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