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WeWork估值遭砍CEO被逐,阿美生產設施遭遇飛彈,IPO大潮下,么蛾子事兒為何這麼多?

本週,咱先跟進上次的一個內容,那就是WeWork,作為共享辦公的領頭羊和風向標,作為明星獨角獸,在準備IPO的時候遭遇估值重創。其實,估值只是表象,反映的是投資者對其商業模式、管理水平的多重質疑。眼看著估值被打到骨折,總得找個人背鍋吧,何況WeWork的投資人都是惹不起的腕兒。

於是,就在本週,WeWork爆出大新聞,近期爭議爆棚的創始人&CEO諾依曼下課了!

在這個時候,想必諾依曼很想跟Uber的創始人兼前CEO卡蘭尼克抱抱。

卡蘭尼克的經歷可以說和諾依曼相仿,曾經也是投資人心中的小甜甜,帶著Uber高速發展,但是也是在IPO呼聲漸起的時候,遭遇經營和管理的一系列問題。目前來看,諾依曼還算沒有完全出局,尚在董事會,但是也指不定下一步就是與卡蘭尼克一樣被徹底擠出,而且一些跡象已經顯露出來。

據報道,諾依曼在下臺後,公司管理層中他的朋友和家族成員已經有超過20人陸續被清走。此前,管理混亂,搞一言堂,搞“家族政治”,生活奢侈等都是諾依曼被抨擊的問題。這些現象其實也不是才被發現,此前WeWork高歌猛進,一級市場融資的估值不斷高漲,投資者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結果高於一切”。但是,一旦發現臨門一腳的時候估值出了大問題,那麼本來的問題就真成了問題,在近十年的諸多明星獨角獸中都出現了這些情況,那就是關注結果的時候,對於過程和潛在的問題,相關人有感覺,但是又有些鴕鳥,終於等到問題爆發,或許這也將成為投資者們今後要反思的地方。

當然,從個人財富角度,諾依曼和卡蘭尼克已然成功,但是都以一種不太體面的方式退出可能還是有些不爽,或許他們哥倆都會望向孫正義。傳聞軟銀當時準備投資Uber的時候,就因為公司控制權問題和卡蘭尼克有些矛盾,但是軟銀投資後畢竟也給了卡蘭尼克套現的機會。而對於WeWork,軟銀更是關鍵的投資者,而這兩家公司IPO都曾經有估值爭議,Uber好歹上市了,WeWork看起來還需要時間調整。

對於投資WeWork,孫正義動用的力量不光是軟銀,還有願景基金,有人做了不同估值下,孫正義在WeWork上投資的得失。只有WeWork的估值或者市值達到250億美元的時候,他的投資才能說基本打平,當然,從投資角度考慮時間帶來的機會成本,這跟虧錢沒啥區別。而如果WeWork真的慘到150億估值上市,那麼孫正義的投資將虧近30億美元,而由於WeWork的商業模式遭受了很大質疑,就是按照這個估值IPO,股價還有很大壓力。所以孫正義壓力也很大,特別是它的願景基金的西亞投資大佬們今年已經對其投資能力開始懷疑,認為他投資的很多公司太貴,這WeWork似乎馬上就要來證明這點,又恰逢他要做願景基金2號,所以WeWork這估值“丟人”來的時間點實在不好,諾依曼被抬出來祭旗好像也沒什麼不對。

事實上,據《華爾街日報》披露,千億美元的願景基金儘管看起來風光,但是維護成本其實很高,其中400億是以優先股的形式發行,其資本維繫方式類似債務,需要給投資者年化7%的固定收益,即一年28億美元的成本,這可不是一筆現在市場環境下容易達到的收益率,但是也正是這一承諾吸引了西亞投資者。當然,目前來看軟銀還是可以承擔這樣的成本,截止6月,該基金自從成立以來產生的實際收入為64億美元,其中已經有25億美元返還給投資者,18億美元用來支付分紅。當然,投資者投資願景基金還是希望有高額回報,此前該基金也對此表示樂觀,預計到2020年3月將有旗下6只公司IPO,此後一個財年還將有10只跟上,這個過程中做一些退出即可產生充沛的現金流支付分紅和產生超額收益。這也是為什麼,軟銀對公司估值更加敏感,這直接關係到它們基金的價值,進一步關乎軟銀的價值,正是帶著對願景基金的擔憂,軟銀的股價已經從4月高點跌去25%。

當然,軟銀的投資也並不是都那麼衰,儘管對Uber的投資還在盈虧線上掙扎,但是對SAAS平臺明星公司Slack的投資已經取得不俗回報,只不過近期回撤較大,帶著對未來資本市場的擔心,軟銀的下一個考驗或許還有資本退出的節奏。

WeWork在IPO前經受的折磨不小,不過跟沙特石油巨頭阿美一比,好像也沒啥。縱然有國家力量撐腰,資本巨頭熱捧,但是這IPO倒騰了有幾年了還不見動靜,今年終於又準備上馬,結果近期生產設施又遭受飛彈襲擊。但是,阿美的決心似乎很大,IPO不但要繼續搞,融資額還準備擴大一倍,發行的公開股佔比準備從5%提升到10%,擴大了一倍。這意味著什麼?以該公司2萬億美元的估值,這筆IPO一旦成形融資額將達到2000億美元!這又是什麼概念,目前全球IPO融資額冠軍是誰?是阿里巴巴在美國的IPO,融資額是多少?250億美元,這意味著沙美將這個記錄提升一大截。

我們可以直觀比較下相關IPO發生時,對應公司估值和融資額,中國公司倒是很突出,此前6大IPO,四家是中國公司,而且是前四位。而沙美一出,誰與爭鋒?其融資額將是這六家公司融資額的總和還多很多。

從上面兩個案例,其實我們會發現從去年開始到今年,在展望明年,明星獨角獸和巨型公司的IPO不是陸續展開就是箭在弦上。對於IPO,我這兩年唐僧一般的態度就是別碰,再好的公司都要等子彈再飛一會,IPO就是一個相對不透明的一級市場估值到更公開的二級市場估值的過程,縱然Facebook當年都遭遇重創,所以哪怕對於好公司你也可以再等等,等一個充分的市場博弈過程體現出這些公司的斤兩,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從這個角度來看,IPO其實就是一個去泡沫的過程,這個時候如果還去當接盤俠還是很危險的。而且在近期的IPO高峰,特別是大體量公司的IPO高峰,特別是在市場非繁榮階段的IPO,相關波動可能更大,且一單IPO如果表現不佳,很可能引發同業,或者同時間公司IPO的壓力,比如Uber的萎靡表現,便必然會對滴滴(怎麼又有你,軟銀)後續的資本市場動作產生壓力。這種情況下,不要怕錯過什麼了不起的公司,淡定一些,等待機會。

而從前面提到的,軟銀已經列出的投資公司IPO計劃和預期來看,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這些公司的IPO是否將帶有巨大的被資本裹挾的性質,在這樣的背景下,這些IPO是否更需要二級市場投資者謹慎對待?而在這樣的壓力下,公司經營者和資本之間的衝突是否又將成為一個市場將多次響起的IPO前奏曲呢?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資料會說話,節後上漲概率!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這樣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