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文 | 楊萬里

近日,網上熱傳一則訊息:上交所門前換了一頭牛頭向上的新雕像。新牛雕像牛頭向上,頗為氣派。有股民更是直言,這頭牛比華爾街的牛更帥氣,難道預示A股要開啟大牛市了?

哪頭牛更猛,資料可以給出答案。

今日凌晨,道指上漲114.75點,收於27462.11點。標普500指數上漲11.36點,收於3078.27點。納指上漲46.80點,收於8433.20點。整體看,美股三大指數均創收盤歷史最高紀錄。

再來看A股情況,截至11月5日下午收盤,滬指收報2991.56點,深成指收報9938.61點,創業板指收報1713.29點。

看到這裡,想必有股民會吐槽A股的尿性,指數十年漲不動,憑啥跟隔壁鄰居對比?然而,情況真是這樣嗎?不一定。

美國股市中有個“漂亮50組合”,它指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間備受追捧的50只美股大盤股。

巧合的是,A股有個上證50指數。今年以來,該指數上漲幅度超34%。其中,中國平安、貴州茅臺、恆瑞醫藥、中國國旅、藥明康德、三一重工等藍籌股股價不斷創新高,持續受到機構追捧。

當眾多小股民頻繁追概念、炒作中小創殼股之際,A股的結構性牛市已經開始成形。

有人也許會反駁,今年小股民虧損人數較多。有私募統計過一組資料,從2015年1月份到2019年6月30日,有超過90%以上個人投資者處於虧損狀態。有什麼理由相信上述觀點?

事實上,散戶沒賺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把握結構性牛市的主線。尺度使用者分享了這樣一些經驗。

圖片來源於尺度

有尺度使用者發帖寫道,牛市一般分為三個過程:

牛市第一階段:大部分投資者對市場心灰意冷,即使市場出現好訊息也無動於衷,很多人開始不計成本地丟擲所有的股票。例如,2018年下半年滬指一度創下2440.91點階段性低位,許多小散戶在股指反彈之前就已經斬倉賣出。

牛市第二階段:市場雖然明顯好轉,但熊市的慘跌使投資者心有餘悸。市場出現一種非升非跌的僵持局面,但總的來說大市基調良好,股價力圖上升。目前,A股在3000點上下方震盪,藍籌股表現亮眼,屬於結構性牛市情形。

牛市第三階段:經過一段時間的徘徊後,股市成交量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進入市場。市場的每次回落不但不會使投資人退出市場,反而吸引更多的投資人加入。市場情緒高漲,充滿樂觀氣氛。例如,2015年6月大盤創下5000點高位之前,市場就是這種情況。

由於目前經濟基本面有待企穩、大股東頻繁減持現象較多,A股的大牛市仍然需要等待。

不過,在結構性牛市中,只要操作準確,依然能取得較好收益。

圖片來源於尺度

另一位尺度使用者分享了自己賺錢的邏輯。他持股格力和美的已經有四年,我們可以學到三點經驗:

一是關注業績和分紅。作為藍籌股,業績持續增長是需要滿足的標準。與此同時,在分紅方面也應該大方,只有讓小股民都能分享較高的股息,才會被追捧。

二、選擇估值低的藍籌、大盤股。大盤股市盈率普遍偏低且不容易炒作,漲幅較慢,所以小股民參與的少。事實上,今年真正取得盈利的個股正是藍籌、大盤股。

三、關注外資持續買入的標的。外資偏好是品質好、估值低的上市公司,隨著外資持續流入,或直接影響個股股價。

無論是5G概念、區塊鏈概念、工業大麻概念還是人造肉概念,當妖股被炒作一番後,“風口上的豬”隨即跌下來,股價變成一地雞毛。

滬指雖然還在3000點附近,但績優股的漲幅早已經超過市場平均漲幅。從2017年開始,結構性牛市就在進行中,也許,未來一段時間還是這種趨勢,但賺錢機會一直都在。

最新評論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壓抑的塑料人吃得起豬肉了!人民幣破7、央行降息4000億熱錢湧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