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強國的背景下,今年以來科技類ETF很受市場關注。
基金公司也都馬足了勁,尤其是在華寶的科技ETF(515000)規模和業績雙重因素帶動下,紛紛發行跟蹤不同科技指數的ETF。科技類股票普通投資者經常看的雲裡霧裡,選擇科技龍頭的ETF是個不錯的選擇。
之前寫過3篇如何挑選科技類ETF,可以翻下歷史專欄。
今天單獨寫一篇,講講正在發行富國中證科技50策略ETF(515753)。
為何一直說科技長牛?
科技到底包含哪些?看看科創板的範圍就明白了(雖然目前的科技類指數和科創板並沒有太大關係)。科創板重點支援新一代資訊科技、高階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所以科技類的牛股多數也是在這些行業範圍內。
從美國來看,1980年-2019年,代表高科技的納斯達克100指數漲得明顯比標普500指數好。國內的科技股龍頭是否也會複製這樣的走勢?
長期來看,國內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傳統經濟增長走向瓶頸,未來10年、20年內將更依賴於工程師紅利,說人話就是碼農,技術創新將越來越吃香。研發投入高、創新能力強的公司不僅受到政策青睞,也會受到福斯喜愛。產業升級過程中,科技板塊將會長期成長。(所以有了科創板,有了各科技龍頭,大浪淘沙後總會有一批牛逼的科技企業屹立群雄)
這6個高新技術行業中以5G為例來看,2G-3G-4G-5G,每一個週期以基站建設爆發為標誌,帶動新的終端、新的應用層出不窮,技術革新帶來的行業機會使得整個資訊科技行業日新月異的發展,新科技週期帶來的投資機會不可小覷,而龍頭公司的溢價效應更為明顯。
老規矩,選ETF,先來看指數。
富國中證科技50策略ETF是跟蹤新一代資訊科技、高階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高科技行業(簡單說:是不是看起來有些面熟?其實就是科創板的大範圍行業。這些行業是從2018年《國家重點支援的高新技術領域》覆蓋的行業,科技龍頭、科技100等也是這些泛科技空間的樣本股中進行選擇)
先來看看一步步是怎麼篩選股票的。
中證科技50策略指數(931186)成分股的的篩選標準還是非常嚴謹的。
1)中證全指樣本股中,剔除過去3個月日均成交金額或過去3個月日均自由流通市值排名後20%的股票(簡單說:這個剔除主要是篩選出流動性好,規模較大的股票)
2)選屬於高新技術領域,且同時符合以下兩個標準的:a)近一年內研發人員佔比>10%;b)近三年內研發佔營收比不低於3%~5%(根據不同營收規模最低比例不同)(簡單說:高科技公司一般都非常重視研發,所以研發人員數量和研發投入往往成為很重要的指標)
3)對(2)選出的股票再計算風險指標,剔除容易觸發高風險預警的公司。風險預警因素包括:質押比例、商譽佔淨資產比、流動比率、應收賬款週轉率、淨資產收益率。這6個指標中如果有3個或以上達到預警值,則認為高風險股票,不納入樣本空間。(簡單說:質押比例太大,說明股東有套現需求;商譽佔比高,說明實際資產可能就比較低;後三個指數反應財務狀況是否健康**,這個篩選很牛,能剔除很多雷股)
4)分別計算基本面品質因子、激勵機制因子、科技創新因子並加權得到綜合因子。基本面品質因子=(ROE+應計利潤)/2;激勵機制因子=(股權激勵+高管薪酬)/2;科技創新因子=(研發支出+人均研發費用+2研發人員數+2研發支出佔比)/6,綜合因子=0.2基本面品質+0.2激勵機制+0.6科技創新。選綜合得分最高的前50股票組成成分股(簡單說:是不是看暈了?基本面因子看這家公司是否能賺錢,激勵因子看這家公司對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有哪些激勵措施,能否留住人,高科技研發很多依賴核心技術人員,科技創新因子看實打實的這家公司捨得花多少錢去搞研發)*
這樣選出來的股票主要集中在資訊科技、醫藥衛生和工業的細分行業,其中資訊科技站36%,其次是醫藥、計算機等,市值大於300億元的股票有27只,佔其總市值佔87%。
選出來的成分股前10大是長上面這樣的,基本佔據了各細分行業的龍頭。比如,匯頂科技(全球指紋識別晶片)、海康威視(全球安防龍頭,對,就是被川普同學列入黑名單的公司之一)還有同類的大華股份、恆瑞醫藥(國內創新業的龍頭,化學藥的大哥大)、寧德時代(汽車動力電池龍頭)、兆易創新(儲存晶片龍頭)。(簡單說:可以說是一網打盡科技龍頭,選中的蠻多是細分領域的龍頭公司)
再來看看這個指數長期和短期的表現如何。
從長期業績表現來看,2013年至今科技50策略指數取得了近3倍的收益,不僅比滬深300、中證500、創業板指數的長期收益高,也比創成長、科技龍頭等同類指數優秀。科技行業的特性,延續強者恆強的走勢。
從長期表現的穩定性來看,科技 50 策略指數的年化波動率為 32.22%,處於同類指數的中位數水平;最大 回撤在同類指數中僅略差於中小創藍籌,較同類有優勢。同時,科技 50 策略指數的收益風險比依舊最優, 2013 年至今夏普比率達到 0.77。
(簡單說:上面的圖和這段話選自中信建投的研報,概括就是收益很美,穩定性也好,風險收益比也不錯。其實看最大回撤,53.6%,一旦科技股回撥,指數回撤還是比較大的,不過看看其它指數的最大回撤也不少,主要是因為2015年的股災,剔除這個特殊時期的資料,回撤就會好看很多。夏普比率是收益和風險的綜合考慮,可以簡單理解為投資者每多擔一分風險,可以拿到幾分收益。當然這些指標的計算和選擇的時間區間還是有蠻大關係的)
短期來看,今年至今中證科技策略50漲了40%+,收益僅次於科技龍頭;最大回撤19%,優於同類指數,夏普比率1.84,略次於科技龍頭和創成長指數。
從估值溢價來看,科技龍頭股相對行業平均往往估值更具上升空間。
總結來說,就是這個指數和同類的比,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指數夏普比率比較高,說明收益風險比還不錯。用流行的話可以這麼說這個指數:選的行業有貝塔優勢(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選的個股有阿爾法優勢(業績出眾,增長預期強,市場地位好)。最最重要的一點是,科技類的公司行業變化快,相對不穩定,風險較高,選擇單一公司出現黑天鵝事件的概率較大,選一籃子龍頭公司,可以很大程度上分散風險。
如何買這個ETF產品?
指數看著不錯,如果心癢癢的話,這幾天還在認購期,可以直接買。簡單講講ETF的買賣,多數ETF通用滴~試了一次後以後就可以複用啦。
一個ETF產品通常分為兩個階段,發行期和上市交易期,和普通的基金買賣是有區別,專業術語叫認購(新基金第一次買)、申購(基金成立了以後買)、贖回(賣掉基金)。
先來看發行期,也就是基金還沒成立的時候。
發行期,一般先網下發行,最後3天網上網下一起發。比如富國中證科技50策略是10月15日-11月8日是網下認購期,11月6日至11月8日是網上認購期。
網上只能在券商用股票賬戶用現金進行認購,直接通過券商的交易軟體下單就可以,多數券商直接在交易-委託頁面輸入要買的數量即可,價格預設是1元。
網下可以用現金也可以用股票進行認購。用現金網下申購的,很好理解,就是拿錢買基金份額。還有一種是用股票進行認購,每種股票最低1000股,單一認購的股票不能超過成份股的權重。這兩種認購方式都是要去網點。認購一經確認不得撤銷。
再來看,上市後,也就是可以像股票一樣買賣,還可以進行申購贖回,都需要一個股票賬戶。對大資金來說(通常至少百萬以上),ETF的玩法比較多,直接像股票一樣買賣,還可以在一級市場申購,二級市場賣出,賺取價差。還有是一二級市場比較豪的操作:1)當天申購的當天可賣出;2)當日未賣出的,T+1交收成功後T+2日可賣出或贖回。對普通投資者來說,就象股票一樣的買賣即可。
那麼問題來了,是要現在認購還是等上市後交易呢?ETF基金髮行成功後,到最後上市往往有一段時間。如果你短期比較看好科技股的走勢,那就可以在開放網上認購的這幾天下個單,然後靜等上市後繼續持有或者擇機賣出。如果你覺得短期科技股氣勢不行,那就可以考慮等上市後再買,說不定能已更便宜的價格買到ETF。
嘻嘻哈哈中記錄文字,純碼字,非利益相關人。投資需謹慎,看了文後覺得不錯的想去買,那就抓住最後這幾天,但風險自負,風險自負,風險自負!(重要的事要說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