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機構分歧大,大盤股仍不得力
昨A股震盪回撥,兩市共成交4526億元。大盤股浙商銀行發行臨近,科創板3新股的破發,渝農商行接近破發,致使做多人氣大為減弱。兩市指數再次陷入震盪調整狀態,主力資金淨流出263億元,北上資金淨流入8億元,北向資金已連續10日淨流入。
與此相反,北向資金近期幾乎一直呈淨流入狀態;北向資金每日的成交量約佔A股總成交量的十分之一,所佔比重加大。
今訊息面上:
【隔夜美股道指平收】納指跌24.05點,或0.29%,報8410.63點;道指跌0.07點,報27492.56點;標普漲2.16點,或0.07%,報3076.78點。離岸人民幣7.01元,美元指數97.93。
【科技部放大招 正式啟動6G研發!科技創新驅動引領 6G又將帶來哪些機會?】據科技部11月6日訊息,為促進中國行動通訊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推動第六代行動通訊(6G)技術研發工作,2019年11月3日,科技部會同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資訊化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在北京組織召開6G技術研發工作啟動會。(券商中國)
【阿里巴巴或年內迴歸 港股市場迎來新風向標】11月6日,有報道稱,阿里巴巴將於下星期尋求香港上市審批,集資額為100億至150億美元。對此,阿里巴巴方面在迴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不予置評。據了解,阿里巴巴的融資規模在780億至1170億港元之間,中金及瑞信擔任上市保薦人。從日期上來看,阿里巴巴很有可能在“雙十一”購物節過後,向香港交易所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尋求上市許可,並可能會在11月底或12月初上市。(21世紀經濟報道)
點評:一旦阿里巴巴在港股上市,將打破港股金融+地產唱大戲的格局,轉為高科技、新業態股領漲大盤,對A股也會有指向意義。
【外資“話語權”持續提升 高盛喊話“超配”A股】高盛最新觀點認為,維持“超配”A股的觀點,對滬深300指數基於基本面的目標是4200點,並表示該指數可能在風險偏好的樂觀情景中挑戰5000點。在外資“話語權”不斷提升的背景下,核心資產的稀缺性更具投資價值,A股的投資風格也出現分化。(財富動力網)
【券商“把脈”2020年A股:明年一季度大盤有望站上3300點 科技與消費板塊將享受超額收益】這一年,科創板引領改革,資本市場助推中國經濟全面升級轉型。進入11月份,券商已經緊鑼密鼓地召開2020年度投資策略會。今年券商“動手”更早,目前已有招商證券、民生證券、國泰君安、財富證券、中金公司等券商丟擲A股2020年的投資策略。
【巨無霸京滬高鐵倍證監會詢問】11月4日,證監會網站披露京滬高速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檔案反饋意見。包括23個規範性問題、23個資訊披露問題,7個財務會計資料相關的問題等。其中關於公司的定位,最受市場關注。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總資產規模為1870.8億元,員工人數67人(含借調人員25名),人均管理資產規模27.9億元。證監會要求京滬高鐵說明公司員工的主要工作分工、是否為資產管理公司而非高鐵旅客運輸公司、核心競爭能力、是否有完整的業務體系。
今上午大盤平開,2978點,衝高2988點,午前收於最低點2969點。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上證綜指、深成指、中小板、創業板分別收-0.33%、-0.19%、+0.18%、-0.30%、+0.10%、+0.18%、+0.52%。個股漲跌比:670∶685,1101∶890。25股漲停,1股跌停。成交量2388億,比昨上午減少310億。
從盤面看,創業板最為強勢,最高1724點,漲1.23%;深成指、中小板、中證500也強勢翻紅,銀行股跳水帶領3個大盤股指數上證50、滬深300、上證綜指下行,從而拖累了其他指數漲幅收窄。豬肉概念股領漲,正邦科技漲停。此外,雞肉、光刻膠、智慧政務等板塊也漲幅居前。科創板個股活躍,鴻泉物聯盤中漲逾40%。
進入11月,臨近“秋搶”時分,市場多空分歧加大,尤其是內外資機構的分歧明顯。高盛極力唱多,認為滬深300指數在年內 2個月內有望漲到4200點或5000點(目前在3977點),亦即還要漲5或25%。如果真能如願,那就意味著,上證指數能漲到3120點—3710點,深成指能漲到10360點—12340點,創業板能漲到1800點—2140點,這豈不是天方夜譚?
相反,雖然近期保險、券商等內資機構,也相繼唱多,認為明年將進入牛市,喊出了3700點、3300點的目標。但是,對年內最後2個月上漲目標,則三緘其口。在行動上,主力資金在近30個交易日裡,基本上每天都是淨流出。今上午,3個大盤股指數依然不得力,往下砸盤,表明信心不足。
雖然,隨著外資入市A股的比例在增加,11月下旬MSCI指數基金還將增倉A股2200億,使外資對A股的話語權有所增強。但從目前情況看,其竭力唱多的滬市300,並沒有得到內資機構、遊資、大戶和中小投資者的跟風,該買的早就坐進了“轎子”,股價也上漲了不少,等著別人來抬。沒有進的也不敢進,生怕被追求平均收益的外資割了“韭菜”。
而內資,尤其是遊資,更青睞於創業板為代表的、政府大力扶持的高科技股,追求高額收益。這兩股力量始終是各唱各調,各走各路,便導致了指數的僵持、牽制和糾纏。除非外資的資金實力超過了公募基金、險資,成為市場第一主力,才能對滬深300具有呼風喚雨的能力。
當然,在經過3000點以下的充分蓄勢,11月份,待第一階段協議簽署前後,或MSCI指數基金增倉前後,大盤仍具有再站上3000點的可能性,能走多遠不得而知。
眼下需關注五週均線(2958點)的支撐力度,以及成交量的變化。可對個股適當低吸高拋,做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