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益投資中經常講到一句話: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
經過上半年和下半年消費和科技輪番轟炸,想必不少人的賬戶盈利都不少了。
那麼,假如浮盈不少,到底要不要止盈呢?
想必很多人比較糾結,擔心因為後續行情不好,沒有及時賣出而導致利潤損失。
止盈止損是我們做權益投資經常遇到的問題,雖然看似簡單,但在實際過程中並不好操作。
又可能買了就下跌,賣了就上漲,這種情況很常見。
我覺得止盈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按照幾種情況來一一說明。
一、短期階段行情,儘快止盈
基金投資並非定投一種方式,很多人比較青睞網格策略,換句話說就是短期內低買高賣。
如果套用到白酒和科技板塊,現在完全可以止盈退出了。
按照A股輪動的尿性,很少有行業或板塊能起來第二次大爆發的機會。
二、一次性抄底買入,止盈落袋為安
這種投資方式,需要對自己有精準的判斷力,可能大漲,也可能大虧。
而如果運氣好,抄底了白酒和科技,這個時候也需要及時止盈了。
恰到好處的止盈並非賣在高點,在於明白這個時段對於持有的基金來說,後續的行情很雞肋,果斷斷舍離。
這類似於主動基金中的擇時操作,追求的精準抄底和恰到好處的賣出。
三、如果追求長期定投收益,止盈部分倉位
如果從估值資料來判斷,目前白酒和科技板塊的估值都不低,甚至達到了注意風險的位置。
由於要結合長期收益的需求,可以先行止盈部分倉位,保證收益落袋為安。
定投這種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能緩解大資金一次性買入的波動問題,但弱化了擇時的能力,換句話說,它追求是牛市來臨後的臨門一腳。
從來沒有人能保證自己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
但是,如果在熊市定投的基金,已經累積了很多基金份額,如白酒和科技,可以先行賣出一些,其他的份額最好等牛市來臨再賣出,放長線釣大魚,有耐心才能賺得更多。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