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文 | 餘成

今天週末沒開盤,但卻是工作日,就跟大家分享一點投資理念方面的東西吧,有些人覺得這種東西太虛沒用,確實,它不是那種拿來就可以用的東西,但它可以指導實踐和行為,就像一個人的行為方式是由他的三觀決定的。那咱們就從最基本的問題說起。

股票市場中大致分為兩派——價值派和技術派,價值派以基本面分析為主,技術派以圖表分析為主。有人說價值派好,因為有格雷厄姆、巴菲特、羅傑斯……技術派則會反駁我們有索羅斯、利弗莫爾、歐奈兒……毫無疑問,他們都是最傑出的投資大師。

有一點可以確認,從股票市場誕生起,這兩大門派就是水火不容,互相看不不起。

技術派指責價值派“事後諸葛亮,事前豬一樣”,價值派往往要等到行情上漲之後,才開始喊多;行情下跌啟動時,才開始喊空,而在對未來預測時,又支支吾吾,態度不明。

價值派則認為技術派沒有邏輯依據:公司業績、巨集觀經濟決定著股票價格走勢,技術派僅僅在盤面上畫了一個圖,就判斷要漲還是要跌,簡直是可笑、不可理喻。

來源:攝圖網

其實爭論誰高誰低沒有意義,俗話說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兩種方式都有人掙到錢,所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根本問題。

我最近又重讀了一遍利弗莫爾的《股票大作手操盤術》和《聰明的投資者》這兩本書,又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於是我就想通過這兩人之間的差異來說說兩種流派之間的差異。

利弗莫爾和格雷厄姆是上世紀最傑出的交易員,都是大師級別的人物,兩人的交易理念和交易方式大相徑庭,是兩種交易流派的代表。利弗莫爾代表早期技術派,格雷厄姆代表早期價值派。

利弗莫爾的代表作是《How to Trade in Stocks》(股票大作手操盤術),另一本相當於利弗莫爾傳記是埃德溫以利弗莫爾本人的口吻寫的《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股票大作手回憶錄),後一本書在中國的名氣反而比利弗莫爾本人寫的名氣更大。《How to Trade in Stocks》一書是利弗莫爾六十多歲時寫下的,那時他已經最後一次破產,裡面詳細介紹了他的交易理念、交易規則和交易方法。

格雷厄姆比利弗莫爾晚十七年,生於1894年,利弗莫爾掙到第一個百萬美元時格雷厄姆還在上中學,不過格雷厄姆是學霸型,二十歲就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相反利弗莫爾沒怎麼上過學,十四歲就開始交易。格雷厄姆的代表作有兩本,《證券分析》和《聰明的投資者》,證券分析主要介紹具體的分析方式和技巧,聰明的投資者偏重投資理念的講述。

上面我說的這些書都被譽為投資界的聖經。格雷厄姆本人的名聲在中國並不大,但他有個學生卻是如雷貫耳,叫巴菲特,可以說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是以格雷厄姆思想為底色和背景。

利弗莫爾和格雷厄姆的本質區別在於對證券本身的認知上.利弗莫爾認為證券價格和它所代表的資產價值之間是分離的,各自有各自的執行規律,沒有必然的影響關係,證券價格僅受交易者情緒的影響。

《How to Trade in Stocks》一書中絲毫未提到價值分析,對證券的內在價值毫不關心。這也許和利弗莫爾經歷有關係,他早年輟學,完全是從市場中成長起來的,像未來現金流折現模型,財務報表分析等方法都是需要系統性的學習和一定知識積累的,也可能他根本不關心這些問題。

書中有一個觀點是,就算擁有具有很高內在價值的證券也有可能變得一文不值,內在價值研究毫無意義,所以利弗莫爾的交易僅以市場訊號和價格趨勢為依據。

來源:攝圖網

上面是利弗莫爾和格雷厄姆在交易理念上的根本區別,由於理念的不同必然導致交易方式的差別。

利弗莫爾在操作上強調關鍵點,證券的價格總是沿市場阻力線最小的方向移動,一旦價格突破關鍵點就預示新一輪行情的啟動,這種關鍵點也成了利弗莫爾最常操作的時機。利弗莫爾時期道氏理論還未出現,沒有蠟燭圖也沒有我們今天這麼多的技術指標,成交量就成了利弗莫爾參考的最重要指標。對利弗莫爾來說,成交量之於股票,就像燃料之於發動機,他從成交量來判斷趨勢和異動。

由於利弗莫爾這種交易方法本質使然,就必然要求嚴格的止損和試倉操作,不是每次都能正確預測市場。一旦出現市場方向與預期不一致的情況,不問原因果斷止損,哪怕止損在後來看來不必要。進行試倉操作也是同樣的原因,利弗莫爾的加倉也是順勢加倉,只有在第一次的倉位盈利的情況下才可加倉。

格雷厄姆不關心關鍵點,他的交易依據只有一個,是否夠便宜,只要有足夠的安全邊際就具有投資價值,不管證券價格處在何種趨勢當中。賣出依據也是如此,高於其內在價值便賣出。

這種操作的特點便是不需要止損操作,短期的波動在長期看來是沒有意義的,加倉方式也是逆勢加倉,也稱為倒金字塔式加倉。格雷厄姆的方式聽起來好像比利弗莫爾的簡單,也比較傻,但其實不然,證券的估值是一門極其專業的過程,需要很高的知識儲備,一般人不具備這種能力。

這些是利弗莫爾和格雷厄姆之間主要的差異,但是兩者之間也存在一些共同點,主要是在情緒管理和資金管理上。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別人恐懼我就貪婪,別人貪婪我就恐懼,作為價值投資的代表,巴菲特清楚的認識到人性在投資中的作用。利弗莫爾與格雷厄姆在這方面也有相同的認知。他們書中都強調理性的意義,在交易中最困難的事便是保持理性。無論用各種方式交易,只要在過程中受到人性的影響,結果肯定是悲劇的。一個交易員要清楚的認識到自己所做的事,以及背後的邏輯,一旦制定好計劃就必須嚴格的不打折扣的完成。

利弗莫爾與格雷厄姆也給出了保持理性相同的方法,與市場保持一定的距離,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受到市場情緒的影響。利弗莫爾和格雷厄姆在交易頻率上也是驚人的一致,書中都提到一年中他們大多數時間都在等待,僅僅只有幾次交易。

來源:攝圖網

在資金管理方面,他們都提到一個原則,永遠不要讓虧損大到足以威脅本金。對於一個交易者來說,本金就像一個士兵手中的子彈,只要本金還在,就還有機會。

如果用武功來形容利弗莫爾和格雷厄姆,利弗莫爾像獨孤九劍,注重招式,格雷厄姆像九陽神功,注重內力。難道獨孤九劍就一定打不過九陽神功?我想也未必,看誰練。而且誰說練了獨孤九劍就不能練九陽神功了,現在市場上優秀的投資者大多是兩者結合,因地制宜。

最後,投資是一條沒有盡頭的道路,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不被市場淘汰,大家一起學習一起努力吧。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天眼地量”一旦形成,往往就是大牛股的啟動點,建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