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當人們還沉浸在天貓雙十一的購物狂歡之時,阿里巴巴距離赴港二次上市又近了一步。11月12日,有媒體報道稱,阿里巴巴於今日赴港作第二次上市的聆訊,倘若成功闖關,最快本週五起招股,下週三定價,集資110億至150億美元。

儘管自今年初就不斷有阿里巴巴赴港上市的訊息傳出,但阿里巴巴自始至終不予置評。那麼,已在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為何選擇此時赴港二次上市,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在網際網路分析師唐欣看來,已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阿里巴巴選擇赴港二次上市,或許與美國對華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有關。

事實上,中美貿易關係對於兩國的企業都有著或大或小的影響,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更是如此,股價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緩和與升級上下起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底,據彭博社報道稱,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限制美國資本流入中國,措施包括將中國公司從美國證券交易所摘牌。訊息傳出後,在美上市的阿里巴巴、京東、百度等企業的股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雖然美國財政部後來出面否認了該訊息,但仍難以完全打消人們的疑慮。

在此背景下,阿里巴巴赴港上市,的確可以起到擴充套件融資渠道、分散風險的作用。“但是,中美貿易摩擦只是起到了加速作用,阿里巴巴早有赴港上市的打算。”網際網路分析師葛甲如是稱。

記者注意到,阿里巴巴與港交所的確早有淵源。最早在2007年11月,阿里巴巴旗下B2B公司曾登陸港交所,但是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使得阿里巴巴B2B公司股價一路暴跌,再加上C2C市場擴大、B2C領域再度勃發等多重因素影響,阿里的B2B業務開始成為雞肋。

2012年,阿里巴巴旗下的B2B公司選擇私有化,退出港交所。2013年,阿里巴巴集團希望以同股不同權的合夥人制度在香港上市,但由於港交所不認可合夥人制度,亦不接納同股不同權機制,阿里巴巴赴港上市最終遭遇碰壁。

值得關注的是,2014年阿里巴巴宣佈選擇赴美上市的同時,還對外表示,如果未來條件允許將回歸國內資本市場。

在2018年3月25日,華爾街日報曾傳出訊息,稱阿里巴巴正在評估可以讓國內投資者交易該公司股票的方法,如果監管政策允許,將盡快落地。阿里方面對此迴應稱,“我們在去美國上市那一天就說過,只要條件允許,我們就回來,這個想法沒有變化過”。由此可見,阿里巴巴赴港上市是早有打算。

而令這一打算可以變為現實的是,港交所IPO新規的釋出。2018年4月24日下午,香港交易所釋出IPO新規,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公司上市,該政策於4月30日起生效,這也讓阿里巴巴在港二次上市成為可能。

唐欣表示,香港所代表的的亞太資本市場對於中國網際網路概念企業的認可度以及融資能力都已經相當成熟,上市成功能夠增加阿里巴巴的資本運作靈活度。

隨著阿里巴巴赴港上市的臨近,上市所募集的資金會被如何使用,也令業內人士頗為好奇。有訊息人士透露,這次集資所得款項或將投入到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或螞蟻金服等快速擴張的附屬企業上,以及助力阿里在外賣和旅遊領域與美團點評的補貼戰,使投資者資金從美團和騰訊等競爭對手分流。

對於這種說法,葛甲表示不太可信。他認為,阿里巴巴所募集的資金大概率會用在主營電商業務上,外賣和旅遊等業務不會是資金使用重點。資金具體會用於何處,還需要阿里巴巴自己來公佈。

最新評論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今天,有兩個非常特別的事件會進行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