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富途資訊訊息,阿里巴巴近日將尋求港交所聆訊,募資100億-150億美元。預計阿里巴巴將於本週五啟動招股。中金及瑞信擔任上市保薦人,花旗、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將擔任此次發行的承銷商。
2019年是阿里巴巴成立20週年的日子,馬雲選擇在今年9月10日正式退休,終於做回了“馬老師”的本職工作。
回想20年前,馬雲和他的北漂兄弟們黯然從北京回到杭州,十八羅漢湊了50萬人民幣,創立了阿里巴巴。
阿里二十年,到底經歷了什麼?如果把阿里的發展分為前後兩個十年,前一個十年,阿里從最早的B2B業務進入到“大淘寶”時代。
後一個十年,張勇幫助阿里打造了天貓品牌、雙11,帶領阿里完成移動端轉型,完成“大中臺、小前臺”的組織改造,為集團建立從“新零售”到“五新”戰略,重拳打造“阿里商業作業系統”,最終成為馬雲接班人。
未來,張勇將在馬老師的道路上繼續前行——完善阿里的商業作業系統,但他的處境也不容樂觀,面對線上拼多多,線下美團的挑戰,張勇將如何作為,拭目以待。
不過在此之前,對張勇來說,如何確保阿里順利赴港二次IPO,將是眼下最重要的考驗。
阿里與香港市場的緣分說起阿里與香港市場的交集,其實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阿里07年曾在港交所上市,12年私有化退市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1688.HK)頭頂B2B概念登入港交所,融資17億美元,超募265倍,掛牌後其股價一度飆漲至41.8元,為IPO價(13.5元)的三倍,贏得「香港新股王」的稱號,但是緊接而來的是金融危機的一路下跌,2012年2月21日,宣佈每股13.5元私有化。
2、2014年6月阿里雙雄赴港上市
2014年,阿里巴巴旗下健康業務板塊借殼中信21世紀(阿里健康,241.HK)佈局大健康業務,文化業務板塊文化中國傳播集團有限公司(阿里影業,1060.HK)佈局文化產業,成為當年的明星股,在阿里系光環下,漲幅驚人。
3、2014年9月赴美上市
2013年,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發文稱:“我們沒有期望香港監管機構為了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做出改變。”這也間接宣告阿里巴巴謀求香港上市失敗。
如果當時阿里巴巴能夠在香港上市,無疑會成為港交所史上最大的IPO,然而最終卻因為阿里巴巴所主張的“合夥人”方案而被拒之門外。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美股上市,上市後持續大漲。
4、香港擁抱新經濟,修改上市規則,向阿里發出回港上市邀約
2017年12月15日,港交所宣佈:將在主機板接受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港交所Quattroporte李小加評價這次改革是香港市場近二十多年來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改革。
2019年1月8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曾向阿里巴巴發出回港上市的邀約,馬雲迴應:我們一定會認真考慮香港市場。
2019年6月17日,阿里巴巴集團官網披露的一份檔案顯示,其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將其普通股一拆八,以便增加其籌資活動的靈活性,包括髮行新股,市場猜測這是阿里巴巴為二次上市做準備。
阿里赴港二次上市的意義按照阿里巴巴此前官方的說法,阿里「二次迴歸」旨在多元化融資渠道和提高流動性。
1)融資需求。回港上市能夠進一步完善阿里巴巴的融資渠道,目前阿里新零售、雲端計算,海外市場業務等都處於擴張階段,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阿里系投資上市公司速度明顯加快,對資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2)分散風險。9月底,美媒彭博社“曝料”稱,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限制美國資本流入中國,措施包括將中國公司從美國證券交易所摘牌,雖然美國財政部急忙出面否認上述訊息,但種種跡象表明,在香港上市也是出於分散風險的需要。
對於香港資本市場來說,阿里巴巴的迴歸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算是兌現了馬雲當年想來香港上市的諾言,同時港交所勇於變革,制度靈活多變的做法,也是香港為了新經濟公司主動改變上市規則以來的成果體現,將使得更多美國上市的中概股考慮來港第二上市,帶動港交所成為吸引新經濟公司的上市之地。
就阿里股價來說,機構投資者更關注其長期成長與估值邏輯:
1、阿里市值依靠電商支撐,增速雖然慢了,但是提供良好的現金流,可以培育新的增長點;
2、從長期看,中國2B公司很弱,主要是經濟增速快,粗放增長習慣了,阿里恰逢人工智慧+雲端計算+大資料時代,可以在2B領域把生意做大,賽道天花板高;
3、基本面優秀,二季度營收增速42%,高於其他網際網路科技巨頭20%左右增速;
4、估值處於歷史估值區間的底部區域 30PE。
所以,阿里是中國最優秀的上市公司之一,相比在美國上市,在香港上市更有利於體現國內投資者的價格發現機制,另一個側面也可能對阿里的美股股價起到提振作用。
富途自今日起開放預約,參與“阿里組團活動”,拼團成功便可獲得抽獎機會,更有機會贏取8888現金紅包。
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以上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