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基金,一般人都想到的是各種主動管理型基金,也就是我們通常理解的,有一個好的基金經理,可以帶動基金業績穩定發展。
而實際上,除了主動管理型之外,被動基金,如ETF指數基金,同樣是資本市場中,很重要的角色。
近日,資料顯示,最近十年間美國的主動股基的規模,已經落後於被動指數基金的規模。
我們A股的投資者,是否也該重視一下ETF了呢?
美十年基金規模的發展初步資料統計,截至8月31日,美國被動股基規模超過主動股基規模250億美元,按照晨星的資料,還有約70只基金的資料尚未上報,所以最終資料並非精確。
晨星的報告中指出,
十年前,美國主動股基佔股基規模75%,十年之後,被動股基完成超越。
過去這些年,美股經歷了有史以來最長的牛市,然而牛市之下,主動股基卻不斷的失血,而被動股基則呈現了淨買入的狀態。
按照通常的邏輯,降息是利好股市的,但是8月1日的降息,導致了8月美國的股基淨流出198億美元,其中主動股基是流出的大頭。
對此筆者不由得想起了股神巴菲特,他多次的強調,“一般人買ETF就好了”。
現在再看被動基金超越了主動基金,股神似乎又“神預言”了以此,抑或是大多數投資者,都在聽信巴菲特的建議。
ETF的優劣勢那麼,被動基金的代表,ETF有什麼優劣勢呢?
首先,跟蹤指數。
理論上,完美的ETF,跟蹤指數的誤差很小,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都希望跑贏指數,但是如果你換個角度而言,未必一定要跑贏指數,只要你跟指數有相同的收益,就可以了,因為在資本市場裡,很多投資者都會發現,不但很難跑贏指數,甚至指數上漲,自己手裡的股票卻在下跌,這就是典型的“只賺指數不賺錢”。
而如果你選擇了指數基金,那麼你就可以超越了大多數投資者,這其實已經很不容易。
其次,由於主動管理型基金靠的是基金經理的把握,所以管理費上,必然要高於ETF基金,這也可能造成,你付了很高的管理費,結果基金卻不理想的情況。
最後,由於指數基金會經常調整成分股,這也讓你買主動管理型基金,由於重倉某個股而波動巨大的情況,得到了避免,也是一種風險的規避。
那麼ETF的劣勢是什麼呢?
如果說漲的時候,與指數相同是優勢的話,跌的時候並不抗跌,也許就算是劣勢了吧,畢竟好的主動股基,是可以做到抗跌的。
只是,你那麼容易選到好的主動基金嗎?
投資策略如何選擇ETF呢?
最重要的,就是你想選擇哪個指數。
比如就A股而言,你是想跟蹤大盤藍籌,比如上證50或者滬深300,還是中小盤的中證500指數,這就是你需要選擇ETF首先考慮的問題。
其次,除了大盤之外,你如果有特別看好的行業板塊,也可以直接選擇相應的指數基金,比如你看好醫藥,就可以選擇醫藥的指數基金,看好軍工,就可以選擇軍工指數基金。
這同樣,因人而異,需要你對後市的判斷。
第三,你可以結合基金定投。
比如你選擇大盤的指數,那麼你再做一個對它基金定投,則大盤下跌的時候,你買入了更多的份額,當大盤上漲的時候,你又不會落後於大盤,那麼綜合起來,你的收益就會很不錯。
結合基金定投的方式來做ETF,是筆者一直推崇的懶人理財。
結語雖然美國的資本市場,與我們A股市場,還是有一些差別,比如機構投資者比例等等。
但是,從被動股基十年超越了主動股基來說,或許我們投資者,也應該用前瞻性的眼光,來看待被動型的基金。
ETF指數基金,你會考慮投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