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市場的關注和質疑,然而瑞幸咖啡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先是以爆發式的速度擴張,再以閃電般的速度在美股納斯達克上市,可謂賺足眼球。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瑞幸咖啡於2017年10月份開始營業,之後便以近乎瘋狂的速度擴張,在今年5月份上市之前,就已經在全國開設了超過2000家線下門店,截至9月30日,總門店數已經達到了3680家。

雖然瑞幸咖啡最初是對標星巴克,甚至喊出“打敗星巴克”的口號,但實際上,無論是在經營模式上,還是產品定位上,亦或是目標群體上,都與主攻線下市場的星巴克完全不同。

實際上,星巴克自1999年進入中國,經過20年的運營,才達到3000家線下門店,瑞幸僅用兩年便遠遠超越。雖然瑞幸的門店面積普遍不大,不過如此高速的擴張,仍然避免不了“燒錢”的路子,鉅額虧損常伴左右,這也是投資者市場擔心其還能活多久的主要原因。

而據13日公佈的2019Q3業績來看,瑞幸卻宣佈在店面運營層面上,已經實現了單店盈利,利潤率達到12.5%,CEO都表示對此次業績另人“非常滿意”,瑞幸股價應聲大漲13個點,一舉突破21美元。

這不禁讓人思考,瑞幸的春天要來了嗎?

現金還能“燒”多久?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業績公告顯示,瑞幸咖啡Q3營收為人民幣15.42億元,同比增長540.2%,超過市場預期。季末門店數量為3680家,較2018年第三季度末的1189家增加209.5%。重要的是,門店營業利潤率為12.5%,首次轉正。但是,期內公司層面上淨虧損為5.32億元,去年同期為4.85億元。

顯然我們可以看到,瑞幸的營收增速已經大大超過了門店擴張的速度,這說明瑞幸的規模效應開始顯現,單店營收能力也有所提升,而單店實現運營利潤的由虧轉盈,也說明了邊際成本的改善。

而造成單店運營盈利,總體仍然虧損的主要原因就是,單個門店的利潤計算方式為淨收入扣除材料成本、租金成本以及折舊費用,但是公司整體層面還有大額的營銷費用和行政費用,並沒有分攤在單個店面的費用支出之中。

拿Q3業績舉例,季度內產品收入約為14.93億元,原材料成本7.21億元,租金4.77億元,折舊費用1.09億元,由此計算得到店鋪運營利潤為1.86億元,這也就是單店利潤率12.5%的由來。不過再扣去營銷費用5.58億元和行政費用2.46億元等之後,虧損5.9億元。

由此看來,瑞幸總體的盈虧平衡點並沒到來,“燒錢”也將持續下去,而還能燒多久呢?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縱觀瑞幸的運營史,從2018年大規模擴張以來,瑞幸的運營虧損達到了33.8億元,而歸屬於股東淨虧損達到了54.6億元。能夠支撐瑞幸到今天,主要是其強大的融資能力,在上市之前瑞幸就已經獲得三輪融資,合計約5.5億美元,上市募資額達到約5.6億美元,加上私募配售達到6.1億美元,換算一下融資總額達到約80億元人民幣,再加上借貸,所以截至Q3季末,瑞幸的現金餘額仍然有45億元人民幣。

但是從往期季度門店增加速度和業績虧損的幅度看,預計2019年整體虧損或將達到40億元,由此可以推測,若無新的融資或者借款,當前資金也就能維持到2020年上半年末。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市之前,也就是2019Q1季末,瑞幸在手現金為11.6億元,很顯然按照公司的燒錢速度是維持不了不多的,這可能是瑞幸閃電上市的其中原因之一,由此可以推測,在融資方面的難度可能也在加大。

對於投資者而言,比較關心的核心問題是,瑞幸的運營模式究竟能否給公司帶來盈利,假設在最壞的情況下,沒有新的融資,在這個較為有限的時間之內,瑞幸能否達到盈虧平衡從而活下去?

瑞幸模式能盈利嗎?

一個企業能夠生存下去的前提是,企業所在行業有長期存在和增長的潛力,而中國的咖啡市場容量和未來的增長潛力是毋庸置疑的。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2018年中國的咖啡市場規模為569億元,同比增長31.1%,其中現磨咖啡市場規模達到390億元。而國人的年均咖啡消費為6.2杯,較2013年增長了幾乎一倍,但是同期日本的人均年消費為360杯,歐洲更是高達400多杯。中國擁有14億人口,這一片咖啡藍海不言而喻。

只不過該市場中競爭者甚多,在現磨咖啡市場中,星巴克目前仍是龍頭,除此之外還有以雀巢為代表的即引咖啡和速溶咖啡。

說回瑞幸,雖然表觀上瑞幸的競爭對手是星巴克,但是從門店面積和座位數量看,瑞幸顯然打著與星巴克不同的小算盤,即所謂以網際網路為背景的“咖啡新零售”。

例如想要喝到一杯瑞幸,你可以選擇去門店買一杯然後在僅有的幾個座位中坐下來,或者是提前在APP上下單去門店自取回到辦公室享受,當然也可以足不出戶選擇外送方式,不過就要單獨支付一筆“不菲”的外送費用。之所以說不菲,是因為從絕對數額看,6塊錢算不上多,但是相對一杯20幾塊錢的咖啡而言,是一筆不可忽視的費用。

星巴克雖然也逐漸開發了外 送模式,但核心依舊是以門店為基礎的消費場景,這是星巴克的招牌,也是其提高使用者粘性的重要手段。

除了運營模式,還有產品特性、定價策略上,星巴克似乎都不是瑞幸的最直接對手,反而是速溶、即飲乃至於便利店的自有品牌咖啡,可能跟瑞幸能形成更為直接的競爭關係,由此可以看出,瑞幸想要在咖啡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實現盈利,實非易事。

品牌效應不足,使用者粘性提升難

具體參考瑞幸的運營和財務指標,首先從擴張速度看,2018年通過首杯免費、大力度的折扣等活動,市場迅速擴張,進入2019年,除了Q1受到假期影響影響之外,總體上環比增速是持續下滑的,Q3季末達到3680家,而且根據之前的指引,預計2019年末將達到4500家,當前的環比增速穩定在22%左右的水平,預計該水平將會持續一段時間。

從單個店面的運營情況來看,智通財經APP發現,2019Q2以來又連續兩季取得了明顯增長,而利潤率也終於在Q3實現了由負轉正,雖然整體上公司仍在虧損,不過這不得不說是一個轉折點,從前文我們知道總體的虧損幅度其實是有所縮窄的,這是因為在經歷了去年的極速擴張和大規模營銷之後,公司的營銷費用從2018Q4開始下降,而2019Q3又有所上升,是因為7月份公司推出新品小鹿茶,從而增加了營銷費用。

在智通財經APP總體看來,瑞幸當前在運營方面已經開始向好,但是風險仍然很多,除了前文提到的現金流和融資風險,主要還是隨著補貼退去以及折扣力度的減小,能否留住當前的客戶數量,維持使用者粘性。

但是以當前的競爭格局看,這並不容易,至少到目前為止瑞幸的留客手段主要還是折扣,也就是“幫客戶買單”,品牌效應並不是十分顯著。相比星巴克,瑞幸最大的優勢就是價格,但實際上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現狀是,目前在瑞幸APP點咖啡基本都有4到6折等不同程度折扣,原價25-30的咖啡,實際價格通常為15左右。

所以拋開產品本身,瑞幸還沒有形成類似星巴克在該價格應有的市場影響力和不可替代性,一旦恢復原價,與星巴克產品價格相差不多,吸引力將大幅下降,長期維持折扣力度其資金消耗肉眼可見。

在這不到一年的時間之內,能否建立起這種水平的品牌影響力,結果可能不容樂觀。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週末兩市利好、利空訊息一覽:美國佬來了,4.5萬億洋韭菜將入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