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重大轉變!央行政策或許即將迎來大變化。

臨近年末,11月份以來,中國央行的動向可謂是非常罕見,備受市場關注。

11月5日,央行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投放4000億元流動性,中標利率為3.25%,較上期罕見下降5個基點,是2016年以來的首次;

11月15日,央行再超市場預期,再度開展MLF投放2000億元流動性,中標利率為3.25%;

今日(11月18日),又一次出乎市場意料,開展了7天期逆回購1800億元,中標利率為2.5%,下調5個基點,系2015年10月27日以來首次下調。

時隔12天后,央行再一次“降息”,引發市場無限遐想。

有巨集觀分析師表示,央行近期連續下調政策利率,體現其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為經濟增長託底的意圖,降息週期或許已經正式開啟。

面對央行突然送來的“溫暖”,股市、債市都非常受用。

央行宣佈“降息”後,國債期貨合約直線拉漲,10年期債主力合約漲幅最高一度飆升至0.5%,其他國債期貨亦全線收紅,5年期債主力合約漲0.2%,2年期債主力合約漲0.1%。

央行一連串操作正在助推資金面改善,資金價格回落跡象明顯。銀行間現券收益率下行3-5bp,1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跌破3.20%。

今日早間,在央行逆回購“降息”的刺激下,A股開啟低開高走的走勢,券商板塊強勢拉昇,上證指數收漲0.62%,站穩2900點,滬深300指數漲幅超0.8%。

與此同時,市場對央行開啟降息週期的預期也愈發濃烈。但也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通脹上行、匯率等壓力限制了貨幣政策的進一步加碼寬鬆。

央行突然"降息",機構急呼:出乎意料!

今日(11月18日)下調的逆回購利率,是央行“工具箱”中非常重要的一個。

其中,逆回購是指,央行通過向一級交易商(大型商業銀行、券商)購買有價證券,以約定的利率,釋放流動性資金,並約定日期再將有價證券出售、回籠資金的交易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逆回購位列央行各類流動性工具之首,逆回購利率(約定的利率)也已成為貨幣市場新的利率風向標。

以7天期逆回購為例,截止到11月18日,2019年央行累計開展了68次7天期逆回購,累計投放50050億元流動性。

而在2018年,央行對7天期逆回購使用更加頻繁,累計操作了93次,累計投放71000億元。

今日(11月18日),央行再度開展7天期1800億元逆回購操作,金額、期限都在市場預期之中,但令市場感到意外的是,利率。

據央行官網公告顯示,今日逆回購的中標利率2.5%,前次操作是2.55%,下降5個基點。而據公開資料顯示,這是2015年8月以來,央行首次下調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

而在此前,市場一致認為,11月5日,央行已經下調了中期借貸便利(MLF)的利率,短期內,不會再下調逆回購的利率。

對於央行突如其來的“降息”,眾多分析師紛紛表示“出乎意料”:

聯訊證券研究院院長李奇霖直言,這一次央行“降息”,實際的影響相對有限,更主要的是訊號意義,釋放貨幣將加強逆週期調控的訊號,修正市場的預期。

華爾街見聞研究院院長鄧海清表示,中國央行的操作總是那麼出人意料,央行逆回購利率下調5BP,為2018年以來貨幣政策寬鬆週期的首次正式降息,標誌著貨幣政策寬鬆程度進入新階段。

中泰證券研究所巨集觀首席分析師樑中華認為,對於降低實體融資成本,真正作用最大的是逆回購利率的下調。因為,降低逆回購利率,將直接降低金融機構的負債端成本,進而傳導至實體經濟。

中國降息週期,要開啟了嗎?

面對11月央行的2次“降息”,市場似乎聞到了貨幣寬鬆的氣息。

而另一個大背景是,2019年以來,全球央行紛紛開啟了降息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下半年以來,美國、歐盟、澳洲、南韓等多個發達經濟體也紛紛加入了降息陣營,進一步說明全球經濟向下的形勢已經較為明顯。

據世界銀行釋出《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顯示,預計2019-2020年全球經濟面臨重大下行風險,預計發達經濟體2019年經濟增速將放緩至1.7%;新興市場經濟體2019年經濟增速預計下滑至4%。

而面對美聯儲降息、全球央行跟隨降息時,中國央行保持定力,一直未曾下調利率。對此,央行在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到,全球寬鬆的貨幣環境助推了金融資產價格和債務累積,金融體系脆弱性繼續上升。

而具體到中國經濟,2019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速為6.2%,稍好於其他新興市場,但分季度來看,GDP增速也仍處於回落中。

同時,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10月份的工業增加值大幅回落至4.7%、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再度回落至5.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降至年底低點,再度說明經濟仍未企穩。

同時,據國家統計局釋出的70城房價資料,2019年10月,房價走平、甚至下跌的城市開始增多,限售房也會陸續“解禁”,地產增速仍會下行,後續會降得更快。

而11月以來,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中罕見出現2次“降息”動作,是否意味著,央行為了保增長,正式開啟降息週期呢?

中泰證券研究所巨集觀首席分析師樑中華認為,中國經濟仍未企穩,下行的壓力依然很大,中國央行的降息週期才剛剛開始,未來仍有較大的空間。

另外,中信證券首席分析師明明指出,未來結構性貨幣政策操作仍可期待,可能的組合包括:繼續小幅“降息”、繼續定向降準。

CPI,是不是央行降息的掣肘?

眾所周知,2019年,央行開啟降息週期,最大的掣肘或許是:CPI。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9年10月,CPI同比上漲3.8%,漲幅比上個月擴大0.8個百分點,創下年內新高。

但從1—10月整體來看,CPI同比上漲2.6%,仍處於“3%左右”這一全年物價執行預期目標範圍之內。

其實,下半年以來,CPI加速上行的“罪魁禍首”是:豬肉。

若進一步分拆CPI資料,2019年前10個月,中國的非食品CPI是持續下滑的,食品CPI在節節攀升。

而,食品CPI的攀升的原因是,非洲豬瘟導致豬肉供需嚴重失衡,進而導致肉類價格大幅上漲,8-10月份,肉類CPI同比增幅分別高達30.9%、46.9%、66.8%。

這表明,當下的“通脹”並非是貨幣成分導致的物價上揚。同時,肉類與石油不同,很難鼓動其他領域的生產成本大幅上揚,進而造成物價的全面上揚。

所以,CPI超3%並非真的“通脹”,因此要想讓CPI回落,靠央行控制貨幣供應是無法奏效的,關鍵是增加豬肉或替代肉的供給。

樑中華認為,在豬價高漲和地產韌性的情況下,央行先後下調了MLF、逆回購利率,傳達的最重要訊號是,豬價、房價兩個因素或許並不是寬鬆的障礙。央行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往前看,中國的降息週期才剛剛開始。

央行先後下調了MLF、逆回購利率之後,本週三(11月20日)將迎來的最新LPR報價,下調幾乎毫無懸念,不少分析人士預計,1年期的LPR有望下調5-10bp。

最新評論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港股覆盤:恆指止跌回升大漲1.35%,騰訊漲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