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指數2900點,十年走勢零漲幅,一如既往的保持著穩定的發揮,可以跟國足有的一拼,這種穩定是其他的品種很難做到的。
動態的平衡是常態,而這種常態也即將被打破了。
不少投資者喜歡用暫時的漲跌來定義牛市和熊市,不過隨著A股市場生態的變化,很多之前的經驗都要有所改變了。
比如對於莊家的研究和分析,也就是通常我們提到的主力而言,也經歷了不同的演變過程。第一個階段是獨莊的階段,第二個階段是私募階段,第三個階段是混莊階段,第四個階段是目前正在經歷和完善的結構階段。
未來A股市場的主力必然是機構。而且是更加專業的機構,國際化的機構。最初我們盯著龍虎榜和"楊百萬"們。以後更多的要關注機構的偏好和市場化的規律。
中國股市在2021年就真正的步入了"而立之年"。三十年的成長,雖然中間經歷過頗多的坎坷和曲折,但終究會頂天立地,有所作為。
這就是市場的參與者在發生著變化。
而市場本身也在發生變化,各個方面都在變,我們也該適應這種變化,換個眼光看待A股的未來了。
投資者在變,散戶在變,更年輕化,更具有知識化,更注重上市公司的品質。機構投資者也在變,A股當中的機構投資者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專業,所持的份額越來越多,資金規模越來越大。股市,有錢才有話語權。
上市公司在變,在過去的兩年時間當中,優質上市公司取得了更多資金和機構的關注,得到了更多的曝光,也在改變著大家的投資理念和邏輯。同時,也有數家上市公司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做退市處理。這種趨勢之下,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的機制將正式的運作起來。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監管機構也在變,之前監管更多的依賴於人,"人治"的重要性要遠遠大於"法治"的成分。對於市場的預期來說是飄忽不定,難以捉摸的。隨著《證券法》等一批法規的進一步完善。法治將成為A股監管的主流。
所以,我們也得拋開老眼光來認識A股。
在之前就告訴過大家得買基金了,這幾天好好看看個股可能一跌就稀里嘩啦,可不少的基金已經創出了淨值的新高。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另一個就是現在。伴隨著A股國際化和指數化的程序,A股必須配基金。
這個時候應該怎麼幹?
基金配置的邏輯在之前的文章裡講過了。創業板指數基金和滬深300指數基金是必須配置的。這兩個是定盤的星。
從籌碼的角度來看,位置相對比較高,而且籌碼收斂的程度是比較好的,拿著踏實。這就是利他的,你好,我好,大家好。
至於個股的配置,從短線上來說,就得看看概念了。"高送轉"是之前的"家常菜",進入到12月之後,來的就比較猛了,可以提前的篩一篩。
另外需要注意的,還是大科技的概念,這個裡邊還是要看機構扎堆的情況。2018年的年報和2019年的年報預期一過,基本上雷就排完了。要乾的事兒就是找科技股裡邊的"硬菜"吃一下。
這時候,不是要命的時候,更需要對於行情,堅定不移,死纏爛打,這"臉"也可放一放。
A股虐我千百遍,我待A股如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