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虧損是建立交易系統的關鍵
我個人認為要想長久的獲得穩定的獲利,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幾乎是唯一的途徑。
任何成功的投資家都有一套自己的交易系統,交易系統中包括如下要素:
第一是選擇條件,在眾多的市場和品種中,選擇那個市場和那個品種?符合什麼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關注。
第二是入市點,在滿足什麼條件的什麼點位進入市場。
第三是止損位,在什麼價位市場可以證明我錯誤,我必須堅決的退出市場。
第四是獲利出場位,在什麼價位出場或者分批出場。
第五是資金管理戰術,應該採取多少量的倉位,佔總資本的百分之多少,以及如何採取分批入市的策略如何採取分批出場的策略,以及如何採取底位回補攤平成本以增加倉位的策略?研究過交易策略的朋友基本上都對上述要點十分了解了。
在此提出一個經歷大量實戰的交易員才能真正領悟的一個問題,就是必須真正的接受虧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交易系統而且才能夠貫徹到底,而只有建立起自己的交易系統而且貫徹下去的交易員才能在市場上生存下去,才能獲得穩定持久的贏利。很多交易員僅僅把接受虧損概念化停留在思維意識中,知道在止損的價位到的時候必須堅決止損,但真正能做到的人根據我的觀察很少很少,原因基本上是人的心理上的,對承認失敗存在恐懼,或者對金錢的虧損存在恐懼,不想虧錢,這類的交易員最終的命運往往就是在更低,幾乎是很低,幾乎是底部的價位丟擲虧損的倉位。但這點的害處不僅僅是財務上和心理上的,更大的危害很多人都沒有看到,更大的危害是使交易人員失去了開發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統的機會,或者失去了繼續使用交易系統獲得利潤來彌補虧損的機會。
原理上交易系統並不神祕,大部分交易系統源於一項古老的觀念,限制虧損,讓利潤奔跑。
高成功率的交易系統基本上極少,即使存在也因為選擇了過於嚴格的限定條件,而使得交易的機會極少,或者縮短交易期間來換取高成功率但相應的獲利空間會極小,以至於一個大的虧損就將數次的盈利化為烏有。大部分的交易系統處於50%準確率,而捕捉大趨勢的交易系統往往僅有20%的成功率,在這種低成功率的情況下,止損的作用就是限制虧損,讓每筆的虧損達到10%或者5%之內,而用捕捉到的20---50%幅度的利潤來彌補。試問沒有一套鐵的紀律來執行止損,又怎麼能繼續使用下去,直到捕捉到大趨勢呢?
自悟自證的過程,是一個充滿磨難的艱苦過程
要想成為一個偉大操盤手, 的確需要自然稟賦,需要堅韌 專注 果敢 忍耐 還要在長時間時間交易中,在紛繁糾結摸不清頭緒中, 突然靈光一閃, 瞬間大徹大悟的運氣, 從此你的交易開始走上正軌,你也就成功了。
首先,大多數人並不適宜做投資。
根據美國一著名學者總結,投資需要稟賦(即與生俱來的天賦),偉大的操盤手需要具備七個特質,而令人沮喪的是,這七個“特質”大都得是先天就有,基本不可能後天習得,而且擁有這些特質的人少之又少。
1、在他人恐慌時果斷買入,而在他人盲目樂觀時果斷賣出的能力。
2、專注於投機,資本市場是自己的強烈興奮點,偉大投資者是那種對此極度著 迷,並有極強獲勝欲的一群人。
3、對於自己的想法絕對有信心,即使是在面對激烈批評的時候。
4、人的左腦負責對問題做出即時反應,右腦負責總結經驗教訓。左腦是一個老爺級的計算機,頻率極低,總是有一些安全性的思維或說是悲觀的思維,基本上算是保守派。右腦控制人體的血壓和心跳等,它掌管一些積極冒險或樂觀的事,是個激進派。偉大的投資者應該會同時使用左右腦。
5、對自身交易系統有著堅定的信心,不會輕易改弦易轍。
6、能夠有效地避免重複犯錯,習慣於認錯和糾錯,明白認錯的客觀標準和糾錯的及時性,不會多次重複犯同樣錯誤。
7、最後一種,也是最少見的一項特質,就是在投資過程中,面對大起大落絲毫不改既定的投資思路
愛因斯坦將智慧分為五個等級:“聰慧,明智,卓越,天才和簡單”
聰慧就是頭腦聰明或聰穎;
明智就是做事理性、合理;
卓越就是做事的方式方法超群;
天才就是做事無與倫比;
簡單是指在某一細分領域,讀懂讀透的功力,以及目的明確的執行力。
其實,不但天才不易被人理解,到了“簡單”這種境界的時候,也同時會很難被人理解。
知與行,是個古老的命題。很多看似誰都知道的東西,其實沒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做得到。好的操盤手都非常清楚自身優缺點,懂得強化自己的特質,發揮自己的優勢,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統計資料表明,基本上所有的成功者基本都是有意無意間契合了上述十六個字。從表面上看來,成功就是這麼簡單,然而偉大的操盤手從知到行的方式,各有奧妙不同。比較他們每個人的個性,粗看起來可能會相互矛盾,甚至還有不少針鋒相對的衝突。但這只是表面上的,如果認真觀察和研究,就會發現,他們的外部表徵雖然千差萬別,手法截然有異,但在本質上卻是相通的。在操盤實踐中,他們的差異化就形成了交易風格,但共性還是普遍存在。
優秀操盤手的優勢從何而來?當然,閱讀很重要,但讀太多書籍和新聞反而會過多地佔據大腦,左右思維,甚至會有損投資表現,這就是資訊過量的害處。學歷和專業證書,知識和經驗,只能是更容易進入門檻或者不至於落伍,而不會形成優勢。
嚴介和曾說“企業家都是野生的”,沒有地方可以培養得出來,MBA只是在教往往不得要領的怎麼樣做經理人,真正的高手不可能批量生產,在許多專業領域裡都是如此。
趨勢潛力
什麼是趨勢?趨勢就是市場運動的方向,在通常的情況下,市場不會朝某一個方向直來直去,市場運動的特徵表現為震盪前行,酷似一系列前赴後繼的波浪,具有明顯的波峰和波谷。
所謂趨勢就是這些波峰和波谷依次上升或下降的方向。
把橫向趨勢定義為:一系列橫向伸展的波峰和波谷。橫向趨勢也叫無趨勢。
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正確的把握趨勢的節奏則是件不易之事,而趨勢潛力指標,則主要是幫助投資者把握市場執行節奏,可以作為買入股票和賣出股票的參考。
指標的組成
為大家帶來123法則在實戰中的運用。首先我們要知道趨勢有哪種幾種型別。趨勢有三種形式:上漲趨勢、下跌趨勢和振盪趨勢(橫盤趨勢)。
趨勢線是本質是指向或提示趨勢的,判斷是否轉勢重要的基本技術工具之一。
我們使用趨勢線如何更好的判斷趨勢是否轉勢還是振盪橫盤呢?這裡可以使用123法則來判斷趨勢。
使用123法則,符合3個條件:
第一, 必須要突破趨勢線。
第二, 上升趨勢不再創新高,或下降趨勢不再創新低。
第三, 在上升趨勢中,價格向下穿越先前的短期回檔低點,或在下降趨勢中,價格上穿先前的短期反彈高點。
滿足這三個條件的話,那麼123法則就是成立的。
要是123法則成立的話,這就可以說明,這波的趨勢轉勢了
讓我們來看看這一波的整體的趨勢線,這一波從5185下跌突破了上升趨勢線,還突破了回撥的4730的低點。
突破了前期的回檔低點後從4628開始反彈了,這波反彈並沒有打破之前5185,在這個行情看,滿足了我們123法則的3個條件,那麼我們在這個行情是看空的,只是時機的問題,到了4985開始一波下跌,反之,是下跌趨勢的話,那麼相反操作即可。
在突破趨勢線之後,有三個入市機會進行操作:
第一種,4628到5185的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區間,我們可以輕倉做空,止損放在前高之上。
第二種,4628反彈到5185高點的附近形成高點,但是前期高點沒有突破,這說明前期高點有壓力,這時候我們可以做空,止損我們可以放在前期高點上方。
第三種,反彈突破高點,但是迅速回落至前期高點下方的時候,做空止損前高上方。
什麼是趨勢跟蹤?
趨勢跟蹤就是當價格漲到一定程度就做多,跌到一定程度就做空。這個“一定程度”是自己設定的,本質也是個過濾器。市場只能以趨勢和震盪兩種狀態,而不可能出現第三種。趨勢跟蹤是一種震盪過濾策略,把震盪過濾了,剩下的就是趨勢了。
我們不如逆向思考,問自己:什麼叫不跟蹤?過濾掉,不搭理,不採納,不參與,就是不跟蹤。對震盪不跟蹤了,反過來,就是對趨勢進行跟蹤了。
舉例:
1、上升箱體,跌破下軌,可以減倉離場;
2、ADX指標(平均趨向指標)從金叉變成死叉,也可以多頭離場;
3、MACD高位背離,可以減倉,到波段高點降低可以清倉;
4、上升趨勢跌破布林中軌減倉,跌破下軌清倉。此外,還有其他方法。
在趨勢的演變過程中,需要使用凱利公式實時計算盈虧比、勝率來調整倉位。如高位背離之後,繼續押漲的勝率降低,預期盈利與預期虧損的比例變小,那麼持倉部位需要降低。不需要考慮假如繼續漲會心理有虧損的難受,重要的是你的行為,而不是你的感受。
趨勢的研判,你知多少?
標準的上漲趨勢定義為:一系列逐步抬高的高點和逐步抬高的低點形成的走勢。
標準的下跌趨勢定義為:一系列逐步降低的高點和逐步降低的低點形成的走勢。
標準的橫盤趨勢定義為:一系列橫向伸展的高點和低點。在橫向整理階段,並沒有規律的上升或者下降的高點、低點排列。
其表現在一段時間內,匯率保持在某個區間內持續執行,基本保持一個水平的位置。橫盤趨勢也叫做無趨勢。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橫盤趨勢的級別越大,執行的時間越久,那麼當趨勢被突破發生改變後,引發的單邊上漲或者下跌趨勢就會越大。
對待風險的態度非常重要。投資者進入外匯市場首先要正確的認識交易中的風險狀況,要正確的認識自己想要在市場上獲得什麼樣的結果,自己是準備怎樣進行交易,在這個基礎上去進行對風險的控制,將自己單子所承受的風險限制在自己的承受範圍之內。
認識了趨勢之後,我們需要五種技術來進行趨勢交易:
第一,識別趨勢的技術。在趨勢開始的前20%階段識別出趨勢。這樣我們保證在大多數人還沒有識別出新的趨勢時,我們已經進場。
第二,衡量趨勢的壽命。不能在趨勢的中後段入場。
第三,坐穩倉位的技術。保證在趨勢發展的大部分時間,大部分趨勢段中持有倉位。
第四,止損止盈退出趨勢的技術。既要設止損退出假趨勢或者短暫的趨勢,也要設止盈退出已經結束並反轉的趨勢。
第五,順趨勢加碼的技術。對於整體帳戶盈利來說,這很重要,必須保證賺錢的順趨勢倉位比虧錢的逆趨勢倉位大。
不一樣的金錢:投資決策中的心理賬戶
首先來考慮一個問題:你準備去電影院裡看場電影,可就在去電影院的路上,出現了一個小插曲:
插曲一:坐車的時候,你發現丟了50元公交卡,這時你還會按照原計劃去電影院花50元錢看嗎?
插曲二:坐車的時候,你發現幾天前花50元買的電影票丟了,這時你還會繼續去電影院重新花50元錢看嗎?
在前一種情況下,大部分人會選擇繼續看電影;而在後一種情況中,大部分人放棄了計劃。他們悻悻地想,看網上的資源也是一樣的。——同樣是損失了50元錢,怎麼就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呢?
被測試者內心不自覺會產生兩個心理賬戶:“電影賬戶”和“公交賬戶”。第一種情況,即公交卡丟失時,相當於“公交賬戶”受到了意外損失,與電影票本身沒有關係,也沒有理由不去看電影。第二種情況,即電影票丟失時,相當於本來的“電影賬戶”忽然遭受損失,人的感覺更可能是“我如果繼續堅持要看電影,就相當於花了多一倍的錢買了一張票”,由於“超支”,最終導致大多數人選擇放棄看電影。
所謂心理賬戶,就是人們在心裡無意識地把財富劃歸不同的賬戶進行管理,不同的心理賬戶有不同的記帳方式和心理運算規則。而這種心理記帳的方式和運算規則,往往與經濟學和數學運算方式並不相同,因此經常會以非預期的方式影響著決策,使個體的決策違背最簡單的理性經濟法則。人們在進行各個賬戶的心理運算時,普遍特點是並沒有追求理性認知範疇中的“效用最大化”,而是追求情感層面上的“滿意最大化”。
當大多數專家把心理賬戶作為人的非理性進行批判時,我們應該明白,這種心理因素的存在,對人來講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在人類進化過程中也沒有被弱化甚至消失。想象我們的祖先在惡劣的環境下,連溫飽都沒有保障,首要的因素是長期生存下來,很多時候最優策略是追求風險小到零的“滿意最大化”,而不是“效用最大化”。
比如:區別對待賬面損失和實際損失。我們容易將拋售後的股票虧損和未拋售的股票虧損劃入不同的心理賬戶中,感覺上,拋售之前是賬面虧損,拋售之後才變成實際虧損。
而在客觀的時點上,二者沒有實質差異。比如48元的中國石油跌到20元,就是虧損了28元,但持有到這個時候的投資者可能更願意繼續持有,因為這感覺只是賬面虧損,賣出了,就變成實際虧損了。可能導致的結果是,他繼續持有到10元。決定是否繼續持有,跟虧損多少沒有關係,跟它是否值這個價才有關係。
盈利資金再投資時,謹慎度降低。投資者往往在潛意識裡認為賣掉其他股票的盈利資金,反正是賺來的錢,處理的謹慎程度可能低於工資收入等其他投資資金。
如果想學習方法,改變長期虧損現狀的股友,關注筆者的公眾號:股海巨集盤(yk79406),掌握系統操作方法,在股市長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