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看一個股友評論,大意是他融資買入了農業銀行,然後說農行的股息率現在達到了4.7%以上,已經能覆蓋大部分的融資成本,相當於白拿農行的股票,非常的划算。我對他的判斷表示懷疑,不是對“融資買農行”這個決策,而是因為他對於“股息率”這個概念的認識,可能還停留在比較初級的階段,因此犯了一些常識性的錯誤。這位朋友說的有沒有道理?如果你看不出他這個邏輯的問題,那麼我可以負責任的講,你的估值體系也是不過關的。
包括很多朋友會說,買某某股票股息率達到了4%甚至是5%以上,比銀行理財高多了,所以應義無反顧的買入這隻股票,我覺得都是有問題的。
問題出在哪兒?出在對股息率這個概念沒有真正吃透,或者對股票分紅派息的機制缺乏了解。
我們舉幾個例子看看(下面我們儘量不考慮分紅後扣稅的影響)。
例1:某股票是公用事業類股,比如水電燃氣之類的,股價10元,每年的每股盈利是固定的0.5元。這種型別的股票有一個特點,就是行業的市場空間已經飽和了,賺到的錢再投資也沒有什麼意義,以後的營收和盈利不會有任何的提升,它只能被動的把所有的盈利全部以股息的方式派發。那麼這時,它的股息率就是5%。對於這樣一隻股票,應該如何估值呢?10元的股價是高估還是低估呢?
我的判斷是高估了,因為這股票畢竟不是債券,它的風險比債券要大得多,在破產清算受償時的順序是在債券後面的,所以我至少要給8%的貼現率,相對於債券要有一個溢價,用來補償多出來的風險,那麼我認為他的股價只值6.25元,此時股息率也正好是8%。
有的人動不動說買入某某股票就當買入一張債券,純屬自我安慰。股就是股,債就是債,喜歡低風險的直接去買債啊,來股市摻和啥,買點兒可轉債也可以勉強算債,但股票肯定不是債。
我們買入股票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在承擔更高風險的前提下,拿到比債券高得多的收益。
例2:再看看現在的農業銀行,股價3.64元,股息率4.78%。
假設某人以自有資金買入10000股,市值36400元,一年後股價不漲不跌,維持3.64元,市值仍然是36400元,以4.78%的股息率計算,一年後可以得到分紅1740元,這個紅利哪兒來的?表面上看是上市公司白送的,但其實要在股價上做一個“派息”的處理,使股價自然回落0.174元,每股股價變為3.46元,那麼投資人賬戶上的資產變為34660元市值的股票+1740元的現金,加起來還是36400元,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經歷過數次派息的投資人自然會明白這一點:表面上看是拿到了分紅,其實投資人根本沒有賺錢。只有在這一年中股價的漲幅達到0.174元的時候,股民持有的市值在派息後沒有發生變化,才算是切切實實的拿到了1740元的股息,享受4.78%的股息率,這個時候的股息才有意義。
所以發現了嗎?投資人的收益,只來源於股價的上漲,和分紅派息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分紅是一件左口袋倒右口袋的事兒,錢本來就是你的,區別只在於是放在公司賬上還是放在你賬戶裡。
看到這裡我們可以有一個基本的判斷,若融資買入農行,指望靠分紅去彌補融資利息的行為是不現實的,是一種自我麻醉,自我欺騙。
而且從歷史經驗來看,高股息率不會必然導致股價的上漲,尤其是短期內的上漲。我們舉幾個反面教材來看看:長安汽車在2018-年股息率達到6.5%的高水平,其後業績變臉,股價直接腰斬。大秦鐵路有A股著名的高股息率,長年穩定至5.5%以上,但股價自2017年6月以後就沒有什麼表現,成長性存疑。雙匯發展也是長期盤踞在股息率排行榜上的,股價自2013年後就半死不活,原因大家可以翻翻這家公司的報表,因為它的母公司收購了美國肉製品龍頭史密斯菲爾德,欠了一屁股債,只能被迫停止雙匯的擴張步伐,強制性的把每年的利潤全部用於分紅。
我們再以未來幾年的農業銀行來做個推演。
例3:農行是一隻未來每年可以保持10-12%ROE(後面我們取平均值11%粗略計算,這個數值偏保守),分紅比率保持在30%的股票。假設農行股價數年不漲,且跟隨分紅自然回落,那麼未來幾年每年的分紅和盈利能力為:
可以看出,由於留存利潤的存在,累加到淨資產上,在穩定的ROE下,農行的淨資產每年都會小幅的增長,幅度大概在7-8%之間。每年賺取的利潤也會有一個小幅增長,則每年的分紅和留存利潤也自然有所增長。而股價呢,由於每年的分紅,一年比一年低。表現在投資人的賬戶上就是雖然總資產不變,但可以觀察到股票市值逐漸萎縮,轉移到了現金上面了。
股息率本身不是一個靜態的概念,而是當年每股分紅與當前股價的比例。推演到2024年,農行的每股分紅將達到0.24元,而股價只剩2.37元,股息率達到10.11%的高水平。由於銀行是萬業之母,隨著經濟的增長,其規模將永續增長下去,那麼按這個趨勢繼續推演:
到2030年,也就是10年後,股價只剩0.48元,每股分紅將達到0.38元,再過一年,分紅將超過股價,使股價達到負值?我們知道,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存在的。
2017年3月,中國神華曾推出一個鉅額分紅的方案,2016年淨利潤227億,一次性分紅500億,震動了整個A股。當時神華每股11元左右,每股分紅2.51元,股息率達22%。這個分紅案對市場的影響是,2017年神華的股價直接翻倍。
所以農行真的會出現分紅率飆升至10%以上的情況嗎?不可能的,長期高分紅水平會強烈地推升股價,使股息率被動下降。
但股價是因為股息率漲的嗎?並不是。根本原因還在於行業有充足的發展空間,持續的盈利能力,股息率只是個表象而已。我們看上表中的2022年,股價已降低至2.84元,每股淨資產達6.28元,市淨率僅0.45倍。相當於每買入一百萬元的農行股票,可以得到220萬元的淨資產,而且是可以持續創造高於社會平均股權回報率的優質資產,到時候各路資本必然開始爭相買入,這種機會能不能出現,真的是存疑的。
總結一下:本文舉了三個例子:某業務0增長的公用事業股,短期的農業銀行,遠期的農業銀行。我們發現股價的增長和股息率沒有必然的聯絡,用這個指標來選股,實在是不太科學,而且很容易誤入歧途,有點兒刻舟求劍的意味。
股息率只是一個指標,是股息和股價的比值,而股息來自於淨利潤,來自於企業源源不斷的現金流,是在持續的經營活動中創造出來的。所以我們研究的重點,還是應該放在企業的發展上,放在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上。我的建議是直接放棄這個雞肋的指標,而且可以把他作為一個檢驗真價投和偽價投的標準。
-
1 #
-
2 #
作者的意思是買些有穩定增長的公司,這樣股價會持續向好;如果單看股息率還不如買債券;那麼換句話說,作者就是要麼買又有持續向好可能的股票,又有高股息的。要麼就別看股息率,只去尋找高增長的。哎呀,我自己都暈了
-
3 #
把農業銀行換成長江電力,你再說說看!!!
-
4 #
每股淨資產上升股價不漲嗎?
-
5 #
目的叫你去抄題材股
-
6 #
看看,人家這水平,妥妥的神啊!
高股息分紅是對長線有利,分紅除權後會再填權,試問,經過n年的除權,股價只剩0.2元了,而每年每股能賺2毛錢,分紅能分1毛/股,會沒人買嗎?除權到負數,會有人貼錢賣嗎?虧你能寫出這麼好的文章,卻想不懂這個問題!買股票能幹什麼?能吃嗎?股票終究到底就是預期高盈利,高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