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這個世界最怕的事,就是一驚一乍,心臟受不了;財富也一樣,一夜暴富或是一夜回到解放前,認知受不了。

缺什麼,就會關注什麼。

受外部經濟環境影響,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對投資產生了興趣。

甚至有人表示,要靠投資實現財務自由,過上經濟獨立的生活。

這可能嗎?

可能當然可能,不少投資高手早就妥妥地享受很多年了。

但是,對於投資新手或是使用價值投資策略的投資者來說,想實現以上夢想的難度就不是一般高了。

其中的關鍵就是,價值投資很難創造每月穩定的現金流,沒有現金流入,你也就難以實現不用上班的自由生活。

當然,客觀講,它們並不算缺點,是價值投資的特點,是追求高勝率、高安全性下,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一、靠資訊落差找資產股

優點:屬於套利交易

缺點:現代資訊落差小,對公司無控制權

1.巴菲特早年投資很多靠資訊落差

這是格雷厄姆教給巴菲特的投資策略,俗稱撿菸蒂投資法。

就是不考慮公司好壞,只要資產淨值遠高於市價就可以買進。

它背後的邏輯是,只要公司賬面上有一些價值被錯誤低估的流動性、易變現的資產,比如:股票證券等,那麼就不用擔心買入後會虧,這些資產會給投資者以保障。

當然,這種投資法獲利範圍並不高,但因為買得很便宜,風險也不大,最終仍然可以獲利。

也就是菸屁股再短,總還能抽上一兩口。

巴菲特當年慣用的是套路是,通過取得大量股票成為公司大股東,接著再利用大股東身份在股東會提案讓公司出售這些資產,並將出售所得化為現金股利回收投資。

這種投資方式已經算是套利。

現在許多人在股價估值時參考PB市淨率,其出發點就屬於這種思考方式。

但是,如果細看巴菲特當年的投資,你就會發現,單靠看淨資產值並不足以評估股票價值。

因為,現代的資訊落差小,在網際網路的加持下,資訊傳播速度極快,資訊帶來的獲利空間很快、很早就會被填平,真到了普通投資者那裡,已經沒有獲利可能,反而賠錢概率大大的。

二十世紀50年代,那時候的資訊傳播與現在,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比如:1956年,巴菲特投資美洲國家火災保險公司,該公司的總部在奧馬哈。

這家公司的股票最早是在1919年兜售給了全內布拉斯加州的農民,每股相當於100美元。

但是,很長一段時間裡,美洲國家火災保險公司基本就算是個騙子公司。

而那些上當成為股東的農民,早就對自己的股票失去了希望。

後來,著名保險代理人威廉·哈曼森進入該公司併成為掛名負責人,通過他的不斷努力,美洲國家火災保險公司終於變成了一家正當公司。

後來,威廉·哈曼森的兒子——霍華德·哈曼森,又通過他在加利福尼亞州建立的美國家庭儲蓄公司(當時美國最大、最成功的儲蓄貸款公司之一),把最高階的保險業務輸送給美洲國家火災保險公司。

但是,那是在1956年,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面世剛剛10年,網際網路的前身——阿帕網在10年後才出現,資訊傳播速度遠不如現在這麼快。

那些被欺騙的農民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手裡那些陳舊紙張現在已經值錢了。

而早在幾年前,霍華德·哈曼森就已經通過掌管美洲國家火災保險公司的弟弟海登,暗地裡從農民手中以便宜的價格回購股票。

到1956年,哈曼森家族已經擁有這家公司70%的股份。

巴菲特在翻閱《穆迪手冊》時發現了這家公司,並認為這是他見過的最便宜的股票之一。

而且,它也是一家不錯的公司,絕對不是溼乎乎的菸蒂。

於是,他和朋友開始到處購買美洲國家火災保險公司的股票,甚至為此還去參加他們公司的股東會。

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他們一股也沒有買到。

因為海登拒絕將股東名單交給巴菲特,所以,海登可以用30美元左右的價格收購股票,但巴菲特什麼也買不到。

後來,巴菲特的朋友乾脆直接帶著鈔票下鄉,收股票。

他在全國穿梭,在農村的縣政府大樓或者銀行露面,隨意地問誰可能持有美洲國家火災保險公司的股票。

他和農民們一起喝冰茶,吃餡餅,然後用現金換取他們手裡的股票憑證。

第一年,巴菲特出價每股35美元,買到了5股股票。

可以相信,35美元的出價絕對會讓農民們的耳朵都豎起來。

因為在過去10年,股價一直是30美元,這是10來年股價第一次變動。

於是農民們意識到,有買家在為這個股票競爭。

他們開始想,也許沒有這些股票,他們的日子也不會變得更好,價格一定還會往上升。

最後階段,巴菲特給出了100美元的價格。

這是一個有魔力的數量,因為那是農民們最初付出去的錢。

巴菲特知道,100美元會把所有股票都帶過來。

為了防止被霍華德發現,巴菲特沒有將股票憑證上的名字改成自己的,還保留在原持有人名下,只是附加了律師說明,以證明他對這些股票有控制權。

終於,巴菲特和朋友收集了2000股,佔公司股份的10%。

最後,巴菲特將手裡所有美洲國家火災保險公司的股票給了一位紐約投資客,掙了10萬美元,他與朋友各分5萬美元。

這樣的投資案例還有好幾個,主要依靠的是資訊落差。

比如:有些股票的財報資訊當年都是印在一些手冊上,就像巴菲特閱讀的《穆迪手冊》等,研究的人並不多。

另外,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價值投資還沒有深入人心。

使用價值理念進行股票投資的人很少,所以巴菲特使用這種方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後來,他也發現這種方法越來越沒有成效了。

原因是這種方法太簡單了,只要稍微有點會計知識的人都會用。

用的人多了,就會導致股票市場上股價低於賬面淨資產的公司越來越少,要找到這樣的股票變得很困難。

再後來,巴菲特發現,這套方法還相當有問題。

比如:他嚴格按照格雷厄姆的投資理論,買進了價格低於賬面淨值的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

可是,他很快發現,雖然購買的股票價格低於淨資產,看起來沒有什麼投資風險,卻正應了那句老話“便宜沒好貨”,這些公司隱藏著巨大的經營風險。

道理很簡單,這些公司的股票之所以便宜,主要是因為其業務不景氣。

如果公司業務將來好轉,股價當然會隨之上升;如果公司業務繼續惡化,其股票會變得更不值錢。

經過幾次碰壁後,巴菲特很快就拋棄了這種方法。

在經歷了購買股價遠遠低於賬面淨資產的便宜貨吃大虧的教訓後。

巴菲特就從市淨率法轉向了根據公司盈利能力來評估公司價值。

總的來說,巴菲特早期投資獲利很大一部分是來自資訊落差,但現代的你,很難獲得巨大的資訊落差,自然也賺到和巴菲特一樣的獲利。

2.找到淨值落差,是否代表能變現?

上面所說的巴菲特的套利方法——將公司資產變現,那是需要對公司的決策有影響力的。

你的資金必須大到足夠成為公司大股東,才可能在股東會提案影響公司決策,進而出售資產套利。

巴菲特當年就是這樣做的,那時候,他“控制”公司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此。

這和他後來“控制”公司的策略有著比較大的區別。

所以,就算你找到了隱藏資產巨大的公司,如果你沒有能力影響公司決策,即使公司有再多超過財報賬面的資產,它不出售你也拿它沒辦法。

二、安全邊際——便宜買昂貴賣

優點:增加安全性

缺點:常常手握現金投不出去,拉低投資回報率

價值投資等待低價與安全邊際確實讓投資更安全。

但這也帶來了一個最直接的問題——多頭時手上大多時候會持有現金。

實話說,雖然大家都高喊學習巴菲特好榜樣,真正學的並不多,光是看財報、看企業就能把99%的投資者給難壞了。

所以,常見的價值投資方法之一是格雷厄姆式的——在價值遠低於合理價值,並在安全邊際以下時進場投資,在價格回到正常合理價格,或是昂貴時出場。

這種方式的估價方法很多,那些有神奇公式的基本都是屬這一類。

比如:一家公司EPS是10元,你認為15倍PE比較便宜,那麼股價在10×15=150元時,就是你認為的合理股價。

當然,安全邊際會讓你儘量保守估計,在估價的基礎上還要再打6折到9折左右,設定為你的買進價格。

因為,這樣的指導思想下,選擇公司要以不會倒閉為主,成長性反而不在重要考慮範疇。

所以,用這種方法選出來的股票,基本不會有出人意料的大漲。

同時,只要回到市場公認的合理價格就可以出場。

這也就會造成另一個問題:很可能在整個大漲趨勢中太早賣出。

還有一種價值投資的方法類似定存股票。

這種選股方法對企業的獲利能力要求又更高了一些,也就是其最大的關鍵是:企業能夠穩定地發放股利。

通過現金殖利率(=股票今年現金分紅÷當初買的股價×100%)可以倒推出該出手的股價。

比如:你認為殖利率5%相當滿意,如果公司每年平均配息2元,2÷5%=40元,也就是股價40元以下買進就能大概率每年穩定獲得5%的殖利率。

這種方法的好處是,買後基本不會馬上賣掉,相當選擇了N年理財,只考慮未來每年可以拿回多少現金分紅即可。

可以說,持有時間的拉長可以避免手中總是有現金的問題。

但是,反過來講,如果想獲得更高的殖利率,好的低價買點同樣需要等待很久。

以上兩種方法都是通過便宜買來增加自己的安全性和回報率,它們共同的最大問題就在於:

買進的時機非常的少,多頭時手上大多時候會持有現金,拉低整體投資回報率。

另一個問題是,價值投資總的講究之一便是“別人恐懼時貪婪”,也就是買點一定是出現在下跌趨勢的時候。

為了保證下跌不是真的企業不成造成的下跌,價值投資對公司的安全性要求會比較高。

對於公司的選擇,往往不定是要獲利能力最強的企業,但必須是確定不會倒閉的企業。

但是,安全的公司即使成長性不強,市場通常會給予比較高的評價,所以PE市盈率往往比較高。

而且因為它們安全,所以其股價沒事也不會輕易下跌到適合買進的價位。

如果你再將標準設得更高——既安全,獲利還要好。

那麼這種企業很難變便宜,也就更難找到目標了。

有時候,價值投資者幾乎要等幾個月,甚至是數年一次的崩盤才有比較多的投資機會。

三、用合理價買優質股

優點:買進範圍增加,成長性強

缺點:好股票貴,尋找成本高,容易誤判

上面兩種價值投資的方法,巴菲特早年都使用過。

不過,他在評估時都是以財報資料與商業概念為主,並不是用某一兩個指標就完成估值和企業評估。

後來,巴菲特受到芒格的影響,採用了“用合理價格買進好公司”。

重要的是企業的獲利能力,特別是要具有持續競爭優勢,這種公司不一定要買的便宜,股價只要合理就行。

但是,這種策略依然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這類公司鳳毛麟角,而且大多都挺貴。

本來能夠穩定盈利,還要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公司就很稀少,再考慮買進的股價要有安全邊際,放眼全球都沒有多少。

而且,在當下這種資訊傳播速度極快的局面下,有能力發掘的人比比皆是。

就像投資中的一句老話所說:成功的投資不是隻有你看對,而是你看對的同時大多數人都看錯。

就連巴菲特都要以全球範圍去尋找。

第二,長期成長的好目標不容易辨識。

不好的公司很容易看出來,但是,好公司是否持續成長,都只能事後諸葛亮,倖存者偏差。

小結一下,只有全面了解每一種投資方法,你才知道哪種適合自己,如何取捨。

上面提出的並非價值投資的缺點,只是因為價值投資的重要基石——安全邊際而存在。

四、選錯股,越長期風險越高

人們對於價值投資還有個常見誤區——“只要做長線投資,股票的風險就會很小”。

首先,長線不是價值投資的首要條件。

價值投資最關鍵的是“好公司 便宜買”。

只有滿足這兩個條件,長期持有才可能更賺錢。

其次,如果選擇錯了股票,持有時間越長,風險反而越大。

第一,壞,往往只能變得更壞;第二,虧損可是複利式增長的!

再次,從概率論上講,未來永遠是未知的,並且後天永遠比明天更未知,所以,時間越往未來拉長,越是確定性低,越是不確定性高。

那麼,價值投資要以安全、穩定為基石,必然很難投資大起大落的概念股、科技股,它所選出的股票,股性往往很悶,只能靠長期持有賺價值迴歸的錢,賺企業成長的錢。

就像馬拉松,取得最後勝利的關鍵,不是跑得快,而是身體壯耐力強底蘊厚,也就是巴菲特一直強調的——具有持續性競爭優勢,只有這樣才能大概率戰勝長期的風險。

五、價值投資不適合視為被動收入

不少人學習投資的目的是財務自由。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投資收入與被動收入的異同。

它們的相同之處在於,都是不用工作就能產生收入;

不同之處則為,我們在談被動收入時,應該指的是穩定的現金流。

但是,價值投資面臨的問題是,我們沒有辦法去運用那筆資金。

即使我們拿到了股利分紅,通常也必須再投入才能產生複利。

而且股票短期內的漲跌並不一定,只有長期之下,回報率才會趨於穩定,所以價值投資並沒有穩定現金流可言。

投資,特別是價值投資因為沒有現金流,所以,它一不能支付你的生活開銷,二這筆錢長期不能動用。

如果要用的話,就代表著你每年必須要賣出一部分股票,賣出的金額才能當成持續性的收入。

但是,這樣的結果就是,你的股票會減少,直接影響到後續的投資回報。

另外,很多人會認為現金分紅是現金流。

其實,它和存款利息是兩種不一樣意義的東西。

現金分紅只是把公司賬上的資產劃撥給了個人,左手換到右手。

而且,不管是分你現金,還是分你股票,都會有個除權除息,比如:

分你股票,比如很常見的10送10、10轉10(也就是所謂的高送轉),意思就是說,你持有10股,公司再送給10股,你持有1000股,公司再給你1000股,但是第二天股價也會變成原先的一半。

這叫除權,分股票對應著除權。

分你現金,每10股分68,股價就要減去6塊8的,分了你680,每股再減去6塊8,減完之後你手裡的資金並沒有什麼變化。

這叫除息,分現金對應著除息。

也就是不管你拿了股票還是拿了現金,賬面資產並沒有任何增值,反而可能持有時間不夠長,會因扣稅而減損。

所以,股票投資雖然也屬於不需要用勞動力就能讓收入增加,只是,現金流的部分差異比較大。

正因為,股票投資收入無法產生現金流,那麼,只要你的本金沒有增加,資本利得的成長速度就無法加快。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想靠投資致富會覺得很慢的原因。

六、有什麼辦法解決嗎?

用屬於自己的事業賺取本金,再用投資放大它的收益。

這才是人生最完美的收穫的財富組合。

秉承這個理念,有以下建議:

第一,要做專業投資者,儘量不做專職投資者。

做什麼事要做得優秀、做得出彩,必須要專業才行,不管哪個行業,哪個領域,這都是唯一正確的道理。

但是,專業並不意味著專職。

價值投資不用時刻盯盤,只在該出手時出手就行,沒必要專職。

價值投資最需要的是認知,從而讓自己能夠穿透各種迷霧,可以堅定地反人性,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所以,價值投資的重中之重在於學習,磨練心性,提高認知,看透本質。

這個每天抽出一兩個小時堅持閱讀、思考、實踐,有個一兩年,你也能變得專業。

當然,投資還可以炒短線,賺市場波動的錢。

一些以股票投資為主的高手,都是長短結合,短線賺的是當下生活費,長線賺的是未來。

另外,投資想要賺得多,關鍵之一在本金。

如果專職,本金必然少不了。

本金10萬元,本金1000萬元,對於投資新手來說,他所展現的認知會截然不同。

這個世界最怕的事,就是一驚一乍,心臟受不了;

財富也一樣,一夜暴富或是一夜回到解放前,認知受不了!

第二,再來談談賺收入現金流的問題。

除了不斷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讓自己創造的價值更高,讓自己的時間更貴之外。

最好的選擇就是開闢自己的管道,還不能只是一條。

當時,對於S象限(自營者)並沒有太重視,認為B象限(企業主)和I象限(投資者)才重要。

只有熬過之後,才有機會成為B象限。

所以,從這種角度分析,S象限才是所有象限中最重要的一個。

那麼如何從S象限升級到B象限呢?

有人還提供了一些精神上的訓練建議,類似成功學。

細細琢磨,也許熬過S象限的關鍵本來就不是技術性問題,而是意志力!

最新評論
  • 1 #

    年收入十萬算特困,可是全國有多少人十萬元收入呀,那要是年收入五萬元豈不成窮光蛋了!

  • 2 #

    是什麼決定了貧富?:股票!

  • 3 #

    總經理洪緋的演講給我們這些創作者吃下了定心丸。平臺給我們一片藍天,自由飛翔。

  • 4 #

    炒股票,啃老都行小舅子三十年了就這樣過了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明天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