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方便閱讀,文章多以人民幣為單位
市值接近4萬億的阿里巴巴早登上全球科技公司第六的寶座。
阿里巴巴再度回港上市,實則等同定增,那麼伴隨著本次發行的成功,阿里巴巴第一大股東孫正義代表的軟銀,其股權是否會遭到稀釋?
同時市場一直討論不絕的是,為什麼阿里要選擇再度迴歸港股,究竟阿里是不是因為融資需求而選擇雙地上市?目前阿里在美股與在港股的待遇又有何不同?
霸榜全球第六科技公司
阿里巴巴重返香港上市當日,股價187.6港元,港股市值達40,121億港元,超越騰訊成為香港“股王”,昨日阿里巴巴股價則漲至193港元,市值也隨之到達41,319億港元,人民幣約37,087億。
根據同花順iFinD資料統計,目前阿里巴巴為全球第六大科技公司,其中在阿里之前的五位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Facebook它們的市值分別是8.2萬億、8.1萬億、6.3萬億、6.2萬億和4萬億(如上圖)。
同時在中國科技網際網路公司當中,目前的阿里的市值約有13個百度之多,和其為競對關係的拼多多市值也僅有阿里的十二分之一。資料顯示,目前拼多多和百度市值約為2930億和2896億。
軟銀股權遭稀釋?
根據阿里巴巴提交的招股書,阿里巴巴在全球發行5億股,公開發售價將不超過每股188港元,計劃募資100億-150億美元。11月26日,按照每股176港元的定價,阿里最多在港集資1012億港元,融資額僅次於友邦保險和工商銀行,成為港股歷史上第三大IPO。
本次阿里選擇兩地發行,本質上實際是一種定增,但是隨著定增的成功,那麼阿里第一大股東孫正義的股權是否會遭到稀釋?
圖為軟銀持股趨勢圖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比例卻非常小。根據阿里相關定期報告資料以及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截至11月26日,軟銀目前的持股為25.2%,距離其14年持有34.1%的比例,也已經下降有近9%。
阿里回港背後的“大格局”
一、資金上的未雨綢繆
實際上目前的阿里並不缺錢,根據同花順iFinD,截至9月30日,阿里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期末餘額達到了2482億元。
不過與此同時目前阿里新零售、雲端計算、人工智慧等業務都處於擴張階段,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阿里系投資上市公司速度明顯加快,它對資金的需求同樣也會越來越大。
二、搶奪定價權
相比微軟、谷歌和亞馬遜等,阿里在美股市場的待遇,其實並不高。
在反映公司投資者價值的市盈率上,相比其他巨頭,阿里在美股的市盈率確實較低。根據同花順iFinD資料,微軟和谷歌的市盈率均達到了25倍以上,其中亞馬遜的市盈率更是超過了38倍,而同樣是科技公司的阿里其市盈率僅僅只有19倍。
而這個19倍又是什麼概念呢?在目前美股上市的排行前20的公司當中,這樣市盈率和消費品醫藥行業的強生放在同一個水平,傳媒行業的迪士尼市盈率均要高於阿里。
但迴歸港股之後,阿里的定價權則將被掌握在港交所手中,根據資料顯示,目前在港股阿里的市盈率已經達到了23.93倍,逐漸縮短了它與其它科技巨頭的市盈率水平。
三、科技股為港交所提高國際金融地位的重要棋子
9月11日,港交所曾提議,以296億英鎊的報價收購倫交所。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港交所一直期望擁有更高的國際金融地位的野心。
對此,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表示,“以前支撐香港的內地大笨象是銀行、兩桶油,很快,支撐香港市場的將是騰訊、阿里、小米這些中國高科技企業。”這些科技企業的迴歸和進駐,無疑將增加香港在國際交易所上的話語權。
同時對於阿里來說,香港無疑是離內地投資者最近的地方。對此,資本市場研究人士況玉清解釋稱,香港市場無論是在地理上,還是在資本市場接軌合作層面,都與中國內地市場最為接近,是離中國內地投資者最近的地方,方便中國境內投資者對阿里股票的直接參與(尤其是在深港通和滬港通相繼開通後,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推進了一大步),這可能是阿里很看重的一個方面。
阿里的迴歸是否會帶來榜樣效應,讓更多的企業迴歸到港股或者A股?隨著近來市場多次傳出限制中國企業赴美的聲音,相信只要制度足夠開放,將會擁有越來越多的中概股迴歸到中國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