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富凱摘要:黴運至今難改,高管信心盡失,信雅達實控人不再堅持。

作者|A K

12月2日,信雅達盤後釋出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郭華強因個人資金需要,擬15個交易日後六個月內,減持不超過500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14%。

近兩年來,信雅達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股東、董監高的紛紛減持,正成為壓在公司股價上的一座大石。

頻繁減持成常態

信雅達的減持潮始於2017年。當年4月,信雅達釋出公告稱,股東春秋科技擬減持不超過400萬股。

隨後,信雅達的減持隊伍進一步擴大。6月,信達雅陸續釋出三條減持計劃相關公告,其中,監事刁建敏擬減持不超過30萬股;第一大股東電子公司擬減持不超過800萬股;副Quattroporte高平擬減持不超過5.76萬股。

8月,信雅達董事、Quattroporte李峰,副Quattroporte魏寬巨集,副Quattroporte陳合計擬減持15.03萬股;春秋科技再度計劃減持不超過400萬股。10月,信雅達董事長、實際控制人郭華強擬減持不超過800萬股;刁建敏再度計劃減持不超過230萬股。

實際減持小於預期,信雅達2017年年報顯示,電子公司減持800萬股,春秋科技減持310.42萬股;刁建敏減持253萬股,王靖減持49.39萬股。其中,刁建敏和王靖均是信雅達此前收購的子公司上海科匠的股東,刁建敏更是上海科匠董事長兼總經理,其累計套現了2910.51萬元。

2018年下半年,信雅達再次迎來減持潮。5月,郭華強再度計劃減持不超過800萬股;春秋科技再度計劃減持不超過400萬股。郭華強的減持計劃因為一筆違規的短線交易提前中止,但很快,12月,郭華強再度計劃減持不超過430萬股。

最終,信雅達2018年年報顯示,郭華強減持841.72萬股,春秋科技減持394.54萬股。

而翻閱信雅達的公告,不難發現,頻繁出現的除了減持資訊還有高管變動。自2016年3月起,信雅達的董監高頻頻變更,證券事務代表、獨立董事、財務部經理,甚至是董事長都已經更換了人選。

收購踩雷業績虧損

頻繁的減持背後是信雅達的業績危機,而上述子公司上海科匠難辭其咎。

2015年,信雅達以溢價60多倍3.23億元收購上海科匠75%股權,根據雙方業績承諾,上海科匠在2015年至2017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3200萬元、4200萬元及5000萬元。

前兩年,上海科匠勉強完成業績承諾,但2017年,上海科匠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雙雙下滑,虧損5281萬元。由於上海科匠的虧損,信雅達對此計提商譽減值近2億元。

2017年,信雅達交出上市以來最差的一份成績單,營業收入13.22億元,同比減少4.56%;淨利潤虧損2.09億元,扣非淨利潤虧損2.26億元,分別同比大幅下降270.35%、301.39%。

2018年,信雅達扭虧為盈。其營業收入12.2億元,同比下降7.5%,降幅較去年擴大;其淨利潤2748.7萬,但非經常性損益達到1.9億元,其中,持有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負債產生的變動損益或投資收益、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分別為9823.7萬、8088.4萬元;扣非經常性損益後歸母淨利潤虧損1.6億元,虧損有所收窄。

最新的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信雅達實現營業收入8.98億元,同比增長8.97%;淨利潤為1010萬元,同比增長8.78%;扣非淨利潤虧損1699萬元。

信雅達的股價也一直萎靡不振。自2015年最高位超過百元以來,公司股價持續下跌,截至收盤,報收9.03元/股,已縮水超過九成。

免責宣告

最新評論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冰點之後繼續冰,輕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