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風格切換,機構也忙於調研。資料顯示,最近兩週158家公司接受了機構的調研,當中44家公司被10家以上機構組團調研。從行業來看,電子、機械裝置、化工三行業最受歡迎,而三季度以來跑贏大市的中小創有130家,佔到了機構調研公司比例的逾八成。
機構最近兩週調研158股
11月下旬以來,市場風格切換,機構自然要忙於調研。據同花順iFinD資料統計,最近兩週(12月1日至13日),158家公司接受機構調研。其中,44家公司被 10家以上(含)機構組團調研。
華源控股(002787)、美的集團(000333)、平治資訊(300571)、中航機電(002013)、三全食品(002216)、長盈精密(300115)、精測電子(300567)、廣電運通(002152)、華宇軟體(300271)、藍思科技(300433)、數碼科技(300079)、通富微電(002156)、廣電計量(002967)、長海股份(300196)、開立醫療(300633)、中順潔柔(002511)16家公司累計接受了超過20家機構的扎堆調研。
最受機構青睞的是華源控股。資料顯示,華源控股於12月10日接受42家機構調研,包括5家公募基金、12家券商、7家Sunny募及18家其他機構。在調研中,華源控股表示,在金屬化工罐領域已發展成國內為數不多的領先企業之一;同時,公司在印塗鐵業務、雜罐、金屬蓋、食品罐領域,也取得良好進展。公司致力於包裝領域相關技術的研發和創新工作,逐步建立起國內先進的技術研發中心,擁有多項專利技術。
12月6日,華源控股公告,公司擬向不超過10名符合條件的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53132.53萬元,計劃投資於塑料包裝產品蘇州生產基地專案及塑料包裝產品天津生產基地專案。對此,東北證券分析師唐凱認為,本次定增專案是繼收購瑞傑科技後,華源控股進一步加碼塑料包裝,將有助瑞傑科技突破當前產能瓶頸,提升經營效率,增強盈利能力,提升塑料包裝生產自動化水平,預計公司後續利潤增長將繼續加速。
此外,美的集團最近兩週也接受了超過40家機構的調研。據披露,家電龍頭美的集團於12月4日接受41家機構調研,主要介紹家用空調業務的發展情況以及公司激勵機制。在治理機制和激勵機制方面,美的集團表示已形成了成熟的職業經理人管理體制。面對不同層級的核心管理及技術團隊,公司已推出六期股票期權激勵計劃,三期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五期全球合夥人持股計劃及兩期事業合夥人持股計劃,搭建了經營管理層、核心骨幹與全體股東利益一致的股權架構及長、短期激勵與約束相統一的激勵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41家調研美的集團的機構中,海外機構有6家。而據深交所披露的資料,截至12月10日,美的集團QFII/RQFII/深股通投資者持有A股總數已達19.17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27.51%。記者注意到,11月1日,美的集團的境外持股比例再度超過27%,在此之後一直維持在27%以上的高位。按照證監會要求,所有境外投資者對單個上市公司A股的持股比例總和,不超過該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30%。
電子、機械裝置等行業較受機構關注
從調研機構的型別來看,券商的調研最為廣泛,達到126家,即79.75%上市公司的調研活動有券商參與;基金公司以調研83家公司位列其後,參與了52.53%上市公司的調研活動;Sunny私募調研55家公司,排名第三;以投資穩健見長的保險公司和海外機構分別對41家和26家上市公司進行了調研。
業內人士表示,不同調研機構背後的關注點各有不同。券商作為賣方機構,注重從調研中挖掘資訊並加工分享給市場;而公私募機構等更注重調研帶來的投資機會和直接的交易機會;保險和保險資管在當前注重通過調研尋找組合配置的物件;海外機構一直以來都是以長線投資和價值投資見長,其調研軌跡代表著市場上長線和穩定資金的佈局思路。
從相關公司所屬行業來看,最近兩週機構調研的158家公司主要集中在電子(21家)、機械裝置(21家)、化工(19家)、計算機(14家)、醫藥生物(12家)、建築材料(8家)、汽車(6家)、家用電器(5家)、交通運輸(5家)、輕工製造(5家)等行業。很明顯,電子仍是近期險資調研中最受青睞的行業。
其實,電子行業一直是近期機構調研的最愛。對此,分析指出2019年是5G元年,這一通訊制式的升級帶來新一輪科技浪潮。預計2020年國核心心城市均能實現5G網路的覆蓋,5G將帶領我們走進萬物互聯的時代。物聯網、無人駕駛等應用的快速增長會拉動電子行業進入新一輪快速成長週期,預計電子企業的股價或將迎來一輪中週期上漲。
“之前電子行業減過一些倉位,最近又加回來了一點。”上海一位擅長科技板塊投資的基金經理稱,近期跟蹤顯示,全球8寸晶圓體全製造都處於滿產狀態,5G產業鏈春季行情確定性增強。隨著2020年春季安卓新品以及秋季蘋果新品的推出,全年消費電子行業可能都會有不錯的表現。
調研公司逾八成為中小創
近期以來,隨著高估值消費股吸引力的下降,中小創逐漸成為了領跑的“選手”。而這背後或與機構看好分不開。資料顯示,最近機構調研的158家公司中,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有130家,佔比達82.28%,其中創業板43家,中小板87家。其實,公募偏股型基金在今年第三季度對中小創的配置比例也在提升。中泰證券資料顯示,中小板倉位提升,三季度持倉比例增加2.4個百分點至20.6%,創業板持倉比例提升0.7個百分點至13.9%。
業內人士指出,科技股很多行業龍頭集中在中小創這邊,像新興製造業這一塊主要集中在中小板裡面,然後還有一些高科技方面的人工智慧等其他一些新興科技類的,主要是在創業板裡面。所以隨著科技股成為市場的投資主線,接下來中小創會持續領先於權重股,這也是從7月中旬到現在,創業板指數走得比上證指數要更強一些的主要原因。
在機構不斷加大對中小創公司調研之際,一些政策紅利也在釋放,如重組新規和再融資鬆綁都讓市場對中小創公司有了更多期待。分析人士指出,通過再融資降低負債率,改善企業現金流,部分中小創企業會得到基本面大改善。這部分能成功改善的企業會得到資金青睞,得到估值與業績的戴維斯雙擊,而未能夠引入優質資產改善經營的企業可能會因為資金的分流而估值進一步下行。
市場人士表示,隨著外資不斷進入A股市場,價值投資理念在中國逐漸佔據主流,今年以來市場更是結構性分化行情。不少傳統價值股連續走高,估值優勢已不明顯。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具備良好成長性的中小創股票開始顯示出優勢。如果能夠在政策上給予一定扶持的話,成長股行情有望形成新的熱點。
兩週獲超過(含)10家機構調研,且後市有望漲幅巨大的公司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