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大盤分析

A股經過30年的發展,從之前的莊股時代,過渡到公募與遊資為主的群雄逐鹿時代,再演變到現在的證金、險資、社保與外資與基金為主多元化機構主導的寡頭時代,可以說已逐漸向成熟的市場邁進。

這也就有了美的集團被爆買,大族鐳射甚至被買到停止的原因,其背後根本邏輯在於這些資金對其未來的看好。

此外,現在A股接近4000家上市公司了,良莠不齊疊加退市力度的加快,未來績優與績差股走勢必然是巨大的剪刀差,這也意味著沒有選對板塊個股的話,將會是一種煎熬。

最近兩大板塊非常有規律的玩蹺蹺板效應,上證50與創業板強弱互換,一天一變,以大金融為首的上證50指數和以大科技為首的創業板、科創板輪番表演,從而使兩市主力資金天天大幅淨流出指數卻不怎麼跌,頑強地在12月份資金最緊張的時刻成功構築了周線“頭肩底”結構。

大金融與大科技成為兩條主線的原因眾所周知:

大金融:以銀行、券商、保險為首的金融股是中國股市的核心資產,目前估值低,處在全球股市的估值窪地。

大科技:中國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明白“科技興國”的含義,中國產替代勢在必行,大力扶持和人民群眾認識的高度一致,股市的科技板塊必然吸引重金關注。

即將或已經到來的春季行情,大金融與大科技該如何登臺表演呢?

歷史上多次牛市行情,要麼大盤股先表現,小盤股後表現;要麼小盤股先表現,大盤股後表現。如果沒有踏準節奏,行情會讓你十分難受,甚至左右打臉。如2015年的大牛市行情,前一半行情都與小盤題材股無關。

鑑於近期的蹺蹺板效應,即將到來的春季行情,大金融與大科技會不會一反常態,同時登臺玩東北二人轉呢?我們拭目以待。

本工中號傾向於認為,不要考慮兩主線登臺的先與後,著眼於中線佈局,即在三四月份同時重倉佈局大金融和大科技,五一後輕倉佈局大消費(這是後話)。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本週不夠嗨,下週接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