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這兩天,大盤波幅不大;但板塊、個股儼然在巨震。

眼瞅著券商等金融股接連暴動,個人內心十分緊張的想著:現在滬深兩市雖有外資還在小幅加倉,但增量資金不多。存量博弈的過程,資金在不同板塊間騰挪。

所以,大家最近看到了這一幕:金融股漲,科技股跌。

個人認為,金融股暴動主要基於兩方面原因:1、訊息面頻吹暖風,帶動行業估值修復。其實,金融股弱勢已久,很多已經破淨,引得有人增持。2、年末資金換倉。2019年就快結束了,一些機構在做跨年度的佈局,適當會減持一些表現超預期、估值與業績對比價效比較低的標的。

但是,行情巨震時刻,一些個人已經宛如驚弓之鳥。

12月20日,國科微、匯頂科技、兆易創新先後公告,股東國家積體電路基金擬減持公司不超過1%的股份。

看了這則訊息後,有朋友@資管君,詢問:科技股是否要涼涼了。

資管君的看法是:戰術上,短期必須重視減持、市場情緒面的變化;戰略上,守住優勢跑道不放鬆,中間適當進行倉位調節,等待春暖花開。

對於幾個大家比較關注的話題。個人簡單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科技股高估?

答:高估的個股數量不少。散戶們平時做交易都是“急吼吼”的。一說好,大家一窩蜂,買買買。結果,三個月幹掉了本該是1年的行情。未來,科技板塊的分化會很明顯,很多公司的業績已經得到了兌現,在業績增速回落過程中,股價“高處不勝寒”。

不過,此刻地球人都知道,現在是科技時代。一旦新的技術得以應用,股市很快就會出現積極反應。當A公司漲不動了,另一個細分領域的B公司會接棒上漲。

二、如何科技股減持情況?

答:意料之中。想想,賺了這麼多錢,個人也好、機構也好,多多少少會進行一定比例的減持。大基金1期減持了,後面大基金2期又要出手投資了。

三、短期市場風險在哪裡?

答:主要殺跌動能主要來自情緒面。大家不要掉以輕心。很多個股的跌幅將不低於上一波20%左右程度。另外,在調整過程中,成交不活躍的個股,最好別碰。情緒面一發生變化,崩的概率高。

四、是時候遠離科技嗎?

答:區別看待。比如,換機週期題材依舊值得重點關注。5G時代,手機業績增量最多的是CPU和鏡頭兩塊。CPU晶片A股沒有,但是鏡頭還是值得挖掘的。

據上證報20日報道,科技部近期組織感測器產業專題閉門座談會,邀請歌爾股份、上海微技術所工業研究院等數十家企業代表,研討感測器相關的關鍵新材料和工藝趨勢,探討技術路線的規劃,後面可能有更重磅的扶持政策。資管君認為,大基金減持一些公司之後,未來會在另一些公司身上加大投入。

目前來看無線耳機暫時告一段落了。未來爆款產品還會陸續出現。

換個視角看問題。這一輪科技股的調整過程,正好是佈局和挑選新標的的好機會。

五、5G應用抓龍頭還是“小而美”?

在行業龍頭補漲兩年行情後,大小票之間的“差價”已經大幅收窄,明年可能小盤更為活躍。但是在5G應用端,個人還是看好大公司。有研發投入的、具備生產爆款產品實力的、能抵禦資金風險的標的。這是軟實力、護城河的體現。

六、總的看法

短期,戰術上要對市場情緒面引以重視。

中期,戰略上輕視短期波動,守住優勢跑道,不要輕易放棄。

站在2019年末,空氣是沉悶的,容易讓人頭腦發脹,做出不理性的交易行為。本著價值投資的理念,以業績為出之名,現在是時候拋棄浮華,選擇優勢跑道的實力公司,去經歷風霜的洗禮。

2020年馬上就會來到。靜待春暖花開!

最新評論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市場現在兩個變數,一個是券商,一個是北上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