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最近讀書比較少,人上了年紀(34歲)就讀不進去東西了,明明書就在眼前,但是不知道說的是什麼。以前讀書廢寢忘食,通宵達旦的現象不再有了。人真的得珍惜年輕時能夠讀書的時光,讀書效率高,讀的書能夠深入到思想,深入到骨頭裡。

最近讀了一本羅元裳的《7分鐘理財》,本書介紹了理財的一套知識,雖然是很基礎的,但是也有獨到的東西,讀起來並不費勁,也把我零散的理財知識串了一遍。本書通過30天的知識,每天大概7分鐘的閱讀量,向我們介紹了基本的理財知識。

首先,我們為什麼要理財,是因為經濟發展必然依賴貨幣擴張,貨幣擴張導致通貨膨脹,你不了理財,財不理你。30年前的豬肉和今天豬肉價格相差30-40倍,30年前的萬元戶,今天就是貧困戶。

對於大多數小白來說,長期定投基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定投要止盈不止損,如果你是價值投資者,那麼,止損其實是違反你投資的初衷的。你為什麼要在貴的時候買進,便宜的時候反而賣出呢?市場是具有波動性的,而如果你在這樣的市場中反覆“剁手”,大多數的下場,不是市場“收割”了你,而是你對自己做了了斷。

分散投資不等於買多隻股票,這裡所謂的分散,指的是資金在股權類、債權類、商品類或另類等大類資產之間的分散。

科學理財的四個步驟,第一步,理解分散投資的理念,第二步,找到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比例,第三步,挑選優質的產品,最後一步的資產配置再平衡。

第一二步合起來說:文中舉例2015-2017年,我們以投資上證50為例,兩年下來收益率為-9.1%,也就是說,沒賺到錢,反倒虧了將近10%;而與此同時,你還承擔了29.4%的波動率,也就是不僅虧了錢,還跟著這忽上忽下的市場遭了罪。而如果你能夠理解科學理財的理念,採用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比例進行投資,假設將資金的55%用於投資穩健的銀行理財產品,用剩下的45%投資上證50的話,雖然這兩年股票市場沒有“賺錢”的行情,但好在你有固定收益的銀行理財,幫助你將收益率順利“扭虧為盈”,變為1.5%,同時波動率也大大降低至13.2%。而如果你不僅知道資產配置,還能夠每兩個月完成一次資產配置的再平衡操作,那麼兩年下來,你的收益率將達到5.3%,同時波動率進一步降低至13%。

2015-2017不同理財方式對應收益率與波動率

2012年3月19日至2017年3月17日,五年間的投資資料。在這期間,中國市場經歷了一次從慢熊到快牛最後下跌震盪的走勢。如果我們單一投資在上證50上,五年下來收益率是31.9%,平均年化收益在6%左右,貌似還不錯,但在過程中依然承擔了25.7%的波動率。而如果我們沿用上一個案例中,55%投資於銀行理財加上45%投資於上證50的模式,對投資資金進行資產配置,雖然我們的整體收益率相較單一投資上證50略有減少,為29.5%,但波動率被大大降低至了11.6%。也就是說,在賺錢效應沒有打折的基礎之上,只承擔了不到一半的波動性,可謂是投得科學,賺得舒服。如果再配以每兩個月一次的資產配置再平衡操作,我們將在承擔同樣波動率的基礎上,將整體收益提升至42.3%。如果我們還能掌握更多的科學理財方法論,學會如何挑選優質的基金放入資產配置的籃子裡,以一隻表現中上的基金為例,五年裡我們將進一步實現收益率的跨越,獲得超過80%的總回報。這,就是科學理財的魔力所在。

2012-2017不同理財方式對應收益率與波動率

長期穩定收益的核心是降低其波動性。從1991年至2016年,以投資滬指為例,平均年化收益達到13.06%,貌似回報不錯,但當我們再把目光投向它的波動性,以月線來計,竟然高達56%。分散配置的第一個效果是可以降低單一資產的投資風險。分散配置的第二個效果,是實現操作層面的可控。我們都知道股市波動大,債市波動小。如果我們全倉在股市,上漲倒還好,一旦遇到市場震盪下跌,只能被動地看著自己的資產每天縮水,或者把心一橫,忍痛止損。而如果在此之前,你做過最簡單的股權+債權的配置,那麼這時候,你手中的那些債權類資產,由於波動較小而沒有虧損或者還稍有盈利,你就可以從中抽出一部分資金,趁著市場下跌,適當補倉進入股市,以實現低位的加倉,拉低整體的投資成本。分散投資,除了在大類資產中要做到分散之外,在時間上也要相應做好“分散”——最好不要將手中的資金,一次性全倉投入,而應該有計劃地分期分批建倉。

分散投資要投資於相關性低的資產,不會同漲同跌,比如股權,債券,黃金等。並建立合理的投資比例,再平衡策略。文中還列舉了如何求的在相同的波動率下,求的收益率最好資產配置比例。最簡單的資產配置是50%股權,50%債權投資,定期再平衡。有一定知識的可以在熊市底部提高股權比例至70%,牛市頂部降低股權比例至30%,定期做再平衡。

第三步,可投資的產品介紹。主要介紹了公募基金、指數基金、私募基金、債券基金、黃金、外匯等。

投資品的三性,即收益性、流動性、安全性是無法同時滿足的。我們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在三者中做出取捨。

股票市場投資它不僅需要專業知識,更需要大量的時間投入——要研究各種經濟資料、量化指標,緊跟各類政策訊息、市場動向,對所投資公司的盈利模式和未來發展,更要有清晰的分析和判斷;同時,還要揣摩市場情緒,以形成正確的投資決策。

相對來說,投資公募基金是適合普通投資者最好的方式。我們可以通過“同類型基金中長期收益排名情況”“基金的波動率和最大回撤”“基金公司及基金經理評分”“投資主題”等四個維度,去判斷一隻基金是否值得投資,進而完成自己的股權類資產配置。

為什麼要堅持“定投”呢?以股票投資為例,我們在股市上漲階段,“自我激勵”的加倉、再加之後,每次加倉的力度也隨著自信心的爆棚在逐步增強,你的成本,也因此累積得越來越貴。市場不斷聚集的風險開始釋放,股票開始出現下跌。最初,你不以為然,因為你的盈利足夠覆蓋這剛剛開始的下跌。本來想得好好的“低買高賣”四個字,最終雖然都實現了,但是順序被調換了,變成了“高買低賣” 這,就是基金定投的魔力——市場越高,基金淨值越高時,我們買入的份額就越少;相反,當市場越低,基金淨值越低時,我們買入的份額就越多,這樣才真正做到了高位減倉、低位加碼,幫助我們戰勝了人性,也實現了對人類常態投資心理的完美迎合。

中國市場最近十餘年呈現出來的狀態,大多是快牛慢熊,也就是短期內快速上漲,之後出現大幅下跌,然後進入漫長的熊市震盪。所以從時間概率上來看,在中國A股市場中,選擇主動管理型基金進行投資,是相對指數型基金更好的選擇。在美國的成熟市場上,一旦出現超額收益的機會,會被大量投資者迅速發現、行動而消化,除非通過內幕訊息獨佔利益。所以投資者難以尋覓超額收益的機會,於是,跟蹤指數就成了最佳選擇。總結一下。定投,更適用於波動幅度稍大的基金。因為只有出現波動,定投模式特有的低位加碼、高位減倉的功能,才能最大限度地體現出來。當然,也不是說定投指數基金不可以,只是相比而言,不一定是最優選擇。

基金定投要注意尤其不能因短期浮虧而終止定投。我們定投的目標就是騎熊抓牛,在熊市做定投,是播種,千萬不能著急,否則你將錯過低位吸籌的最佳階段,等到牛市來臨的時候,雙手空空,賺錢這件事,可就跟你無關了。由於定投是分批入場,分散了一次性投資的風險,所以,不必在入場前小心翼翼地“擇時”。資產配置是在空間上,或者說在大類資產上做分散,而定投是在時間上做分散。

基金定投學會止盈,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一方面,此時賬戶裡累積的資金已經較多,繼續定投,每期的新增份額,相對於原有的成本來說,攤薄的作用已經逐漸減弱。止盈就是類似於目前支付寶的“目標投”。階段性的鎖定利潤,避免坐過山車。

文中介紹了黃金投資是這麼說的:由於影響黃金價格的因素龐雜而高度不確定。畢竟,賣給你金碗的機構,是不提供回收折現服務的,而只要無法流動變現,就不能算作是一種好的投資工具。

文中還介紹了外匯投資,普通投資者作為了解即可。摘錄知識點如下:外匯中鈔買價的意思,是銀行從你手裡,買美元現鈔的價格。換句話說,以工商銀行為例,如果你從櫃檯遞進去100美元,對面的工作人員應該會給你遞出來689.39元人民幣。匯買價的意思,也同樣是銀行從你手裡買美元,只是這次買的,是你賬上的美元現匯,價格就是693.91元人民幣。為什麼鈔買價比匯買價便宜,因為現金美元管理需要成本大。國際上有兩種標價方法,一種是直接標價法,一種是間接標價法(見表3-18),解釋起來有點繞,不過要記憶起來也不難。只要記住——歐英澳紐美,就夠了。也就是,歐元、英鎊、澳元、紐元(即紐西蘭元),標價的時候站在美元前面,如EUR/USD,意思是1歐元兌換多少美元;而其他常用貨幣站在美元后面。簡單來說,如果你看到歐元、英鎊、澳元、紐元,兌美元的匯率數值變大了,意味著它們相對美元升值了,反之亦然;如果你看到加元、瑞士法郎、新加坡元、港幣、日元,兌美元的匯率數值變大了,意味著它們貶值了,反之亦然。

文中還介紹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屬於一級或者一級半市場,普通投資者是無法接觸的,因為資訊披露不明,不建議投資。

第四步,資產再平衡。

收益提高的同時,我們也要看看風險,如果獲得高收益的同時,還承受著高的波動,那說明策略有效性也並不強。而從資料上來看,我們通過資產配置+定期再平衡策略所投資的組合,波動率僅為12%,而直接買指數的波動率是26%,高出了一倍還多。也就是說,我們通過科學的資產配置,配以定期的再平衡策略,在收益增加的同時,波動率也降低了。如此簡單的操作就收到了“雙豐收”的效果。

從時間維度來看,結合中國市場過去一貫的牛短熊長、趨勢震盪的行情,我們通過大資料的量化測算,發現每兩個月調整一次效果最好。也就是說,每兩個月觀察一次資產配置中各大類資產比例是否偏離,並適時賣出超佔比資產,補入佔比偏低資產。這種做法我們稱之為被動再平衡策略。除此之外,如果市場近期動盪較為明顯,也可以跨越被動的時間維度,按照與標準配置偏離的百分比,設定再平衡的觸發條件,比如當資產比例偏離超過20%時,主動進行一次再平衡。具體來說,對於最優資產配置模型是50%股權+50%債權的投資者來講,如果市場在短期內發生大幅度的上漲,使得股權的佔比達到了50%×(1+30%),即65%,那麼,就應該對股權資產進行適當賣出,將比例調至最優比例。這種做法也叫主動再平衡策略。

最後我們也要建議大家,對於配置比例的適度偏離,無須過分緊張甚至盲目調整,要知道,每一次的賣出、買入,都意味著交易成本,而頻繁的交易帶來的成本提升,也會蠶食掉我們的部分收益。在控制成本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將日常現金流管理與資產配置再平衡結合起來,將手中不定期的現金結餘,直接投資到比例稍微偏小的資產類別中,保證資金不被限制,同樣可以積少成多地提升整體收益率。

2011-2016年不同理財方式之收益對比

在掌握了科學理財四步法之後,如果想要精益求精地追求收益更大化,那麼就需要在資產配置比例的大框架下,尋找波段的投資機會。

從2016年5月初,市場經過長期的震盪,跌到2800點左右後,我們判斷市場已經出現了底部特徵,於是決定將手中的股權資產加倉到7~8成倉位。而在之後的一小波上漲後,將倉位降至5~6成,隨後在6月底指數再次回到2800點時又加倉到7~8成。不過,在此也要提示大家,這樣的波段操作,需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大部分普通投資者是很難有時間、精力以及足夠的專業度去分析市場並把握機會的。而波段性機會帶來的短期獲利,又很容易使人把目標再次拉回到簡單的賺錢二字上,盲目地追求收益而忽略了堅持配置的重要,最終走到“一夜回到入場前”的老路上。

當然,如果能結合行情判斷置換的時機,是更精準的方法。比如市場在相對高位時,先把差的基金賣掉,等市場跌了以後,再把想置換的優質基金買回來。

通常來講,股市的投資回報分為兩類——基本面和投機面。基本面是指股票自身屬性給予投資者的回報,包括公司的分紅和盈利的增長。投機面主要反映了福斯對於市場的悲觀或者樂觀情緒,一般用市盈率倍數來反映。

滬指在不同投資年限下獲得的收益最好及最差情況

中國市場的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以2003年1月到2017年8月的資料為例,雖然中國股市的波動率很高,但是通過長期的資產配置,我們發現了與美國市場類似的投資結果——全部投資股票,與50%股票+50%債券的投資組合相比,年化收益率的差別只有0.7%,但波動率卻被降低了一半;同時,經過配置的組合,最大回撤也比單一配置要小了很多。

2003-2017年中國市場不同配置方式下收益率與波動率情況

當然,上述這些投資組合能夠獲得低波動性、高收益率的投資結果,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堅持了長期投資

最後,作為理財書籍,當然要提到保險了。每年家庭保費支出在年收入的10%~15%為宜;在被保險人優先度上,以先家庭支柱,後無收入者為宜;產品優先度上,以先重疾、意外、定期壽險,後教育金、養老金、終身壽險為宜;可用資金不充裕時,先考慮消費型產品,後考慮返還型產品為宜。

本書作為小白級別的入門選手值得一看,同時推薦看看雪球大神“銀行螺絲釘”指數基金投資指南。更深入探討了指數基金的投資,是對本書的補充。雖然本書通過資料回測,指出中國大多數主動管理的公募基金收益不比指數基金差,這和美國國情並不一樣。美國能跑出10年慢牛,但是中國目前來說還是牛短熊長。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高送轉預期爆發在即!奉上21支超級潛力股名單!散戶:中一支就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