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悠悠
“80後”彩電巨頭還能否重返時代巔峰?
「正文」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涵蓋了7個小故事,每一則小故事都對應一個巨集大的時代背景,講述著新中國成立後取得的每一項成就,也還原了一代人最真實的生活狀態。
其中,讓悠悠感觸最深的,莫過於徐崢執導的《奪冠》。在這則故事中,悠悠心目中的關鍵物品只有一個,那就是八十年代的三大件之一——電視機。
說到電視機,一代彩電之王“康佳”是繞不開的話題。
近日,康佳集團釋出了2019年Q3最新一季業績報告。報告顯示:
今年前三季度康佳共實現營收416.81億元,同比增長40.05%,利潤總額達6.46億元,同比上漲44.64%。
乍一看康佳集團業績還挺亮眼,但再看看曾被康佳無情“碾壓”過的長虹,卻在同一時間段內以622億元的營收與康佳拉開了差距。
雖然這些年康佳自救招數層出不窮,並且初顯成效,但無法重振昔日雄風的輿論擔憂不絕於耳,這是為何?
原來,在近幾年,康佳的發展勢頭逐漸疲軟,企業營收屢屢下滑。自2011年起,康佳集團的扣非淨利潤就開始變為負數,分別虧損1.12億元、5408.88萬元、6901.48萬元、4.75億元、11.29億元、2.83億元、9728.49萬元、7.95億元、6.22億元。截至2019年上半年,康佳主營業務虧損累計達36億元。
面對主營業務的頹勢與彩電豪強們的激烈爭奪,康佳還能強勢反擊麼?
鑑古知今,察往思來。
01:大步向前,康佳屢戰屢勝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受港臺影視劇影響,內地居民對電視機產生了濃厚興趣,加上改革開放春風拂過,一股前所未有的需求增長浪潮就此撲來。
電視機尤其是彩電,當即成為80年代最為緊俏的商品也是婚禮三大件之首,一票難求。
在市場需求驅動下,全國各地紛紛引進電視機生產線。
據統計,當時全國電視生產線超過一百個,湧現出了熊貓、金星、牡丹、飛躍等一批中國產電視品牌。而康佳集團(KONKA康佳)也在此時與“萬機齊飛”,把主營業務由收音機、錄音機轉向電視機,同各路玩家一起瓜分廣闊的藍海市場。
天時地利人和,乘著風口康佳在深圳紮根,僅用15年時間就從無名之輩躍升至行業老大。
“華南理工三劍客”的名號也隨之誕生,即康佳掌舵人陳偉榮和TCL李東生、創維黃巨集生。
1992年,康佳A、B股股票同時在深交所上市,名稱分別為“深康佳A”(境內上市人民幣普通股)與“深康佳B”(境內上市外資普通股);
1998年,康佳登頂國內彩電市場頭把交椅,市場佔有率排到第一。
次年,康佳彩電產量超越行業巨頭“長虹”,成為深圳首家銷售收入破百億元的工業企業。
躋身彩電業一梯隊的康佳繼續大步向前,不僅從黑電產品線擴充套件到包括冰箱等在內的白電產品等消費領域;其總資產還由1992年的5.49億元漲至2000年上半年的89.13億元。
暴漲的資產帶給康佳不小的底氣,但福兮禍所依。
眼看康佳日益壯大,“膨脹”了的陳偉榮鉚足勁兒極速擴張,由於對巨集觀經濟趨勢和市場需求的預測與判斷有誤,導致產品庫存量遠大於需求量,最終貨物壓底,賣不出手。
2000年,公司全年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0億元,但淨利潤僅2.2億元、每股利潤只有0.37元。
戰略失誤,引來怨言無數。還沒等陳偉榮緩過來,次年資料又給了他一擊重拳。
2001年5月,康佳宣佈虧損近7億元,陳偉榮與股東之間產生嫌隙。次月,“劍客”陳偉榮隱退康佳,副Quattroporte樑榮隨後接替陳偉榮出任康佳新Quattroporte。
▲從左至右:陳偉榮、黃巨集生、李東生 圖源:網路
02:時代鉅變,康佳輝煌不再“換帥”對於一個突然跌進下滑軌道的隊伍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衝擊。
好在進入千禧年後,長虹、創維、TCL都因各種原因陷入混亂,無法顧及市場。
才讓康佳有機會趁著“家電下鄉”的浪潮,靠存貨大甩賣的招數,清掉了部分庫存;恢復了品牌的美譽度還提升了市場佔有率,最終能在2003年到2007年間,連續五年蟬聯彩電銷量榜首。
只可惜在瞬息變幻的市場中,即便對手給了康佳喘息的時間,但時代仍不會特意為誰放慢步伐。
剛跨過2008年門檻,中國彩電業便走到一個行業變局的微妙時刻。
由於智慧手機、平板的普及以及網際網路視訊的崛起,人們逐漸把碎片化的時間從彩電轉向PC端以及移動網際網路端,高清螢幕成為電子產品新的競爭熱點。
因此,彩電行業的螢幕更迭也迎來了新的拐點,商家從CRT螢幕逐漸向液晶屏、等離子等新興顯示技術發展。
技術轉型迫在眉睫,康佳卻未曾嗅到一絲危機。
不僅沒在顯示屏上下功夫,還專注在自家的盈利能力與業績資料上;而勁敵長虹,卻在上下游中尋求到了突破點,並佈局等離子面板,開啟了新的征程。
沒過多久,錯失良機的康佳被各大品牌拉下馬。為實現集團利潤增長,康佳決定調整步伐,向當時高速發展的房地產行業進軍。
尷尬的是,彼時康佳的大股東華僑集團旗下的“華僑城”主營業務就是旅遊業與房地產,康佳的“地產之路”無疑會侵蝕大股東的利益,但康佳顧不了那麼多了,只想硬著頭皮調整戰略。
就此,高層管理者之間展開了激烈的“內鬥”,小股東與大股東紛爭不斷,實施的計劃、制度也是朝令夕改。
混亂之中,有人著急改命,也有人丟盔棄甲。
“鬧劇”一直持續到了2015年,眾人才嚐到集團人事劇變帶來的惡果:
據康佳2015年年報披露,公司董事、監事、高階管理人員變動發生了42起。2015年6月起,先後有6位集團管理層、1位董事局主席和1位監事宣佈辭職。
與之相應的還有一組資料:2015年康佳遭遇歷史最大虧損,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高達12.57億元,同比下滑2488.32%。
危急之下,華僑城為顧大局,只能重新主導董事會,康佳這才安定下來。
03:連出三招,康佳謀求轉變整頓過管理層以後,康佳的“自救之旅”才算正式開啟。
這第一招,就是啟動業務轉型。
2016年正值樂視、小米等一類智慧電視大放異彩,康佳也不甘落後,與阿里達成戰略合作,並推出網際網路子品牌KKTV,企圖通過天貓平臺與“網際網路+”的全新渠道增加康佳電視機的銷量與營收。
康佳看似跨入了“網際網路+”的賽道,但實際上集團仍在傳統家電產業中運籌。
以網際網路家電業代表玩家小米為例,區別於傳統家電產業,小米家電在爆發初期最大的特色就是遵循“輕資產”的運營法則。
小米主要負責產品設計、營銷宣傳,生產環節則交由代工廠,如果設計方案有所提升,那麼隨時可以找新的工廠制定產品。
而康佳、創維以及長虹則不然,他們都是擁有多條重型電視生產線的傳統家電企業,想要提升工藝,生產線裝置也要同時升級,而那將是一筆巨大的費用。
所以當康佳與天貓合作時,並非真正是在用網際網路思維做產品,而只是單純的用網際網路渠道賣產品,其生產環節與以往並無太大差別。
業務改革只帶去了少量的銷量,但無法掩蓋利潤微薄的事實。康佳沒有放棄,繼續向深處邁進。
第二招,制定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向“科技驅動的平臺型公司”轉型。
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呢?
首先,是創新。為彌補產品技術缺陷,康佳加大資金投入,除了推出上文提到的KKTV以外,還成功研發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8K解碼晶片",並推出OLED電視、AI人臉識別電視及"K極鮮"保鮮冰箱等一系列的產品。
如此一來,也催生研發費用上漲。2017年,康佳的研發費用同比上漲了72.02%;2018年,同比增長20.26%;2019年上半年繼續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態勢。
“燒錢”創新自然還要有資金跟進彌補,康佳的籌錢大法就是:轉讓資產。
2017年11月30日,康佳將持有的深圳市康僑佳城置業投資有限公司70%股權,掛以69.8億元的交易價格轉讓給深圳市創景投資有限公司。
淨利潤大幅上升,康佳獲得了調整產品結構的話語權。
第三招,併購。
2018年,80年代在白色家電市場上所向披靡的老牌玩家“新飛電器”,因重整計劃被輿論推上風口浪尖,正當外界猜想誰會來接盤時,昔日“彩電巨頭”康佳出手了,並以4.55億元價格拍得河南新飛電器100%股權。
至於為何要收購新飛,康佳現任Quattroporte周彬表示:
“雖然近年來新飛電器由於種種原因陷入發展困境,但新飛冰箱在大容積、風冷、變頻等中高階產品的研發能力和產品線齊全程度,都處於國內先進水平,新飛冷櫃研發、製造能力和品牌價值也極具競爭力。
這些對正處在高速發展期的康佳白電具有較大的吸引力。”
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拋售重資產,降低企業運營風險,為多元化發展提供強大的品牌與技術支撐。
▲圖源:康佳集團官網
04:結語此外,康佳還開闢了一條與主營業務毫無關聯的新業務——環保業務。這個業務主要集中在水務治理、再生資源回收再利用以及玻璃陶瓷新材料等環保相關領域。
康佳對這項業務投入力度還不小,僅2019年上半年營收就有48.63億元。雖然毛利率僅為6.96%,但與康佳曾經的主營業務彩電業務卻相差不遠。
可見,目前康佳已經放緩了對彩電業務的投入,轉而向多元化道路發展。
其實,看完康佳的前半生我們不難發現,康佳集團的錯,不過就兩點:一是研發產品沒跟上,二是內鬥逼宮太平常。若沒有這樣的過錯,昔日的霸主也許不會陷入現在不穩定的利潤增長沼澤。
21世紀10年代最後一個冬天已經來臨,在傳統家電行業積極轉型的大勢中,康佳的“寒潮”警報能否解除?我們靜等未來的康佳給出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
作者簡介:悠悠,資深商業財經觀察員,提供深度新銳的商界觀點,關注行業投資機遇,評析經典案例與人物,為創業者服務。轉載請聯絡原作者授權。
《康佳集團:不忘來時路 砥礪再登程》來源:《國資報告》雜誌2019年第10期 作者:康佳集團《康佳無力迴天的彩電業務,該何去何從》來源:江湖老劉 作者:江湖老劉《康佳興衰史:曾經的王者,現在沒落的貴族》來源:劉曠 作者:劉曠《主業連虧9年,四大業務投資需要400億,康佳還能再度雄起?》來源:反做空資訊中心 作者:劉工昌《康佳的中年轉型:連虧9年靠吃補貼賣資產度日,又砸100億搞環保》來源:AI財經社 AI財經社實習生 郭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