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前言:

起點低,不一定就能獲得高速增長。因為很多時候,只有選對了起點才能擁抱未來!

恰如一家上市公司,如果著急忙慌地選擇上市,卻沒有對自己的行業位置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甚至對自身企業的估值都拿捏不準,那麼,即便是成功上市,自身股價也會出現較大的起伏,甚至是反作用於企業實體,得不償失。

譬如一些高價發行的科技企業,或是早早地跌破發行價,或是在一場危機到來之前來一場閃崩……又比如一些內地低價曾在美股上市的企業,錯過了當初內地A股的黃金髮展期,結果沒有享受到資本市場帶來的助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掉隊……

2019年9月30日,百威亞太(01876-HK)以每股27港元的價格在港交所上市。相較於上一輪IPO提出來的最低每股40港元的價格,百威亞太的單股價格下調了32.5%。

連續兩日漲幅在5%附近,資本市場對百威亞太持審慎態度

有意思的是,上一輪赴港IPO的過程中,百威亞太之所以宣佈“中止”,是由於百威英博擬定的發行價格是40港元到47港元之間,而投資公司給出的建議價格是38港元/股。由於最終沒有能夠在發行價格上取得一致,百威亞太才暫停了赴港IPO的計劃。

之所以如此,有行業資深人表示當時百威亞太母公司百威英博在美股市場上市盈率大概為40倍,選擇定價在40港元到47港元每股,那麼百威亞太的市盈率介於38.5倍到45倍之間(當時的匯率計算)。如果按照投資機構的建議,選擇定價38港元/股,則市盈率肯定遠低於38.5倍。如果是這樣,百威亞太上市遠不如百威英博在美股直接增發來得划算。

不過,現在百威亞太終究還是以27港元/股的價格成功上市。截至9月30日收盤,百威亞太市值突破3700億港元,約合470億美元。而按照2018年,百威亞太盈利14.08億美元來計算,市盈率約為33.50左右,這遠低於首次IPO時雙方糾結的38.5倍市盈率的底線。

那為什麼要定這麼低呢?有一種說法是,儘管兩次赴港IPO相隔的時間只有幾個月,但是百威亞太依然抓住機會將旗下的澳洲市場業務以過百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朝日啤酒。受此影響,百威亞太選擇了降低身段,以27港元/股的價格赴港上市。

當然,這只是一種市場分析的說法,百威亞太方面並沒有予以官方佐證。而在這種說法之外,還有一個比較靠譜的解釋,那就是百威英博千億負債纏身,著急還債。

根據百威英博披露的企業財報資料,截至2018年6月30日,百威英博淨債務高達1042億美元。而援引中國經濟週刊的報道,為了減輕負債壓力,百威英博已經宣佈2018財年的分紅將減少50%,節約出來的40億美元將用來償還企業目前所負擔的鉅額債務。

而作為百威英博旗下的優質資產,高增長、高溢價的百威亞太業務如果能夠單獨分拆上市,通過市場套現部分股權,將有望極大地改善母公司百威英博現下的財務狀況。目前來看,如果百威亞太能夠放出40%的股權市場流通,便可以為企業帶來近200億美元的資金。

截至10月3日收盤,百威亞太報收29.60港元/股,3個交易日累計上漲不足10%。據此分析,市場對百威亞太持審慎態度。這一點或許可以從此前IPO階段,由於根據香港公開發售初步提呈的發售股份只獲輕微超額認購,故百威亞太並無實施強制重新分配看出一二。

剝離澳洲資產謀求上市,百威亞太恐將得不償失

如此,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需要解決:百威亞太的合理估值究竟是多少?

首先有一個因素要說一下,百威出售澳洲業務的原因並不僅是為了償還債務。從公佈的資料來看,澳洲市場格局已經確定。根據格隆彙報道,2018年,澳洲市場份額排名前五的銷售商佔據了市場份額的91.9%。這其中,百威英博的市場份額佔比約為48.8%。

在經營多年後,百威亞太在澳洲市場的業務始終沒有多大的起色。另外,澳洲市場競爭激烈,無論是國際啤酒商,還是澳洲當地品牌實力都不弱,如此一來,百威亞太將澳洲市場業務進行出售也就不奇怪了。

值得注意的是,澳洲地區市場成熟,業務增長緩慢,拉低了百威亞太整體的業績表現。而在澳洲業務出售之後,百威亞太的業務資料將會更加靚麗,提升企業的整體估值。

此外,在剝離了澳洲資產,回籠了超百億美元資金後,百威英博對於百威亞太赴港上市的最低價的要求也就不再那麼高。如此,一個精心包裝的百威亞太,財務資料更加出色,股價也更容易被投資人接受,發行的股權數量也相應減少……如此再選擇上市,也就順利了。

只不過,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那就是剝離了澳洲資產後的百威亞太能否穩住按照最低發行價27港元/股的市場估值呢?

首先,澳洲市場儘管業績成長緩慢,但是,畢竟市場成熟,百威從中所獲得的營收/利潤也相對比較穩定。眼下將這部分資產剝離,百威亞太其他尚未成熟的市場一旦出現較大的營收波動,百威亞太的市場恐很難保持穩定。

其次,亞太地區,尤其是東亞、東南亞市場多數仍屬於新興國家,市場競爭格局、消費結構都屬於尚在塑造過程中。百威亞太看好近兩年這一地區快速成長的消費市場,卻也不應該忽視快速成長的本土品牌所帶來的競爭力,尤其是在價格方面的競爭優勢。

目前來看,百威亞太剝離澳洲資產,以便更方便地赴港上市更像是一場“賭博”。賭的是百威亞太在澳洲之外的市場能夠佔據足夠多的市場份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

華潤、青島佈局高階華,百威亞太未來股價恐波動

比較不幸的是,百威亞太這場“賭博”恐不會很順利地獲勝,至少在中國市場是這樣。

從百威啤酒在中國市場的產品結構來看,它走的是高階化的路線。而今年上半年,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等幾家在國內市場知名度較高的品牌生產商,他們的業績都很不錯,尤其是在高階啤酒領域,更是發展迅速。

2019年上半年,華潤啤酒披露業務資料,企業整體啤酒銷量較2018年同期上漲了2.6%。而受益於品牌重塑戰略,公司旗下的產品結構得到提升。2019年上半年,華潤啤酒中高檔品牌的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7%,並拉動啤酒整體銷售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4.5%。

同期,另一家品牌廠商青島啤酒的業績同樣很出色。在2019年上半年,青島啤酒實現銷量473萬千升,較2018年同期上漲了3.6%。其中,作為中高階主品牌的青島啤酒銷量增長較快,在2019年上半年,青島啤酒實現銷量236萬千升,同比增長了6.3%。

相比之下,百威英博披露的2019年上半年業績中,儘管收入增長了7.4%,但是其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下降了0.2%。市場份額增速放緩,甚至是萎縮,顯然不是一個好事情。

當然,向百威亞太發起挑戰的並不只是華潤、青啤。日前,重慶啤酒連續發出多個公告,表示明年將較大幅度地擴張烏蘇啤酒委託加工的數量,積極參與到市場競爭。百威亞太未來能否在華潤、青島等品牌的衝擊中保持其在中高階市場的競爭力,令人懷疑。

結語:

對於百威亞太而言,著急“圈錢”而登陸港交所,甚至為了能夠讓企業更快,更順利地上市,將一些成熟的市場業務進行出售。這種操作方式對於百威亞太而言更多地還是隻照顧到了眼前利益,而忽視了成熟市場的“穩定器”作用。

失去了“穩定器”的百威亞太,即便成功上市,恐怕也就很難在資本市場穩定發展。面對青島啤酒,華潤啤酒等本土品牌的競爭,百威亞太將迎來一番“苦戰”。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光學電子龍頭低位橫盤3年之久,季報預增845%,遭機構億元鎖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