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第三屆新時代資本論壇在北京舉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出席並演講——《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他主要觀點是A股30年來,一直牛短熊長的問題,暫停IPO(新股發行)也解決不了股市低迷的問題。關鍵還是機制原因,所以註冊制非常重要,牽一髮而動全身,起著帶頭作用。
一,為什麼非要搞註冊制?
註冊制是一種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稽核機制,其稽核的理念、文化和方式,與核准制有很大的不同,我認為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發行股票籌集資本,是企業天然擁有的權利,只要不違背國家利益和公眾利益,企業能不能發行,何時發行,以什麼價格發行,均應由企業和市場決定,這個理念和核準制是完全不同的。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證券監管部門對新股發行,調節奏、管價格、控規模的正規化。
第二,以資訊披露為中心,監管部門要以投資者的需求為導向,而不是以監管者的需求為導向,讓企業披露充分和必要的投資決策資訊,而不對企業資產品質和投資價值進行判斷,也不對發行人背書,更不是選秀和擇優,這一點和核準制又有很大的區別。
第三,各市場參與主體歸位盡責,發行人是資訊披露的第一責任人,真實、準確、完全首先是發行,你是第一責任人,你必須負責,中介機構比如說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承擔資訊披露的把關責任,必須把關。投資者自主做出決策,並自擔投資的風險,這就從根本上消除了監管機構和市場主體的博弈,變成了市場主體之間的博弈。
第四,實行寬進嚴管,註冊制與大力強化監管執法為基礎,監管部門重在事中事後監管,嚴懲違法違規行為,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這是註冊制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二,註冊制會導致股市資金壓力嗎?
有人擔心註冊制推行以後,新股會擴容,會導致市場的資金短缺,加大股市的下行壓力,這種擔心應該說也不說沒有道理,還是有一定的道理,事實上這個問題一直困擾我們市場多年,爭論也從未停息。
這個問題其實蠻複雜的,我認為涉及到股票供給和需求的理論,以及股票供求與市場穩定的關係,我覺得既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當然也是一個實際問題,實踐的問題,股票的供求不同於商品的供求,也區別於貨幣的供求,IPO、定增、再融資、限售股的解禁等看作的是股票的供給,股票的供給並不決定股市的中長期走勢,而股票的需求是多層次的,它要受到投資者對巨集觀經濟相關政策、風險偏好、資產配置、突發事件和心理預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所以股票的供給對需求的衝擊並不是直接對應的,中國長期以來股票供給受到嚴格的管控,總體表現為個股的估值偏高,即使在熊市期間,不少個股的市盈率仍然是偏高,即使非常IPO,價格終究也要回歸到價值。
三,9次暫停IPO為什麼救不了市?
我們已經經歷了9次IPO暫停,累計暫停時間超過了五年之久,這在其他境外股票市場是少見的,即使這樣,大家回過頭來看29年的股市發展,也沒有解決牛短熊長的問題,所以靠暫停IPO,靠控制IPO的數量,解釋不了股市低迷的問題。實證分析表明暫停IPO和重啟IPO,對股市沒有多大的作用,不能決定股市中長期的走勢,並沒有改變中國股市牛短熊長的狀況。
中國牛市持續時間293天,大概是十個月,每次牛市不到一年,而熊市平均持續680天,大約22.6個月,熊市持續時間是牛市時間的2.3倍,不是說IPO擴容造成的狀況,有更深層次的制度原因,體制機制上的原因,所以推進註冊制改革,不僅涉及到股票發行,而且事關重塑資本市場的環境,是一項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牽牛鼻子的工程,可以帶動和促進資本市場相關領域的改革,不搞註冊制,退市制度很難實行,監管的體制很難轉型,不搞註冊制,對違法違規的嚴懲,法律的修改就很難促進,投資者的保護也很難落到實處,所以註冊制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是起著帶頭的作用,對資本市場領域的改革有帶頭作用,不僅僅是發行。所以我認為這是打造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的必然要求,也是結果我們股市長期存在的體制機制問題是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