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儲戶問卷調查是央行1999年起建立的一項季度調查制度。每季度在全國50個(大、中、小)調查城市、400個銀行網點各隨機抽取50名儲戶,全國共20000名儲戶作為調查物件。
央行這個調查問卷的作用已經遠遠超出儲蓄儲戶本身,而成為觀察經濟金融投資特別是居民經濟活動和行為動向的一個重要指標。每一次公佈問卷結果都會引起很多分析思考,甚至成為決策參考。今年最引起注意的是居民投資意願創近三年新低。
在央行的問卷選項中,2019年四季度居民偏愛的前三位投資方式依次為“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理財產品”、“基金信託產品”、“股票”,選擇這三種投資方式的居民佔比分別為49.9%、20.9%、16.9%。偏愛投資股票的居民佔比跌至2016年四季度以來最低。
其實偏愛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接近50%是一個大問題。證明中國內地投資者避險情緒急劇升溫,而風險投資偏愛急劇下降。背後是對經濟預期不看好的體現。當投資者認為未來經濟不確定性增強,風險增大情況下,就會選擇投資國債、銀行等金融機構理財產品以避險。一個衡量指標就是國債收益率降下降,價格將上漲。
這與美國等地區情況恰巧相反。美國由於股市繁榮,經濟景氣度持續高,投資者避險情緒下降,風險投資偏好情緒急劇增長。這是美股2019年以來大漲的根本原因,也是近期納指連漲10個交易日的因素。
央行儲蓄儲戶問卷調查出這個結果、反映的是經濟執行中存在的不可忽視的大問題,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
偏愛投資股票的居民佔比跌至2016年四季度以來最低。這與A股行情相吻合,而與全球股市投資者相背離,背後折射大問題。股市一定是由巨集觀經濟面決定的,股市一定是巨集觀經濟狀況的晴雨表,除非你經濟資料有問題。道理並不複雜,因為上市公司是巨集觀經濟的微觀細胞,必然地、必須地反應巨集觀經濟形勢。
居民投資股市意願創三年新低背後是對股市自身以及經濟問題的預期反應。A股市場從2015年後半年到現在的行情,不可能提高投資者特別是個人投資者的投資意願。特別是近幾年的走勢以及IPO洪水,投資者不可能提高投資意願,也不敢投資A股。已經投資A股的資金,基本都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來。即使央行沒有這個問卷調查,一般人都能夠琢磨出來這個結果。央行問卷進一步權威性地確認了。
股市與中國足球差不多,到了痛下決心改革的時候了。一個大方向是徹徹底底地交給市場,讓市場機制完全徹底發揮作用行不?如果還是修修補補,監管者主要精力放在IPO審批上,放在管理指數漲跌上,就永遠走不出這個怪圈。對管理者來說,指數漲跌對你都是一樣的,因為它是市場機制的選擇。這個淺顯的道理怎麼就不明白呢?到底思想深處什麼在作祟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啊。
房價預期已經形成。居民購房意願是2017年一季度以來最低值。2017年一季度購房意願為23%,下降到2019年第四季度的21.5%。這個調查與居民感受和房地產現實狀況基本吻合。其實,最難能可貴的是城市居民房價不漲或者下降的預期已經形成。這個預期一旦不被破壞或者阻止打破,那麼城市房價下降的拐點最多再有半年(2020年年中)就會到來。
一個不祥之兆是年底房地產釋放的各路訊息中除了銀監會央行繼續堅決堵住各類金融資源進入房地產外,住建部門、地方政府、專家機構等都有危言聳聽要求放鬆房地產調控的強烈訴求。就看決策層能否頂住壓力,保持定力,把“房住不炒”原則堅持到底,這考驗著決策層智慧。
在這個關鍵時刻,央行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居民購房意願創新低,是一個很重要的決策資訊。最少可以說對於房子的恐慌性需求消失了,各類購買行為開始觀望推遲等待。這實實在在達到了需求迴歸理性的目的,著實難能可貴。
現在最擔心的是系在房地產利益鏈條上的群體,這些群體都是有話語權,離決策層最近的,以房價下降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這個老套的、老生常談的、貌似最有力的理由恫嚇決策者,從而達到全面放鬆調控的目的,使得房價重拾上漲而皆大歡喜。而至今系統性金融風險是個啥玩意,有誰見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