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貴州茅臺為首的白酒行業在2019年板塊漲幅翻倍,而且茅臺也會屢屢重新整理A股第一高價股的記錄,電子行業指數年內漲幅超過70%,僅次於白酒行業指數屈居第二,計算機行業指數大漲超過40%位居行業漲幅榜第五。指數大漲之下個股也是牛股輩出。卓勝微、誠邁科技、萬集科技等個股年內大漲超4倍,韋爾股份、聞泰科技、聖邦股份等多隻個股漲幅超過3倍。那麼,“科技+消費”會否繼續成為2020年熱點呢?其實,年末行情中給了我們另一種思路,TWS無線耳機概念也創造了新的概念牛股,如漫步者、雷柏科技等多隻個股漲幅翻倍,因此我們很可能面對兩種情況,一種是龍頭股調整後的機會,另一種是新概念、冷門股的崛起。

“減量效應”明顯,大漲題材要小心提防

生活中,大家都碰到過這樣的情況,門口早點攤的包子價格沒變化,但包子餡小了,原因是豬肉漲價;煎餅鋪的煎餅價格沒變化,但重量小了,原因是人工成本提高了;糕點鋪的小點心,價格沒漲,數量沒變化,但是每塊小了一些,原因是房租提價了。但對於消費來說,價格沒變化,就感覺,似乎一切也還可接受,能吃到的東西還是吃到了,只不過少吃一口了,假如價格高了,很多消費者就會覺得吃不起了,但實際上,這兩者並沒有太多區別。

​股市中,是否也有類似現象呢?其實,這就是指數的意義,A股近13年了,依然在3000點附近,會讓股民覺得,指數很低啊,未來空間巨大啊,買股吧。但實際上,個股之間差異巨大,尤其是很多個股的盈利空間很可能不增反降了(類似於前面提到的,價格沒變化,但消費者得到的東西少了;股市中對應的就是指數沒變化,但個股的回報率下降了)。

相比於2018年底,A股指數方面,滬指漲了15%,創業板等其他指數漲了30%以上,但我們可以看到“科技+消費”行業漲幅超過70%以上,白酒行業漲幅超過100%,很多個股漲幅翻倍,基本上這些品種是市場指數漲幅的3倍以上。這個也可以理解,畢竟市場資金是有超前預期的。美股也是類似,在多個市場週期中,指數漲幅和美股收益增長幅度的2倍以上,這意味著泡沫產生後,回撥再說難免。所以,我們也發現美股這10年牛市中,個股也是分化的,甚至蘋果都出現過區域性40%以上的大跌,震盪市行情的特點如此。

​科技股,概念股頻出,市場給予市場最大想象空間的,包括給大家挖掘過很多的科技牛股,六隻晶片股、2只軟體股、5G細分股等走勢始終不錯(《國家大基金一期、二期佈局半導體股思路與龍頭股研究》中對此作了梳理和總結),但也要提醒,如同5G行業的走勢,大起大落一樣,科技股炒作後也是最容易形成泡沫的,超高市盈率和股東減持因素也要提防,尤其是經歷爆炒過後,人多的地方踩踏也多,因此2020年,不是說“科技+消費”沒機會,而是我們不能以傳統思維模式,尤其是不能輕易碰大漲品種了。接下來,聊聊我對此方面的研究和要點分析,送出區分概念與實質科技股方法,以及對應的策略,兩個2020年博弈科技與消費的思路。

最新評論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女鞋第一股”4年關店1000家,卻13天10漲停!2萬股民躺賺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