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曾經有一句流傳甚廣的名言"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市場中講究的是預期,當預期改變的時候,實際最後的走勢也會有所改變的。

所以,預期是市場中主要的初始改變力量,預期——預期兌現——形成新的預期——再兌現。直到預期,再預期,甚至三次預期無法兌現之後,才會重新來尋找市場當中的力量。

在之前的文章當中,已經講過了,2018年底,對於A股2019年走勢的最終預判。"L"型,大約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情況了。

也曾解釋過,或者更形象的表述為"微笑曲線"。也就是中間低,兩邊高的結構。雖然距離年終收官還有一天的時間。不過,最終的結局,A股已經走出來了,就是一種型似"L"的狀態。

一條直線起來之後,指數維持較為長期的橫盤。當然,在去年11月的時候,也做過類似的預判。之所以,能夠提前做出這種預判更多的是依據,基本的市場格局和供求關係來決定,並不是在某一個時間節點,而是在長期的演變過程當中,已經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預判後續的中長期走勢。

要想分析未來先得了解過去的一年發生了什麼。

2019年有很多的事情發生,這些事情會改變未來A股的遊戲規則。所以,2019年是A股新生的一年。

1、 從巨集觀結構來說,是整個管理思路的轉變。

說到股市預期的問題。2018年最大的問題是股市的監管是不可預期的。更多的表現為"人治"而非"法治"的特性。沒有法的完善靠"人治",自然資金的預期具有相當的不確定性。

在2019年,市場的預期在逐漸修改,沒有"野蠻人"的定義,也沒有"妖精"的帽子。按照規則和法律來執行。

制度不完善,法規有缺憾,那麼就完善制度,修訂法規。依照規則辦事,這樣才能形成穩定的預期,資金才敢買股票。普通投資者也才敢跟進。否則,一個"害人精"下來可能就會有極大的損失。

這也是,多年以來A股市場期望達成的一種狀態。從監管者甚至高層的重視程度來看,已經達到了認知的高度統一。

同時,A股市場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所有的規則制定,制度完善當中的一部分。

2、 從"遊戲規則"來說,修訂後的《證券法》將在2020年實施。

註冊制和退市。這是我關注的《證券法》修訂當中的關鍵詞。相對於投資者保護和其他內容來看,這兩點對於A股生態的構建是最為關鍵的。

註冊制的試行,我認為主要的影響在三個方面:第一,股票結構上形成了明顯的"價值"驅動。上證指數長期處在3000點,常常被人詬病,而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於A股的上市公司難以形成優勝劣汰。從而浪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既包括,資金,也包括人力,管理,制度等成本。而吐舊需要納新。新多了才會替掉舊。市場開始真正的關注"獨角獸"企業的價值所在。

第二,"發審委"成為歷史,將監管者至於更"公平"的地位。發審委,在註冊制正式推出後,其功能也將失去。這也是"人治"體現的一部分。並沒有依靠市場的力量。而"稽核制"最大的缺點就是,權力的集中。上市公司的生殺大權,極大的利益纏繞其中,難免被人"定向爆破"。由此也形成了"權力尋租"的高發區域。而把"稽核"權力去掉之後,監管的職能也將更加的"乾淨"。

第三,中介機構的作用越來越大,責任陡增。市場的交給市場。"投行"將會成為券商發展的重要業務。也會成為財富管理之後的另外一個最重要的業務。能賺錢就要"擔責任"。所以,對於上市欺詐等行為,中介機構,包括審計機構和券商等,都富有巨大的責任。不只是為了上市而上市,而是為了讓"優質公司上市"。因為,這種懲罰對於個人和中介機構以及上市公司都承擔不起。

註冊制讓新鮮的血液可以更快的進入到A股市場當中,同時被淘汰的部分也需要有足夠的"速度"。這個速度就體現在退市上。

所以,這種情況下,"個人投資者"所面臨的個股的退市風險就更大了。對於資金量較小的投資者,追求平均收益就成了一個難題。對於優質的股票難以有效覆蓋,而同時即使覆蓋也很難獲得"預期中的收益"。

遊戲規則變了,"指揮棒"變了,利益點變了,大家的行為必然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3、 從投資者結構來說,機構投資者尤其是外資起到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在2019年投資有一個核心詞"北向資金"。但,啟示並非簡單的北向資金。回頭再來看是"機構資金"。

當A股市場面向全球敞開胸襟的時候,當三大指數將A股納入到指數計算當中的時候。註定A股新的篇章已經開啟了。

之前,A股牛市的形成,依靠的是國內的資金推動起來的。所以,M2的放水才是行情啟動的關鍵。沒有一個國際化的國家,金融市場是"封閉"的。利用外資推動市場的變革和拉昇股票指數是一個"常規"操作。

所以,我們要習慣用"國際規則"來辦事。當然,我們在規則制定和執行的過程當中也要注意,外資到來所可能引發的新的"監管"問題。

同時,機構投資者正在變得強大。這一點並不是由機構投資者本身決定的,而是散戶或者說"個人投資者",愈加發現自己正在被機構拋開。

根據某券商的賬戶統計,2019年全年盈利的賬戶也就是50%。至少有接近40%的賬戶在2019年是虧損的。

而多數的基金,尤其是指數基金則是盈利的。

2020年這種傾向會更加的明顯。投資者是需要儘快的適應,這樣的市場。"只賺指數不賺錢"也將會成為常態。

4、 科創板,閃電推出的啟示。

科創板的推出的速度非常快。而這種快也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這個速度體現出了幾個關鍵點:首先,是高層對於資本市場或者說股票市場的重視。這種對於融資,對於市場規則的認識和重視完全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所以,才有了科創板的閃電推出。其次,對於科技企業的"渴望"。不管是對於獨角獸還是"科創板",其戰略核心意義不言而喻。這是為了將來的20年甚至30年的競爭中打造"中國創造""中國專利""中國科技"的核心。第三,金融改革的力度超出想象。很多交易規則和交易制度是為"科創板"定製的。而這種定製也會推廣到其他的版塊當中。

科技週期已經不可阻擋,這種"低概率"的事情,是機構在玩兒的遊戲,多數的個人投資者是在碰運氣。

而憑運氣掙來的錢,最終一定會拼實力輸光。

5、 從貨幣政策來說,靈活和充裕是核心詞彙。

2019年貨幣政策的改革過程同樣迅速而有效。對於匯率而言,"7"成為了一個漲跌自由的符號,不再是必然需要保住的物件。升破和跌穿都由市場供求和預期來決定,去掉了這個心理負擔自然一身輕。進退自如。

另外一個是利率,在匯率市場化之後,利率也開始市場化,而且更加的靈活多樣。LPR,在臨近年終的時候,終於被"正名"了。不再簡單的通過利率和存款準備金調節市場,小步快跑,多種手段結合來調節,才有了目前開到的政策儲備。

而在2020年,通過MLF,SLF,中短期的逆回購等等措施,包括,小幅的降息都將在央媽的工具箱裡做好儲備,隨時可以拿來一用。

六、"我們贏了",這話就不專門來說了。大家都懂的。

還有兩個預判在這篇文章當中沒有體現出來。其中一個是對於降準和降息的判斷。在年初的時候文章中做出了一個判斷,最多兩次降準,基本不會降息。從實際來看對了一半,兩次降準是有的,降息雖然沒有降低名義利率,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基準利率",當降低了實際的利率。所以,只能算對了一半。另外一個,是關於貿易談判達成一致的時間,最初的預判是6月份,也就是中期選舉的時候,後來做過調整11月中下旬。也就是聖誕節採購的前夕。也只能算是對了一半,畢竟協議還沒簽。

說到底,看的還是政策的導向,而政策的調整,會導致市場中參與者的訴求發生變化,這種訴求的變化,又將影響市場的最終走向。

判斷的過程在於邏輯,基於對於2018年和2019年全年走勢的預判邏輯,從不同的方面對2020年的走勢來做一個整體性的預期。

以上這些,就是2020年的A股所面臨的背景,也只有在這種背景之下,才能更好的分析和預判A股明年的走勢。

我對於2020年的A股走勢有以下的一些預判:

1、 金融週期,科技週期,基建週期。

這是在10月份就提出的一個邏輯。2020年是金融大開放的元年。不管是期貨公司,基金公司當然最受益的是證券公司。在新一輪金融開放的週期之下帶來全面的盈利機會,這才算真的有些資本,在本土跟國際資本過過招了;科技週期自不用說,科技可以說代表的是未來30年甚至50年的國運。明年的科技股,而且是真科技股,依然會有不錯的表現機會。而基建週期,主要是對於明年經濟轉型期"保底"的預判。在經濟結構轉型的過程當中。經濟不能失速,其一隻要靠消費,但消費的股價已經在天上了。其二,是巨集觀去槓桿結束後,"投資"要跟上,基建的保證金降低就是前哨。所以,基建相關產品的需求會持續到至少第二季度結束。

2、 3600附近基本到位,3900應該沒戲。

3600點這個位置也不是隨便給的,有幾個條件,3600點以上就是2018年第一季度的高點3587的上邊了,基本上這個位置的大量套牢盤是需要消化一下的,而3300點是2019年的第一季度的高點位置。所以,2019年的第一季度高點就近在咫尺,比較容易拿下。但是3600點之後,大家都是獲利盤了,得考慮增量資金夠不夠。

所以,這個才是核心的問題。貨幣政策不會是大水漫灌的,只會細水長流。沒錢要造牛市太困難了。

而再看最近30年道瓊斯指數的漲幅,最高漲幅是1995年的33%。A股的長牛之路才剛剛開始,用力過猛的可能性不大。

3、 普漲在第一季度,最多不過6月。結構化才是核心。

結構化是近兩年和未來之後A股的核心走勢,伴隨著A股市場生態的改變,投資者結構,法律法規,監管思路,貨幣政策,發展週期等諸多的因素。

A股再走出來聽風就是雨的行情已經很難了。普漲之所以,在第一季度出現。主要的預判是"修復"。對於低位個股的修復,還有就是新的"社融"資金規模超預期的預判。

但,伴隨著後期經濟見底的確認。尤其是二季度之後,企業的業績也必然伴隨著分化,這種分化又將形成機構資金的額分化。

4、 2020年散戶會同樣艱難,"散戶機構化"愈加明顯。

大家說的"去散戶化"似乎有些殘酷,我把這種現象叫做"散戶機構化"。個人投資者原來的抄底,博弈的理念在2020年將遭遇更多的調整。

作為有史以來,A股第一次開始"慢牛"週期。對於投資理念的衝擊將會非常巨大。垃圾股的炒作,概念的炒作,殼資源的炒作,等等都將受到抑制。

原來依仗的私募,遊資的行為也將更加的"機構化"和"專業化"。所以,散戶的核心邏輯會遇到更多的"認知障礙"。

5、 ETF大行其道,成為投資標配。

買什麼基金是很重要的,如何來跑贏大盤,也很關鍵,那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ETF上做牛熊市或者牛市整理階段的"波段投資"。

所以,在2020年,ETF將會成為大家投資品種選擇的標配,即使年初沒有關注到,在年末的時候也會意識到這種變化。

早適應早受益。

6、 看報表,將成為個人投資者的必須技能。

伴隨著真正"價值投資潮"也可以說是"價值投機潮"的到來,個人投資者也得去看報表了。炒垃圾股的資金越來越少,機會也越來越難搞。

不再熱衷於題材的炒作,那麼自然得看懂,什麼樣的公司會受益,什麼樣的公司有活力。什麼樣的公司能夠長期經營。

報表中又藏著什麼貓膩。這些才是長期投資者的基本技能。

綜上,2020年會是慢牛市的開啟,也會是科技週期的元年,更將是金融改革的元年,舊的A股也將一去不返,新的A股,也將到來。

2020,十全十美的A股牛市,已然到來。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小心這些蹭熱點的股票!精選10只白馬股,助你度過年末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