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連續兩天大跌,這是市場給予貴州茅臺業績預告的迴應。通過這兩天的股價表現,你可以感受到,這份業績預告難言出色。
根據業績預告,貴州茅臺2019年度實現營業總收入約為885億元,同比增長15%左右;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05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5%左右。
雖然保持增長,但這是貴州茅臺近幾年來最差的表現。2016年、2017年和2018年,貴州茅臺的營收增速分別為20.06%、52.07%和26.43%;淨利潤增速分別為8.97%、61.77%和30.42%。
在“量價”受限、自營渠道表現一般的情況下,貴州茅臺略顯“失速”。自去年第一季度後,貴州茅臺就不再高速增長。2019年第一季度,貴州茅臺營收同比增長22%,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增速分別為11%、13%、12%。這一趨勢還將延續至明年。根據業績預告,公司2020年度計劃安排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10%。
毋庸置疑,貴州茅臺是A股確定性最強、最值得投資的公司之一。但我們也要客觀看待。作為一家“千億級”企業,長期保持30%左右的增速既不理性,也不現實。若低增速成為貴州茅臺的新常態,我們該如何看待其當下的估值呢?
/ 01 /茅臺的“量價”藝(ji)術
一直以來,貴州茅臺的業績提升,是“量價”共漲的邏輯。
過去10年,貴州茅臺的營收從96.7億增至736.89億,年複合增長率為25.3%;淨利潤從43.1億增至352億,年複合增長率為26.28%。這期間,茅臺基酒產量的增速在年化14%左右,出廠價的提價增速則在年化7%左右。
不得不說,“量價”是一門技術,一門很複雜的技術。
首先,供貨量不能太多。如果茅臺酒爛大街,對價格的衝擊勢必很大。2009年春節期間,貴州茅臺不提價,反而放量搶佔市場份額。但在春節結束之後,面對價格下行壓力,貴州茅臺宣佈開始控量。
對量的把控,貴州茅臺深有心得。受工藝等諸多原因,2016年—2018年,茅臺基酒產量分別為3.9萬噸、4.28萬噸、4.61萬噸,增長緩慢。貴州茅臺董事長李保芳在2019年多次透露,茅臺酒產能擴張至5.6萬噸後,將停止擴張。
對價格的把控,貴州茅臺就沒能那麼從容了。
售價不能太低。如果你能何時何地,以建議零售價買到茅臺酒,那麼茅臺酒也就失去了它的魔力。但售價也並非越高越好。市場先生是不講理的,茅臺酒流通價可不受茅臺控制,容易失控。泡沫越大,泡沫被戳破之後的影響也就越大。這一點,貴州茅臺在2012年經歷過,這是它所忌憚的。
理論上,保持穩定的溢價,市場對茅臺酒的需求旺盛,保證貴州茅臺每年銷量都能飽和,這種狀態是最完美的。但這僅限於理論,持續保持這一狀態極其不易。從貴州茅臺當下的境遇,你就能窺探一斑。
/ 02 /量價“受限”,茅臺失速
貴州茅臺本輪行情始於2016年。在經歷了塑化劑、八項調控等風波後,白酒板塊經歷了短暫的調整。2016年在“限量保價”策略下,茅臺酒價格開始回暖,需求也開始增加。
2016年—2017年,貴州茅臺業績上漲主要是因為銷量提升。
2016年,茅臺酒銷量2.29萬噸,同比增長15.76%;銷售收入367.14億元,同比增長16.39%。
2017年,茅臺酒銷量3.02萬噸,同比增長31.80%;銷售收入523.94億元,同比增長42.71%。
隨著銷量的提升,茅臺酒的銷量基本已經達到產能上限。由於工藝的原因,每年茅臺酒出廠的酒,是5年前基酒產量的85%左右。當然85%比例並非絕對,但總體來看相差無幾。
2017年銷量為2012年基酒產量的89.8%;2018年銷量為2013年基酒產量的84.38%。2014年茅臺基酒產量為3.87萬噸,理論上2019年銷量為約為3.23萬噸左右,與2018年實際投放量3.24萬噸相差無幾。這種情況下,2019年實際沒有多少增量空間。
2015年,貴州茅臺下調了生產計劃,基酒產量僅有3.22萬噸,對應2020年投放量更是有限。
產能瓶頸凸顯,貴州茅臺業績增長邏輯主要是提價。2018年,茅臺酒出廠價上調了18%。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隨著行情轉暖,茅臺酒的價格又陷入了瘋狂狀態。民生證券於2019年9月2日釋出的研報表示,“飛天一批價格持續上漲,達2500-2600元,再度突破歷史高位。”
在經歷過此前的泡沫之後,貴州茅臺對於酒漲價更加謹慎。2019年的主旋律不是漲價,而是降溫。貴州茅臺不僅加大對經銷渠道的管控力度,還加大了對商超、專賣店、電商等直面消費者的渠道的供給。
量價“受限”,貴州茅臺的自營渠道,也沒能撐起它的業績。
目前茅臺酒出廠價969元,指導零售價1499元計算,批零差價為530元。理論上,茅臺酒的出廠價和銷售價之間的差額是茅臺厚厚的雪坡,也是未來業績最重要的增長點之一。
雖然2019年貴州茅臺大刀闊斧,對渠道進行改革,也一直表示要加大自營供給量。但2019年前三季度,貴州茅臺自營收入只有31億元,同比下滑18%。自營渠道的推進,並沒有投資者想象中那麼迅速。
量價“受限”,投資者寄予厚望的自營渠道不給力,茅臺的業績增速引擎,難免失火。
/ 03 /我們該怎麼看待失速後的茅臺?
作為A股確定性最強、最值得投資的公司之一,貴州茅臺的業績是否會保持增長,並不需要我們擔心。
2000年以來,白酒已經經歷了三輪明顯的週期。看下來,白酒行業的格局,總結起來就一句話:鐵打的“茅五”,流水的老三。即便是“茅五”,差距也是越拉越大。
與2011年那波高階白酒普漲行情不同,本次茅臺酒價走出了獨立行情。2018年以來,五糧液和國窖1573價格相對穩定,茅臺酒則是翻了一倍。
當高階品牌建立時,無論是價格、經銷商體系、使用者心智等各個方面都極其強大。好的品牌,是能跨越週期的。更何況目前的茅臺酒價格,依然處於穩定階段。
2017年—2019年,茅臺基酒產量分別為3.6萬噸、4.28萬噸、4.96萬噸、4.99萬噸,處於穩步上升狀態。從投放量角度來看,未來幾年貴州茅臺的業績勢有充分保障。
只不過需要我們考慮的是,當“量價”邏輯失效後,我們還能不能寄望於一家千億級企業長期保持30%左右的增速。至少在李保芳看來,這既不理性、不現實,也是不負責任的。
若低增速成為貴州茅臺的新常態,其業績增速能否支撐當下的估值,這是我們應該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