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姚振華最終還是跟萬科說了“再見”。

目前寶能系持有萬科A的比例,已經低於5%。

巔峰時(2015年12月7日時),姚老闆旗下的寶能系合計持有萬科約27.59億股,佔總股本的25%,妥妥的萬科第一大股東。

從那一刻起,一場“商戰”已經無法避免。

嗯!簡單翻譯下:想做萬科的老闆,你姚振華還不配。

萬科不喜姚老闆,姚老闆也不是省油的燈,在2016年的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上,寶能提議罷免王石、鬱亮等10位董事,以及兩位監事。

不過最終該提案被萬科董事集體否決了。

後面的劇情,就是一出活生生的股權“宮鬥”劇,多方“勢力”在其中大顯身手。

從2016年到2017年夏天,華潤、安邦、恆大、深鐵,先後登場,試圖在這場股權戰中一爭高下。

最終,華潤與恆大退出,深鐵則以29.38%的持股比例,成為萬科新一任的第一大股東。(2017-09-30資料)

至此,戰爭的大幕緩緩落下。

在這場歷時數年的戰役中,失去萬科的大股東之位後,姚老闆一度被認為是輸家,但姚老闆隨後幾年的動作,讓那些看笑話的人尷尬無比。

在2018年4月,寶能系開始了第一次減持,之後僅用兩年不到時間,將25%的股份減持到了不到5%。

按照A股上市公司相關管理辦法,寶能系與散戶無異,就算後續減持也無需再披露。

但細心的人卻發現,姚老闆仍是這場戰爭中當之無愧的勝利者——經此一役,寶能系的利潤超過350億,無人能出其右。

除姚老闆之外,其他參與這場商戰的人也收益頗豐。他們當中的許多人,賺了這輩子都花不完的錢,睡著都會笑醒。

在“寶萬之爭”中,當時許多人都充當著吃瓜群眾的角色,對各種劇情不以為然。

現在寶萬之爭落下帷幕了,許多人才反應過來,原來在這場股權爭奪戰中,自己才是“最大韭菜”,因為房價已經漲到天上去了。

01

回顧“萬寶之爭”,大家會發現,所有的參與方沒有一個輸家。

萬科管理層、部分參股銀行、華潤、寶能、深鐵,甚至各路基金,所有參與者,均賺得盆滿缽滿。

根據萬科A早前的公告,寶能系首次買入萬科股票的時間為2015年1月。

從2015年1月30日到2020年1月7日,萬科的股價已經累計上漲178.67%。

在這段時間中,深圳地鐵、寶能、萬科管理層是收益最為豐厚的三個“玩家”,其中深鐵和萬科為浮盈,寶能絕大多數股份已套現。

深鐵浮盈超350億

深鐵手上持有萬科的股票,主要來自於華潤和恆大的股權轉讓。

2017年1月12日華潤退出萬科股權,將手中持有的19.60億股股份轉讓給深鐵,公告顯示,此次轉讓價格為371.71億元,對應的每股交易價格為22.00元/股。

轉讓完成後,華潤股份和中潤貿易將不再持有公司股份。轉讓前後各方持股情況如下,深鐵集團佔股15.31%。

2017年6月9日,恆大將手上持有的15.53億股(佔万科總股本的14.07%)轉讓給深鐵,總對價約292億元,每股轉讓價為18.80元。

經過兩次轉讓後深鐵以29.38%的股份,穩坐萬科第一大股東之位。深鐵在這兩次股權接手華潤、中潤和恆大轉讓的股權過程中,累計投入663.71億。

按照2020年1月7日收盤價,深鐵持有的32.43億股,對應的2019年12月20日股價31.76計算,深鐵所持有的萬科的市值為1029.97億。也就是說,深鐵目前浮盈369.26億。

寶能狂賺350億

根據萬科曾向監管部門舉報寶能,材料中的描述: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7月間,鉅盛華九大資管計劃累計持有萬科約11.42億股,買入均價約18.89元/股,累計增持總額約215.70億元。

除此之外,寶能系旗下的鉅盛華和前海人壽,在2015年7月到2016年8月的持倉情況如下。

鉅盛華買入9.26億股,買入均價在12.96~14.56元,累計買入資金120.03~134.84億。

前海人壽買入7.36億股,買入均價在13.22~1535元,累計買入97.26~112.97元。

三者相加可以算出寶能的買入成本在432.99億元~463.51億元之間。

我們再來看下寶能的減持情況。

2018年4月17日到2018年7月17日,前海人壽減持金額147.46億。

2018年7月24日,鉅盛華減持金額10.48億。

2018年7月27日到2018年9月11日,前海人壽減持金額112.4億。

2019年5月到12月,前海人壽減持金額142.22億元~155.75億元。

四次減持金額相加,可以算出寶能累計套現金額在575.44億元~603.46億元之間。另外目前寶能仍持有萬科5.65億股,按12月20日收盤價31.68元/股計算,市值為179億元。

若根據公式“當前盈利=減持金額+剩餘市值-投入資金”,可以推算出寶能在這過程中的盈利大概在291億元~350億元之間。

這還只是股價上的差異,從2015年到2018年,萬科還進行過三次分紅,寶能在這三年期間分別獲得25.62億元、29.19億元以及17.33億元的分紅利潤,累計分紅收益達72.14億元。

所以綜合來看,寶能在萬科身上的收益,超過了350億。

萬科管理層浮盈超150億

早在2014年時,萬科聯合部分銀行以及事業合夥人搞了“金鵬計劃”和“德贏計劃”。

萬科當時成立了“萬科事業合夥人大會執行委員會”,該執行委員會是萬科管理層經濟利潤獎金池的管理機構。

然後該管理機構“聘請”盈安合夥對經濟利潤獎金進行管理,盈安合夥則設立了“金鵬資管計劃”,加槓桿買入萬科股票。

公開資訊顯示,設立金鵬資管計劃的深圳盈安財務顧問企業(有限合夥)由珠海市盈安財務顧問有限公司出資成立,珠海市盈安財務顧問有限公司則由深圳市盈安財務顧問有限公司更名而成,深圳市盈安財務顧問有限公司(早期年報中記錄的辦公地址是深圳市鹽田區大梅沙環梅路33號萬科中心大樓5樓)由上海萬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

上海萬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1999年由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成立,是萬科管理層的資金中樞,旗下的公司四通八達,有的通向金鵬管理計劃,有的通向德贏資管計劃,有的通向祝九勝任董事長的深圳前海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有的則通向萬科的地產專案,其董事馬星參股或者參與管理的公司有的也通向萬科的地產專案。

另外,據《經濟參考報》報道,“金鵬計劃”和“德贏計劃”這兩資管計劃都是萬科的股東,並與萬科管理層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絡,且高管存在交叉任職的情況。

不過萬科對此一直持否定態度:

2018年2月13日時,萬科在深圳大梅沙萬科中心召開2018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迴應了媒體質疑和上交所問詢,宣稱金鵬和德贏資管計劃獨立運作,跟萬科沒有關係,後來此事就不了了之。

那麼萬科設立的這幾個管理機構,究竟賺了多少錢呢?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12月15日時,“金鵬計劃”與“德贏計劃”合計佔万科總股本比例為7.79%,合計持有8.61億股。

2015年12月萬科的股價在11.61附近(假如這就是兩個計劃的持股成本),其持有市值為99.96億,同樣按照1月7日收盤價31.76元計算,“金鵬計劃”與“德贏計劃”持有市值變成了273.45億,賺了173.5億。

02

從上面所列資料可以看出,萬寶之爭,最大的贏家是深圳地鐵、寶能和萬科管理層。

不過兩者的盈利還是有很大區別,深圳地鐵賺到的錢是賬面的,屬於浮盈。而寶能都是實打實的賺到口袋了。

寶能是目前為此,全域性參與了“萬寶之爭”,又順利“出局”的,獲利最為明顯的一家。

姚振華再一次像我們詮釋了一個道理:只要跟對了趨勢,怎樣都能成佛。

這麼評價姚振華,不是沒有沒有道理的,姚振華確實善於“抓住時代的大趨勢”。

時間回到2015年。那年,各大佬創業口號喊的熱火朝天,又是O2O,又是網際網路+,又是虛擬現實,不亦樂乎。

但之後的一波股災,給了大夥一響亮耳光。10個創業的,活下來一家就已不錯。

唯獨姚振華,深諳市場“規律”,一直堅定的充當著一個炒房者的角色。

2015年開始,深圳房價抬頭,敏銳的姚振華嗅到了氣味,開啟了“豪賭”之路。

姚振華把前海人壽募集來的巨量資金,大手筆押在了房地產上,並且大膽加槓桿。

A股市場的萬科,對他來說,是最適合的標的。萬科股權分散,規模雄厚,具備了資本運作的典型特徵。

如果能吃下萬科,那自己將執掌一個地產帝國,如果不能,那也能大賺一筆。

事實證明,姚振華沒有選擇錯,他雖沒能吃掉萬科,但還是如其所願,在萬科身上賺得豐厚收益。

時代造就了姚振華,是因為他選擇對了趨勢。

過去二十年,正是房地產的二十年。在過去20多年的時間裡,中國房價只在1999年和2008年出現過兩次輕微下跌,過去26年的時間中中國房價上漲了8.5倍,平均每年上漲9%。

房天下資料顯示:

北京從1999年的4771元/平,到2019年的60846元/平,上漲了12.75倍。

上海從1999年的3176元/平,到2019年的51000元/平,上漲了16.05倍。

深圳從1999年的5004元/平,到2019年的51187元/平,上漲了10.23倍。

廣州從1999年的4761元/平,到2019年的31575元/平,上漲了6.63倍。

武漢從1999年的1876元/平,到2019年的16870元/平,上漲了8.99倍。

成都從1999年的1800元/平,到2019年的13086元/平,上漲了7.27倍。

.....

在這個大趨勢背景下,買房的人賺了,房企賺了,爭奪房企股權的人也賺了。現在看來,這是一幅皆大歡喜的盛況。

但若從另一個更長遠的角度來看,有兩類人將輸得最慘:一類是買房的剛需一族,一類是做實體企業的。

對剛需族來說,當房價上漲的速度遠高於工資上漲速度,那麼買房就成了一種奢求,現在的房價尚且要“掏空六個錢包”,當房價繼續上漲,那以後呢?

除了剛需一族外,受損最大的就是做製造業和實體企業的人,過高的房價,使得製造業經營成本越來越高,利潤越來越薄。

2009年時候,一個在深圳寶安區做模切輔料的曾老闆,租了2500米廠房,租金10元/平方米,一下子能籤4年。現在的租金漲到了27塊,合同只能籤2年。曾老闆現在想要搬遷,但不知道去哪裡。

同樣還有老闆徐某,2013年的時候,他在深圳寶安西鄉黃田村,以16元/平方米的價格租了廠房,但一年後,房東就毀約,因為周邊租金都漲到30元/平方米了。房東寧可賠2個月的違約金,也不願意再租給他。

徐某隻好搬到靠近深圳的東莞大嶺山鎮,但家住寶安西鄉的徐某,因此增加了上班的通勤時間、減少了陪伴妻兒的時間。

上面提到的是現實生活中實打實的例子,我們再來看下巨集觀資料,中國製造業已經連續多年保持低位,至今都還沒走出寒冬。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公告,中國工業增加值近幾年增速在6%左右,低於中國GDP的增速(2018年是6.8%,2010年是10.4%),工業佔GDP的比重也由2014年的43%,下降到2018年的40%。

炒房子省心又省力,又有超高的回報率,而做實體企業實在太辛苦,同行業競爭還那麼激烈,那誰還願意做實體?

03

當中央定調“房住不炒、脫虛入實”後,有些人開始心虛了。

我作為一個爾爾福斯,都能明顯感受到,這兩年房子漲幅已經大不如前,對於姚振華這樣的大佬來說,又豈會不知。

在掌舵萬科無望後,姚振華一邊從萬科大舉撤退,另一邊正忙著打造著自己的“汽車帝國”。

2018年3月2日,在觀致汽車的經銷商大會上,姚振華承諾,從2018年開始,寶能集團每年將投入100億元用於觀致汽車新車研發,連續投入5年。

在2019年年初,姚振華在寶能集團高管會議上表示,10年內,寶能汽車行業的收入要佔到集團收入的一半。

寶能目的真是造汽車嗎?就像寶能這麼多年也沒真正造過房子一樣,相比之下,寶能更擅長炒買炒賣,而不是做實體。

寶能對外宣稱的汽車生產基地有6個,加起來一算,總佔地面積超過了8900畝,相當於592萬平方米,總產量是290萬輛。

這是什麼概念?當時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廠面積是86萬多平方米,規劃50萬輛新能源電動車,寶能的面積是特斯拉的6.8倍。工信部規劃的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銷量也才200萬輛。

這波操作,跟當初想要吃下萬科的氣勢如出一轍。

有人質疑說,姚振華如此大手筆砸錢,並非真想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有所造樹,這裡面造勢成分要遠大於實際行動。

一方面,整車製造業是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具有資金投入大、回報時間長等特點,現今國內車市又暫時處於下行狀態,這樣的鉅額投入寶能能堅持多久?

另外,寶能從未公佈產品、供應鏈、品牌、運作模式等更多細節上的東西,但其規劃的產能,甚至比工信部規劃的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總規劃還要多。

姚振華“大開大合”的種種操作,我習慣性地把這稱之為“套路”。

姚某就是時代大趨勢下的一個“攪局者”,在過去房地產為王的時代,姚振華攪局萬科。在未來科技為王的時代,姚振華攪局了“新能源”。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有趣,從一個風口,到另一個風口,總會有各種故事發生。姚振華在談笑風生中,早已把大筆錢財放進了口袋,管你們說他是逃亡也好,撤退也罷,你們在乎面子,姚某在乎裡子。

對於寶能這樣的攪局者,能否在下一次科技風口中,披著鎧甲,踩著祥雲勝利歸來,就只有他自個清楚了。

© 往期回顧

THE END

文 | 村長♂

最新評論
  • 1 #

    我百思不解,為什麼王石主管期間,萬科盈利能力和分紅派息方案如此之低,造成股價6~8元每股都沒人問津。而野蠻入侵後,股價上漲到30多元每股,這是為什麼?

  • 2 #

    萬科管理層輸了,給姚老闆摘了桃子。

  • 3 #

    姚老闆一定無登華山,所以做不了萬科老闆。

  • 4 #

    從始至終姚老闆都是按規則做事的,是監管者讓股市變成一潭死水。

  • 5 #

    大鱷博弈的炮火下,散戶則是哀鴻遍野

  • 6 #

    沒有寶能,萬科管理層是不是要把萬科還穩定到15以內,等外資來買?

  • 7 #

    最終是駙馬爺拿下吧

  • 8 #

    賺的股民,基民,社保的錢。

  • 9 #

    這是對資本市場的諷刺,即然上市為什麼不允許別人收購,沒有規矩的市場永遠不會成熟。

  • 10 #

    某些大企,無視市場規則,老子地盤老子做主。

  • 11 #

    套現才是真金白銀,其他的都是浮雲!

  • 12 #

    看都掙到錢了,誰虧了呢

  • 13 #

    這個人早晚抓起來,離那扇門越來越近了

  • 14 #

    恆大褲子掉了沒說?

  • 15 #

    資本家最後是要吃人的?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漲至盡頭,大跌將至,你該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