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據“IPO早知道”訊息,繼阿里巴巴於去年11月正式在港二次上市,攜程、網易於近日傳出與港交所討論二次上市事宜後,百度也於近日對赴港二次上市進行了內部評估。

2019年11月26日,阿里赴港二次上市,這注定是一件震動整個投資界的大事。根據普華永道統計,2019年香港以募集總額3155億港元,在全球IPO中蟬聯第一,其中阿里巴巴募資約1012億港元,佔香港IPO市場當年募資總額約32%。

也就是說阿里港股上市一個多月就募集了130多億美元。換個思路,如果沒有阿里在年底的二次上市,那港股別說蟬聯第一,IPO融資規模不及國內A股都會是大概率事件,畢竟A股2019年也實現了2533億元人民幣的IPO融資。

所以阿里和港股的相互成就是非常明顯的。受到阿里的刺激,國內中概股們早已經蠢蠢欲動。港交所市場主管姚嘉仁近日表示,近期中概股就來港第二上市的查詢明顯增加。

對二次赴港上市動心思的公司顯然不少,百度只是其中之一。

不過比較有意思的是,如果百度赴港二次上市成真,那麼“BAT”這三家傳統三巨頭就將在港股完成極具戲劇性的首次會合。

百度赴港上市沒有阻礙

百度之所以能得到這個好機會,實際上有賴於兩大基礎:

第一,中概股在美國上市,一般發行的都並不是真正的證券,而是美國存託憑證(ADR)。作為一項經典的金融制度,ADR有許多優秀的特性,包括很高的流動性,不僅存託憑證之間可轉換,也可與其他證券互換,阿里在港股上市之後,定下的轉換比例就是1份ADS可以轉換8股港股;

第二,在小米登陸港股之前,截至2018年4月,港交所進行了一系列顛覆性的改革,其中有三項改革目前已經開始產生了巨大影響,分別是——放開同股不同權的限制,允許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允許中國內地企業以第二上市形式在港掛牌。

港股更發放、更包容的態度,為其在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年蟬聯IPO融資規模世界第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更重要的是,這些改革切中了很多國內公司的痛點,為他們提供了一個非常理想、同時也很優質的融資渠道。

舉例來說,因為放開同股不同權限制,小米得以順利赴港上市;因為允許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很多未實現收入的生物公司和醫藥公司紛紛湧向港股市場;而允許中國內地企業以第二上市形式在港掛牌,則為阿里回港上市鋪設了決定性的制度基礎。

阿里赴港上市給雙方帶來的共贏效果,不必過多贅述。實際上,根據港交所上市條例的規定,與阿里同樣有機會赴港二次上市的公司並不少。

條例最大的限制在於:首先必須在高階市場(紐交所、納斯達克或倫交所)作主要上市,且市值不少於400億港元,或市值至少100億港元及最近一年度收益至少10億港元。

而目前符合這些標準的中概股有30多家,再考慮到“據港交所的《上市規則》指引,申請人應屬於創新產業公司”這一限制,證券時報估算符合條件的新經濟公司大概有21家。包括之前提到的網易、攜程,也包括京東、51job、還有最近很吸睛的B站等等,當然也包括百度。

所以百度赴港二次上市,實際上不存在什麼障礙。

赴港上市也是大勢所趨

實際上,對於符合標準的中該股來說,赴港二次上市也算是大勢所趨。

2019年以來,赴美IPO的中概股明顯減少,2019年10月初,據路透社報道,納斯達克收緊了中國中小企業IPO的限制,申請的通過時間也拉長。幾乎同時,彭博社援引三名訊息人士稱,美國政府考慮採取措施,讓在美股上市的中國公司退市。

訊息傳出之後,當時中概股市場大受震盪,連一向被市場青睞的阿里,也一夜之間蒸發掉了235億美元,這也成為阿里回港上市的一大推動原因。

雖然此後納斯達克CEO阿德納·弗裡德曼表示“特朗普政府收回了那份宣告,也就是說專門限制中概股的舉動是不被考慮的。”但這句話看起來更像欲蓋彌彰。

2019年12月7日,(SEC)美國證監會和PCAOB(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釋出聯合宣告——《關於審計品質和監管獲取審計和其他國際資訊的重要作用宣告——關於在中國有大量業務的美國上市公司當前資訊獲取的挑戰討論》。

該宣告稱,如果重大的資訊障礙持續存在,對美國上市公司採取補救措施可能是必要或適當的,過去的補救措施包括是施以更嚴格的信披要求,以及施加更多的新證券發行限制。

與該檔案相對應的是,PCAOB網站詳細列出了224家遭遇審計障礙的上市公司名單及審計機構,這224家機構中,就有大量中國公司在列,包括阿里、百度、京東等網際網路公司,還有生物科技、教育、醫藥等公司。

對中概股來說,美股市場的風險越來越大,赴港二次上市成為了不錯的分散風險途徑。但是百度回港上市有更多的顧慮,其實也很容易理解。

友誼小船早已翻,“BAT”只剩下“AT”

騰訊已經在港股盤踞了15年多,阿里也已經順利登陸港交所,如果百度也回港上市的話,那“BAT”就真的“整整齊齊”了。

不過當前再提起“BAT”時,難免會讓人覺得比較尷尬,畢竟早已經名不符實。

從市值來看,百度1月6日的市值為471億美元,位居中國網際網路上市公司第五,但是從規模上來看,百度的市值只有騰訊的1/10,阿里的8%。

而從營收來看的話,百度2019年前三季度一共實現營收785億元人民幣,排除京東,也能佔到網際網路上市公司的第三名,僅次於阿里和騰訊,但從營收額來看,百度的營收規模實際上不及騰訊的1/3,也達不到阿里的1/4。

從“BAT”的發展態勢和投資版圖看,百度也越來越跟不上阿里和騰訊的發展步伐。

百度錯失了移動網際網路紅利是業界共識。但百度到底是如何錯失紅利的,那就各有各的說法。從比較直接的角度來看,有兩大原因:

其一,移動網際網路帶來了的一個直接變化,就是各個不同的APP開始打造自己專屬的流量池,搜尋引擎的流量入口作用被大大弱化,直接導致百度的廣告收入不斷銳減,其廣告收入先被阿里、騰訊超越,然後又被位元組跳動後來居上。

其二,移動網際網路的“移動”字首,就是這個時代最大的特性,其中移動支付是最關鍵的盈利要點,但是百度顯然並沒有抓住這個要點,除此之外,O2O大潮中也蘊含著不少機會,但是百度也並沒有抓住多少機會。

O2O大戰的最終勝利果實屬於戰鬥力極強的美團,和支援美團的騰訊,更屬於越來越不差錢的阿里,阿里造出“新零售”的概念,收購餓了麼,又用資本堆出一個“哈羅出行”,確實算是線上線下兩開花。

意識到自己已經徹底錯失機會的百度,很快就調整好心態,鼓起勇氣承認現實,從2017年開始,不斷的收縮戰線,凝聚核心競爭力。

2017年把百度外賣賣給餓了麼,對當年如火如荼的“單車大戰”毫不動心,2018年又把手中餓了麼的股權賣給阿里,讓阿里可以全心全意的對付美團,2019年拋售手中攜程的股權,慢慢也從酒旅行業抽出手來。

百度一系列動作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穩住核心的資訊內容板塊,並且在技術積累優勢明顯的AI領域不斷押注,不說在萬物智慧互聯時代打個翻身仗,起碼也要穩住自己的頭部地位。

但不管是在騰訊和位元組跳動的壓力下穩住內容核心,還是在虎狼環伺下推動AI取得進展,“燒錢”始終都是無法避免的。而百度,很害怕燒錢。

百度怕燒錢

百度害怕燒錢,首先是因為自己沒賺多少錢。

2016年的醫療事故,至今仍對百度產生著持續的負面影響,當年廣告收入約佔百度總體收入的91.46%,但廣告收入增速在多種因素綜合影響之下,已經降低至0.76%。

2014年到2018年廣告營收變化

2018年,陸奇從百度離職,在蒸發掉900億元人民幣市值的同時,也讓正在改革中的百度顯得有些手足無措。

在百度2018年春晚灑出9億紅包,整個春節灑出19億元現金的情況下,2019年第一季度,百度的銷售、一般和管理費用激增至61億元(9.02億美元),同比增長93%,近乎漲了一倍。

這直接導致整個2019年,百度的盈利壓力都非常大。問題是,春節紅包貌似對百度的作用並不大。

早在2014年百度APP的日活就突破了1億,2018年11月日活突破1.6億,紅包發完之後,2019年3月百度APP日活僅增長至1.74億人,截至2019年9月,百度的日活堪堪突破1.89億。

相比之下,抖音並不搞這個,但是2018年1月日活突破3000萬,2018年11月日活破2億,2019年12月,抖音使用者破4億。

所以2019年百度受到來自位元組跳動的壓力,其實是有增無減的。反應到財報中,可以明顯看到,截至2019Q3百度的各項利潤表現,都很難令投資者滿意。

2019年前三季度百度的各項利潤表現

2018年百度的廣告營收為819.12億元,總營收1022.77億元,這也是百度發展史上的最高值。

以百度前2019年前三季度573.28億元的廣告營收,和785.29億元的總營收來看,2019年百度的總營收應該可以超過2018年,但是廣告營收肯定不及2018,總體的利潤表現實在很難讓人產生樂觀估計。

資本寒冬中,大家對風險格外敏感,都捂緊了錢袋子,對於一家盈利能力有所衰弱的公司,投資自然會更加謹慎。

可怕的死迴圈

所以百度也就陷入了一種非常難解的困境中,賺不到錢,市場缺乏熱情,所以融不到錢,融不到錢也就沒法投入更多的資金拓寬盈利渠道,更加賺不到錢,這是一個死迴圈。

2017年陸奇加入百度之後,百度的戰略收縮體現在方方面面,其中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百度發行的票據不再只用於“一般公司用途”,還被用於“償還現有債務”。可以看出百度本來就揹負著巨大的債務壓力。

而在2018年的三輪融資之後,春節紅包依然讓百度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巨大的財務負擔讓百度焦頭爛額,2019年9月底百度拋售攜程股票,套現10億美元,能明顯看出百度的焦慮。

在這之前的2019年5月16日,為了提振市場表現,百度公佈的10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有效期至2020年7月1日。

拆東牆,補西牆,百度這個裱糊匠真的不好當,又不得不努力掙扎。

歸根結底,因為百度已經在過去錯失良機,現在也非常難熬,熬過眼前難關,依靠在人工智慧上的領先地位,就可以贏得美好未來的憧憬成為了支撐百度堅持走下去的精神支柱。

百度2019年前三季度營收結構變化

可以看出在2019年,百度依然堅持在新的營收模式上作出了更多的探索,試圖進一步降低廣告營收佔比,降低對廣告營收的依賴。

但是這樣的話,問題又回到了原點。新的營利探索,都是吞金巨獸:

DuerOS驅動的小度智慧音箱依然還在智慧音箱市場上打價格戰;

阿波羅(Apollo)的自動駕駛汽車離大規模市場化應用差距過於遙遠;

雲端計算市場上,百度雲的IaaS市場份額增速倒是挺快,已經成長為中國第四,僅次於AWS。問題是份額佔比8.2%依舊還是個位數,比起阿里雲45%,和騰訊雲18.6%仍然只是個零頭,增長壓力下,降價補貼還是必要手段;

愛奇藝可能是百度這十年來業務孵化最大的亮點,同時也可能是百度目前明面虧損最嚴重的專案,2019年前三季度累計虧損78億元,只比燒錢造車的蔚來少燒8億元,鉅虧之下,愛奇藝和騰訊聯合搞了一個“套娃收費”,為會員漲價做試探,結果惹來使用者強烈反彈。

百度為了維持局面,為了投資未來,已經是在不斷的砸鍋賣鐵,未來的前景當然很誘人,問題是這個未來有多遠?

在網際網路寒冬中,這一問題讓人感覺格外棘手。

回港上市,可以給百度帶來更多破局助力

提起網際網路寒冬,很多人都會聯想到20年前的網際網路寒冬,也確實有很多的相似點。

在2000年,以技術股為主的美國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遭遇重挫,股指不斷下滑,網路經濟危機全面爆發。到2000年9月21日,納股指數跌至1088點,創下了3年來的最低紀錄,靠風險投資為生的大量新興網際網路企業遭受滅頂之災,整個網際網路行業愁雲密佈、寒氣逼人。

中國網際網路的先行者們,同樣受到網路經濟泡沫破裂的煎熬,上古三巨頭新浪、搜狐、網易經營慘淡,新生的阿里、百度、騰訊融資艱難,大量的入行者被清算退出。

不過可以看到,這一次的網際網路寒冬,遠沒有達到上一次那樣慘烈的程度。而在這次寒冬中,百度表現出來的嗅覺和反應能力,都顯得異常敏銳。

在2017年年底,王興還斬釘截鐵地說,“如果我們想上市立刻就可以上市,但這不是最好的選擇”。2018年美團點評就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在美團上市前後,從騰訊到知乎,各大網際網路廠商的裁員訊息絡繹不絕,甚至綿延至今愈演愈烈。市場上到處都充斥著缺錢的聲音,P2P爆雷不斷、債券違約、私募產品逾期、各領域投資頻率也在不斷下降。

而百度收縮戰線,精簡開支的動作,從陸奇2017年初加入百度時,就正式開始了。所以熬過這次寒冬,對百度來說可能並不難。

事實上,從2019年三季度財報釋出之後,百度的股價和市值就在緩慢恢復,這也可以理解為市場對百度這段時間的努力,大體上是認可的。

1月8日,百度對AI體系進行組織架構升級,表明百度對AI技術的商業化應用,已經釐清了全盤思路。

百度將原來AIG(AI技術平臺體系)、TG(基礎技術體系)、ACG(百度智慧雲事業群組)整合為“百度人工智慧體系”(AI Group,縮寫為AIG)。新AIG包含技術中臺群組(TPG)和智慧雲事業群組(ACG)兩大群組組成,智慧政務、智慧醫療、智慧金融、智慧客服與營銷四大業務板塊升級為四大事業部。

而百度小程式月活突破3億的訊息,也表明了百度在移動應用生態方面的追趕,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伴隨著市場對百度的信心不斷上升,回港上市的收益將會越來越大。

雖然2018年李彥巨集曾表示對港股興趣不大,但今時不同往日,如果回港上市對百度來說已經變得惠而不費,那百度肯定也逃脫不了“真香”定律。

最新評論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股市收盤後現重大利好,歷史資料預示:春節後A股望火箭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