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這兩天的幾個新聞,真的要連起來看才行。

上不去的A股

先是今天早上10點鐘左右公佈的資料,2019年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9%,增速比11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

這個速度相當不錯了。可以看下下圖,和全年的資料比較一下。

12月是全年同比增速第二高的月。

這個訊息還是有些作用的,訊息放出後,指數立馬抬了一波。然後開始萎靡。

大概10:26的時候,央行公告稱,為維護春節前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開展了20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2.65%。

說白了就是節前再給大家放點水,防止大家春節前小錢錢不夠用。正常操作,但也算小利好吧。

指數又振奮了一下,然後又開始大幅萎靡。

這兩波我都用箭頭畫出來了。趨勢還是很明顯的。

你看這兩天都多少利好訊息了,不是高規格籤協議,就是社融超預期。

這些資料在1年前都是不敢想象的。那時候各種資料糟糕,各種外部形勢嚴峻,大家感覺都要崩潰了。

所以股市也探到了2400的歷史大底。

但現實證明,市場先生就是個極端的神經病患者,要麼過度悲傷,要麼過度亢奮。

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巴菲特導師本傑明格雷厄姆90年前講的。可見經典的投資思路永不過時。

過於悲觀的2400點顯然是不合理的,僅一年時間A股就收復了失地。

但到今天就面臨一個新的問題:A股沒有後勁了,對各種利好訊息的反應非常平淡。

所有資料都修復了一遍,協議也簽了,A股的節奏卻是,提振、萎靡、再提振、再萎靡、繼續提振、繼續萎靡,就是上不去。

原因在於啥呢,就到了我們的下一個財經資料。

下不來的倉位

市場上很多機構都有統計基金的持倉情況,比如基金持有的股票倉位。

大家的統計口徑不太一樣,但結果是一致的。截止2019年底,公募+私募基金的股票持倉比例都處於歷史較高水平了。

(公募+私募基金股票倉點陣圖)

比目前股票倉位比例還高的,歷史上只有一次,就是2015年。

也就是說,所有機構都拼了,把股票倉位提升到了近乎歷史最高水平,但結果並不咋的。A股就頂在3100點來回浮動,上不去了!

這裡面其實是有合理解釋的。

當基金的股票倉位較高時,也意味著它們能購買股票的增量大大減少。而基金作為市場重要的參與者之一,當其購買力不足時,股價也就失去了很大一部分上升的動力,市場便可能回撥。

以至於還有人總結出了一個「88魔咒」。中國證監會規定,股票型基金的股票倉位下限為80%,上限為95%。

這就產生了一個歷史規律,當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倉位超過88%之後,他們的增量購買力大幅下滑,市場回撥的概率就比較大了。

天風證券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月10日,普通股票型基金倉位中位數為90.5%。

但還有更通俗的解釋,就是市場上根本就沒有增量資金了。

大家可以問問身邊的親朋好友,絕大部分人都是倒在07年和15年牛市的巨幅回撥以及中間的長熊中。很多人傷亡慘重,身心俱疲,從此告別股市。

2020年到了,大家都在總結過去10年、20年、30年取得的一系列偉大成就。但是實事求是地講,在一輪輪的傷害後,中國投資者的思路大多還停留在近乎100年前的1920年。

那是格雷厄姆生活的時代。在美國民眾的心目中,華爾街是一群遊手好閒的騙子。股市充滿了投機、內幕訊息和下一波崩盤,債券和土地才是最好的投資品種。

不要說民眾了,連政府都不相信股票投資。那時候諾貝爾基金會只被允許投資債券,以致於入不敷出,諾貝爾獎也差點夭折。

雖然讀這篇文章的大多數人都已經拜倒在了價值投資的門下。這些說法在我們看來是無稽之談。長期持有股票,成為優質公司的股東,並分享公司的利潤,必然是最佳的選擇。

但不得不承認,這才是100年前的美國和100年後的中國社會的主流聲音。

躲不過的規律

當然了,美國人民後來還是把大部分資產都放在了股市中。

也不是因為美國人民多會愛學習或多會算賬,以致於人人都發現了價值投資的真諦和美妙之處。畢竟美國普通人的數學那麼差,除了上班就是休假,他們哪有這個本事。

說白了,就是「財富效應」。當人們發現,任何一次股市崩盤,拉長曆史看,都是微不足道的。而股市的財富效應遠遠超過樓市和債券時,自然會把大部分錢放到股市裡。

這和美股牛不牛沒什麼關係,這就是經濟規律。

事實上,不管是西方國家還是東方國家,是儒家文明還是基督文化,股市牛還是不牛,只要股市存在的時間足夠長,人民就會把大部分錢放在股市裡。

我本來對年前這一波還是有一點期待的。年前這一波非常關鍵,如果持續上漲,股民和基民就能賺到錢,信心也倍增,就會有「財富效應」。

一個大家族,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在接下來的春節裡,股市「財富效應」的故事才能在酒足飯飽後發酵,必然會利好節後市場。

還剩下4個交易日,A股指數還有些回撥,成交量又縮回6000億,這事現在看希望不大了。

好了,說最後一個新聞。國家統計局釋出了2019年12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價格變動情況統計資料。

一線城市,掛牌量減,房價穩定;二三線城市同比漲幅持續回落。

而我終於欣喜地看到北京的一手和二手房價不再是下跌了,而是有所上漲。其實統計局這資料是有所失真的,實際情況是北京的房價只能算是有所企穩。

因為北京房價跌了三年,實在是跌到不能再跌了。在2015和2016年的一波大漲後,北京人民對自己房子的期望值是很高的。一上來掛牌價很高,結果根本沒人看。

在中介的各種勸說下,不斷降價,即使是一開始掛6、7百萬的剛需房,至少要砍掉50萬才有人看。最終成交價比原始掛牌價低100萬是常態。

各位別幸災樂禍,讓你們當初炒房,最後房價崩了吧。其實,所有城市最後都會步北京的後塵。

有些三四線城市會比北京慘得多。新房都賣不出去,二手房誰來接盤?

但是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北京人民暫時因為房產減值導致財富有所縮水,但他們會再次成為全國人民裡先富起來的一幫人。

這個故事其實已經在美國發生了。

大家都說美國貧富差距在拉大,但其實從1950年到2007年,富人和窮人財富增長速度的差別不是很大。

直到2007年次貸危機發生後,10%最富有的美國家庭率先走出困境,家庭資產迅速創新高,而50%最窮的美國家庭徹底一蹶不振了,財富水平甚至回到了上世紀60年代的水平。

原因就在於富人和中產階級的資產分配更加均勻,房產的佔比很低,而窮人的房產在總資產中的佔比超過60%。

所以,北京人民雖然暫時失去了物質財富,但獲得了精神財富。

三年時間足以讓北京人民發現,原來政府真的敢不保房價,讓房價連續陰跌三年,而且跌個20%也沒崩。痛定思痛,窮則思變,如果樓市不靠譜,那就只能學習著配置股市和債市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交易市場中最重要的八字箴言,我們該如何踐行,句句發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