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貝因美一度是中國產奶粉行業的老大,但隨著出生率下降和經營管理層內耗、出走,貝因美在引入外資股東後卻每況愈下。現在牛散和國資都已進場,貝因美會在何時迎來一場重組?

全文約3800字,預計需閱讀8分鐘

原標題:《在水井坊套現2.5億的牛散正在建倉什麼股票?》

消費股與科技股是今年機構抱團的主線,我們看到貴州茅臺、滬電股份等已經創出歷史新高,成為今年街知巷聞的大牛股。

只是今年以來並非所有消費股都被機構投資者臨幸,其中A股中的嬰幼兒奶粉股貝因美,就缺席了這次消費升級的大牛市。

在國內嬰幼兒出生率不斷下降的背景中,2018年貝因美並沒能靠主營業務扭虧,反而是靠通過其他經營收益實現盈利。

保殼之後的貝因美,淨利潤依舊出現虧損。8月28日晚間,貝因美披露上半年業績報告。

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12.96億元,較上年同期12.32億元同比增長5.16%,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22億元,同比暴降1527.62%。

01

按理說,一家主營業務時運不濟的上市公司,應該會被投資者嗤之以鼻才對,但是就在貝因美披露2019年的中期業績之後,貝因美卻像是成了香餑餑。

另外在9月16日的業績說明會上參與的單位當中,出現了有浙江國資委背景的浙江省發展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顯然浙江省國資委是有心的觀察貝因美這隻在A股屈指可數的嬰幼兒奶粉股,而貝因美也在尋求轉型升級變更了公司經營範圍。

新增“技術推廣服務,自有房屋租賃,健康管理(不含診療),日用品銷售,經營進出口”等業務。

究竟浙江省國資會不會入股貝因美,目前仍然是未知之數,但有一位牛散卻已經在去年建倉了貝因美,現在正在陸續加倉當中。

這位牛散叫朱照榮,他在2018年第三季度成為貝因美的前十大股東,獲得5,749,500股,按照當季度的均價算,耗資28,517,520元;

在2018年第四季度,朱照榮繼續增持2,152,900股,按照當季均價算耗資10,592,268元;

在2019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繼續增持,分別購入487,800股與2,565,500股,分別耗資約2,931,678元與17,445,400元。

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朱照榮已經耗資約5948萬元持有貝因美10,955,700股,市值達到74,279,646元。

比起呂志炎還有林園等資本牛人,朱照榮十分低調,他的事蹟並不為人所知。

但只要我們對他最近的投資行為做一下統計,便會驚歎於他的盈利收益。

02

朱照榮在2015年股災時刻逆勢建倉水井坊,按照水井坊在2015年第二季度的均價12.59元來算,朱照榮買入6,565,406股水井坊,耗費成本約8265萬。

那是牛散朱照榮在水井坊身上最大的一筆投入,雖然朱照榮在此後對水井坊進行過幾次增持。

比如在2015年第三季度增持了4,922,461股,按照當季均價來算是耗費了1922萬元;

在2016年第一季度增持2,070,100股,按照當季均價來算耗費了2157萬元;

在2017年第二季度增持了671,615股,按照當季均價來算耗費了1614萬元,以上均不及第一次所投入的多。

如果要問朱照榮在建倉水井坊之後最大的那筆投資,那必定是在2018年的第三季度,依舊是股災時間逆勢增持。

朱照榮在2017年第三季度退出了水井坊的十大股東名列,也就是說當時至少減持了6,099,969股。

但在2018年第三季度朱照榮又重新出現在水井坊的十大股東名列,至少增持了1431211股,按照2018年第三季度的均價來算至少耗費了6854萬元。

將幾次增持的成本相加,我們便能算出朱照榮在水井坊這隻股票上至少投入了2.3億元。

而根據資料統計,自從朱照榮建倉了水井坊之後,朱照榮累計做了9次減持。

截止到2019年第二季度,朱照榮已經在水井坊上套現了2.52億元,似乎朱照榮並沒有賺取太多利潤。

但不能忽視的是,在2019年第二季度末朱照榮依舊持有3,746,060股水井坊。

按照第二季度末的股價來推算,市值達到1.9億,可以說等著賣的全部都是利潤。

假如不是同名同姓的巧合,可以認為,在水井坊身上套現至少2.5億的朱照榮,已經在把戰線轉移至貝因美。

這次朱照榮能否再創佳績呢?貝因美與水井坊有什麼相似之處麼?值得我們詳細觀察。

03

貝因美與水井坊一樣都是馳名國內的消費品牌,據說水井坊的歷史可追溯到元末明初,其遺址直到 1998 年才被考古家們重新發現。

歷經元、明、清三代,憑藉其巨集大的規模、悠久的歷史、儲存完整而被譽為“中國白酒第一坊”,是國寶級文化遺產。

在2013年,水井坊被國際知名烈酒企業帝亞吉歐收購,成為A股首家被外資控股白酒公司。

再來說說貝因美,靠速食米粉發家的貝因美,在2001年喊出“國際品質,華人配方”口號,推出貝因美奶粉,吹響了貝因美進軍奶粉市場的號角。

憑藉早期建立起來的強大的銷售網路,貝因美很快在嬰幼兒奶粉市場開啟局面。當年,貝因美總銷售金額一舉突破億元大關。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貝因美是當時是少數未被檢測出三聚氰胺的國內知名品牌奶粉企業之一,從此之後貝因美走上高光時刻。

依靠產品的美譽度,貝因美 2011 年至 2013 年間的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以 13.76%、28.44% 的複合增長率上升。

AC 尼爾森資料顯示,到 2014 年,貝因美的市場份額已達到 7.4%,超過了伊利、飛鶴等中國產品牌,是彼時當之無愧的中國產奶粉老大。

2015年迎來了國際知名乳企恆天然的要約收購:恆天然乳品(香港)有限公司,通過要約的方式,以18元每股的價格向市場上收購了貝因美18.82%的股份,成為貝因美的第二大股東。

帝亞吉歐收購水井坊是為了藉助白酒切入中國市場,同樣地,恆天然投資貝因美,也是為了能夠憑藉這位曾經的中國產奶粉老大,在國內的嬰幼兒奶粉市場中分一杯羹。

但事與願違,正是帝亞吉歐入主水井坊、恆天然入局貝因美之後,水井坊與貝因美的經營都出現了問題,業績大幅倒退甚至披星戴帽,被警示退市風險。

04

水井坊在2013年出現虧損,當年淨利潤虧損1.52億,經營利潤虧損1.59億,2014年水井坊繼續爆虧,經營利潤虧損2.96億,淨利潤虧損4.18億,於是被ST。

無獨有偶,貝因美在2015年中期業績就披露了虧損的業績,儘管2015年下半年實現盈利。

但在接下來的兩年貝因美卻虧得一塌糊塗,2016年爆虧7.72億,2017年更是鉅虧到10.6億,最終也是難逃披星戴帽的結局。

比較水井坊與貝因美鉅虧的原因,無一例外都是因為外資入局後,巨集觀環境發生變化,管理層動盪銷售渠道失控,從而導致經營情況越來越糟糕。

2012年“三公禁令”出臺,白酒行業步入寒冬,由於水井坊的降價幅度不夠吸引,導致了產品大面積滯銷。

由於產品滯銷,二三級代理商紛紛撤離,而區域總代理也因款貨糾紛不斷撤離。迫於無奈,帝亞吉歐唯有空降水井坊的管理層取消區域總代,大力發展直銷模式,但這個時候,卻出現了神祕的超級總代。

所謂的超級總代由四川全興川泰酒業有限公司運作,受水井坊原大股東全興集團的控制,據說產品售價甚至比水井坊為直營設立的分公司價格還低。

由於水井坊在各地的銷售人員,大多聽命於水井坊曾經的控股股東原全興集團,而非外資股東帝亞吉歐,導致了銷售體系出現衝突的局面。

銷售體系衝突的局面直到2014年才出現轉機,當年來自全興時代的董事長黃建勇主動辭職,同時也帶走了260多位中乾和銷售精英。

雖然會讓市場擔心,但此舉為帝亞吉歐重新搭建銷售模式掃除了障礙,讓ST水井在2015年扭虧為盈成功摘帽。

從水井坊的例子中可見,行業基本面只是影響上市公司的外在因素,公司管理層內耗才是影響上市公司正常運營的核心因素。這種情況同樣發生在了貝因美身上。

2012 年前後貝因美的輝煌,要歸功於貝因美的“八大金剛”——八個可以在各地呼風喚雨的大區銷售經理。

但 2015 年之後,“八大金剛”紛紛出走,貝因美頹勢漸現。導致昔日骨幹出走,新人來了難以融入的人才斷層現象。

看看貝因美應收賬款激增的情況,我們能夠想象經銷商與貝因美的關係是多麼惡劣了,賣出去的貨都收不回現金,為後來鉅額的資產減值損失埋下伏筆。

05

現在貝因美的主營業務實際上還沒發生改變,還不能與扭虧後的水井坊相提並論。似乎現在還不能對貝因美太過樂觀,但我們還是能從最近的新聞中看到一些希望。

2018年11月22日晚,貝因美髮布公告稱:經銷商持股計劃已取得明顯進展。據悉,貝因美公司的經銷商持股計劃,是創始人謝巨集復出後提出的“六重戰略”中“重建渠道”的重要落子。

該計劃已於2018年11月13日成立,募集資金合計1500萬元,存續期限1年。截至公告當日,該計劃已通過二級市場以集中競價方式買入公司股票288.26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2819%,購買均價為5.15元/股。

繫結經銷商利益是不少優秀企業的做法,例如格力電器的股東中就有經銷商的身影。

同樣的奶粉企業的後起之秀澳優乳業也給經銷商發行了期權,所以說通過持股計劃繫結經銷商的利益對貝因美提振業績是有幫助的。

除此之外,記得在今年的6月30日,發改委印發《中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方案》,其中的第九條是這麼寫的。

鼓勵各地通過企業併購、協議轉讓、聯合重組、控股參股等多種方式開展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併重組,淘汰落後產能。

這難免會讓我們聯絡到,貝因美是不是在進行聯合重組?要知道去年受讓貝因美5.09%股權的長巨集基金,其主要出資方正是善於進行資產重組併購的長城國融。

並且貝因美與長城國融還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擬通過資產管理、併購重組、股權運作、價值管理等專業手段,優化企業資源配置,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升級,促進企業內涵價值提升。

從最近的跡象來看,貝因美的重組或許是缺少一個有能力的牽頭人,貝因美集團與恆天然都想著盤活資產。

但有能力盤活資產的或許只有國資,只是目前國資所佔有的股權比例也就5.09%,國資或許需要更大的比例。

這可能能解釋為什麼貝因美的管理層在保殼之後仍然無所作為,淨利潤依舊出現虧損,甚至香港恆天然還披露減持計劃,上演一場分手大戲。

要知道,假如貝因美的股價太高,第二個國資入局的成本就更高了。

目前貝因美的股價已經跌落至5.2元左右,與長城國融的成本價已經十分接近,在去年長巨集基金受讓時的協議價格是5.46元。

究竟浙江省國資委最終會不會入股貝因美,貝因美能不能順利重組,暫時還不得而知。

這應該是看好貝因美的投資者在賭的前景,也是朱照榮等牛散下注將近6000萬所賭的未來。

領取福利、合作、諮詢請加小富( v17angel )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黃金價格繼續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