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是央行應對經濟衰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然而在通常狀況之下,降息往往不能直接解決經濟衰退的風險,而只是將衰退向後拖延並減輕衰退對經濟的衝擊。
一、降息並不能解決經濟衰退風險。
第一,降息在經濟週期面前相對無力。
在每一輪經濟衰退週期到來時,美聯儲都會採取降息,對經濟的下行趨勢予以干預,然而在很多情況下,降息的干預對於經濟下行並沒有太強的扭轉作用。我們可以對比格林斯潘,在1995年和1998年的兩次預防式降息,對於經濟的干預效果。1995年在經濟下行剛露端倪的時候,降息成功扭轉了經濟下行趨勢,並且將經濟重新推向了增長;而在1998年,降息非但沒有能夠對經濟的下行趨勢進行逆轉,反而推高了風險泡沫,使在2000年到來的網際網路泡沫破裂中,衰退對於經濟的衝擊更大了。
這是因為經濟週期出現波動的根源是勞動力市場的問題,在經濟增長週期當中勞動力市場分配的不均導致了經濟增長週期向下行週期的轉變,而降息雖然能夠從通脹和資產價格的升高上對生產端有一定的拉動,然而卻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勞動分配的結構。因此降息在真正的經濟週期到來之時,往往只能夠延後經濟衰退的到來,卻不能扭轉經濟週期。
第二,降息無助於緩解風險。
在美聯儲的降息面前,美股風險似乎被短暫的化解了,因為降息預期能夠有效拉起市值,讓美股能夠維持現有點位,保證投機資金不迅速撤出,引發風險爆發。
然而降息並不能解決美股的根本性風險,因為每股現有的結構性,風險來自於美股的增長與經濟增速相脫軌,美股並沒有從經濟增長中獲得動力,而是由回購拉動的虛假增長,因此,美股下跌的空間非常大。
那麼如果要解決美股的風險,就要讓經濟較大幅度增長,對美股進行支撐;或者是讓美股回撥與經濟面相互承接。而降息既沒辦法讓經濟在短時間內上升有,反而推升美股市值,因此無助於解決美股風險,反而是擴大了風險。
二、降息帶來的風險隱患。
第一,推升風險泡沫。
最近有一種新的說法叫做格林斯潘氏失敗,實際上對於格林斯潘進行的兩次預防式降息,有很多種分析。特別是將格林斯潘在1998年進行的降息和2007年次貸危機前的降息對比可以發現,這兩次降息都是在衰退真正到來之前進行的預防式降息,在經濟下行初露端倪的時候,就已經對經濟進行干預了。
然而在這兩次經濟增長末期的降息中,都是推升了資產價格泡沫,讓美股風險加劇、槓桿率上升、債務風險隱患積累導致在真正衰退到來之時衝擊更為嚴重。
第二,透支未來寬鬆手段。
另一個問題在於,雖然更早的降息時機有可能對,衰退有更強的預防作用,然而提前降息,卻可能透支未來美聯儲降息的空間,導致在真正衰退之時,美聯儲無彈藥可用。因為如果不考慮負利率的選擇,降息到0就是極限,那麼寬鬆是有限度的,如果降息開始的越早,那麼未來降息週期結束的也就越早降息手段也就窮盡了。
在降息結束之後,美聯儲可以採取非常規貨幣手段,比如量化寬鬆繼續釋放流動性,然而在降息到零之後,流動性的泛濫會導致流動性陷阱出現,這意味著寬鬆手段效果會大大折扣。
這也就是說,在經濟週期到來之際,降息非但不能扭轉經濟週期,反而會在經濟週期的背景之下,產生更多的泡沫和風險,加重衰退帶來的影響。
三、既然降息無用,美聯儲為何要降息?
第一,延緩衰退,等待機會。
最簡單的例子是,在現有降息預期持續釋放的背景之下,美股風險暫時不會爆發,並且低利率環境有助於改善美國企業的融資環境,延緩企業債危機的出現。根據目前美國的經濟情況陷入衰退還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如果能夠暫時延緩美股和債務風險的爆發,則將有效的延緩衰退的到來時間。
如果在這段時間之內,美國經濟迎來了一次突如其來的經濟增長點或技術革命,則將帶來新的增長動力,使美國經濟從此走出衰退的風險。雖然這是一個比較小的概率事件,但是對於央行而言,在經濟下行時採取有效的手段進行干預,博取這較小的概率,是央行的應有職責。
第二,幫助經濟更快走出衰退。
一方面降息帶來的融資環境放鬆以及通脹和資產價格的推升,有可能引發投資的一元上升,從而為潛在的經濟增長點提供更有效的支撐,如果潛在的經濟增長點出現爆發了,如2009年的頁岩氣革命,就將把美國的增長重新帶動,使經濟更快走出衰退。
另一方面,在財政的刺激之下,經濟衰退能夠更快的恢復正常,而財政刺激需要貨幣寬鬆的有效支援。在08年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債務上限的重新提升和美聯儲的量化寬鬆相互配合,事實上,只有貨幣手段和財政手段相互協調,才能夠有效的刺激經濟。
綜上,目前世界經濟已經進入了週期性下行的軌道,在經濟週期到來之際,美聯儲的降息並不能有效的對經濟週期進行逆轉,並且反而可能推升風險泡沫。不過,降息是央行在經濟下行時進行干預的唯一選擇,並且有可能延緩衰退,以及帶來衰退的更早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