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失前蹄。
作為超級獨角獸的收割者,軟銀這次卻意外栽了跟頭。
美國時間9月30日, WeWork釋出宣告稱,將向SEC正式撤回招股說明書,並推遲公司IPO。
身為全美第二大估值的獨角獸公司,WeWork最終的結局卻並不圓滿。隨著公司估值一路下滑,WeWork現有估值僅為100-120億美元左右,較年初時估值470億美元相比,已大幅縮水三分之二。
外界普遍認為,WeWork上市擱淺背後凸顯了以軟銀為代表的投資方的意志。後者為其單一最大股東。
據伯恩斯坦分析師指出,平均來看,軟銀持有WeWork股票的成本為240億美元。如果該公司以100億美元的估值上市,軟銀持有的股份將承擔大約60%的賬面損失。
顯然,這是以軟銀為首的投資方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此前,在盈利遙遙無期的情況下,燒錢、價格戰、搶佔市場、估值暴漲、上市成了軟銀系創業公司近乎一致的發展路徑。
不過,資本市場不總是風和日麗,也有波譎雲詭的時候。
對此,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邁克-威爾遜(MikeWilson)稱,WeWork首次公開募股的失敗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威爾遜表示,投資者已經表明,他們不再願意為過度投資買單。在此之前,美國股市一直在為沒有實現盈利的IPO支付令人瞠目的估值。
10月2日,惠譽最新將WeWork評級下調至CCC+,前景展望負面。
軟銀連栽跟頭
回過頭來看,今年8月14日才遞交招股書的WeWork短短兩月內便經歷了過山車般的際遇。從解僱創始人及其親友、到估值暴跌,再到閃電中止年內IPO計劃。
WeWork在招股書中曾表示,“我們才剛剛開始”。但未曾想到,計劃中的IPO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據悉,公司原本打算募集30億美元的資金。
此前,從2017年8月~2019年初,軟銀及其願景基金累計向WeWork砸下了近百億美元。而WeWork自2010年成立以來至今年初的總融資金額是130億美元左右。可見,軟銀正是其最大的金主。
想當初,2017年軟銀剛剛組建願景基金,孫正義和WeWork創始人Adam Neumann第一次見面時這樣對他說道,“在戰鬥中,瘋狂比聰明更好。”他覺得WeWork還不夠“瘋狂”,他認為WeWork的估值可以值“幾千億美金”。
作為孫正義口中的“下一個阿里”,軟銀對WeWork也一度給予厚望。1999年,孫正義與馬雲交談後投資了阿里巴巴。而阿里巴巴在2014年上市後,也為孫正義帶來了鉅額回報。 之後的日子裡,孫正義想要複製這次成功。
正是有了軟銀的資本助力,WeWork開啟了瘋狂的擴張模式。成立9年來,WeWork在全球已經涉足29個國家,111個城市,總共528個WeWork大樓。而且,計劃立即進入另外44個城市,最終定位全球280個城市。
不過,據公司招股書披露,WeWork近年來其實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16年~2018年,WeWork營收分別為4.36億美元、8.86億美元和18.21億美元,分別淨虧損4.30億美元、9.33億美元和19.27億美元。
今年上半年,WeWork營收是15.35億美元,但依然淨虧損9.04億美元。可供參照的是,2018年同期,其營收為7.64億美元,淨虧損7.23億美元。
10月4日,又有外媒報道稱,在IPO推遲之後,WeWork的領導層告知員工,裁員最早將於本月開始。初步計劃的裁員人數大約為 2000 人左右,部分業務部門可能會整體裁員,裁員人數大約佔WeWork 總人數的 16 %。截至到 2019 年 6 月,WeWork 在全球範圍內員工總數大約為 1.25萬名員工。
事實上,除了前途不明的WeWork之外,作為軟銀願景基金的第一筆重大投資,Uber上市後也表現低迷。
根據Uber上市招股書所披露,軟銀在2017年11月聯合其他財團,參與到Uber G-1輪融資中,投資額度在10-13億美元之間,投資價格為每股48.77美元,同時,軟銀向Uber當時現存股東和員工提出每股32.97美元的收購意向。
有投資人算了一筆賬,作為Uber最大的股東,軟銀旗下願景基金目前已經面臨超過6億美元投資損失。
上市前,其在一級市場的估值曾達到720億美元。二級市場上,Uber自今年7月以來,公司股票便處於持續下降通道中。
截至10月2日,公司股價創再度創下上市以來的新低,盤中探底至28.31美元,當天報收29美元。截至4日終盤,公司總市值已大幅縮水至504億美元。較公司上市時最高市值相比,蒸發近四成。
傳滴滴股東欲出逃
對此,有知名投資機構負責人直言,WeWork的負面蝴蝶效應會非常慘烈,對中國很多泡沫獨角獸公司的影響,將是致命的。
顯然,對同樣有著軟銀投資背景的滴滴出行來說,這些都不是什麼好訊息。二級市場上,自Uber和Lyft的首次公開募股以來,其股價迭創新低亦加劇了滴滴出行的估值壓力。
滴滴出行成立於2015年,由兩家競爭對手的打車應用程式合併而成,目前已從包括軟銀、阿里巴巴、騰訊、蘋果和中國人壽在內的眾多投資者以及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公司籌集了超過200億美元的資金公司。
最初,軟銀與阿布扎比的國有基金一起於2017年向滴滴投資了40億美元,彼時其估值為560億美元。滴滴出行迄今已籌集資金227億美元,是所有網約車創業公司中最多的。由於滴滴在2016年收購了Uber在中國的業務時達成協議,因此Uber擁有滴滴15%的股份。
據悉,一位知情人士說,一位中國投資者最近在二級市場上出售了部分滴滴股票,估值約為400億美元,而另一位美國投資者試圖以43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其股票,但找不到買家。不過,目前尚不清楚投資者打算出售多少倉位,或者這些投資者最初以什麼價格購買股票。
但後來發生的兩次殺人案件,滴滴遭遇了空前的信任危機。受此影響,滴滴順風車下線,至今還在整改沒有重新上線,謀求上市的訊息也就沒了後文。
另據公開資料資料顯示,滴滴在2018年虧損了近109億人民幣,下半年虧損68.6億人民幣。2018年虧損的擴大,部分原因是遵守新法規的成本增加。並且,有媒體報道稱,今年年初,滴滴公司還解僱了約2000名員工,佔其員工總數的15%。
高盛(GoldmanSachs)分析師在6月份有關全球乘車行業和其他出行業務的研究報告中說:“儘管我們將新出行視為長期的巨大機遇,但實現這一目標的路途並非直線。” “短期內,競爭、法規、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巨集觀問題都是主要風險,而長期技術發展可能會改變市場增長和競爭地位。”
“在我們看來,為沒有實現盈利的企業提供慷慨資金的日子已經結束了。”威爾遜稱,“這是一場激烈的擠兌,但對任何東西給予極高的估值都不是好主意,特別是對那些可能永遠無法產生正現金流的企業而言。最具投機性、定價最不合理的市場領域已經開始崩潰。”
威爾遜還表示,這意味著科技企業和其他高增長軟體類股將面臨困境,並將給整體市場帶來壓力。
可見,對滴滴出行來講,更大的考驗還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