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中國網際網路正式進入ATM(阿里巴巴、騰訊、美團)時代。

剛剛,美團點評(03690.HK)又創出歷史新高89.5港元/股,總市值突破519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727億元),僅次於阿里巴巴(30110億元)、騰訊控股(27677億元)。

將時間拉長,美團點評的“牛市”貫穿了整個2019年。1月3日跌出40.25港元的最低價之後,美團一路飆升,截止到今日收盤,累計漲幅已高達122.5%。

美團點評周K線圖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美團3名創始人(王興、穆榮均、王慧文)分別持有A類股5.73億,1.26億股及3640萬股,合計7.36億股。按照最新市值來算,美團CEO王興的持股市值已高達571億港元。

而最大的贏家,無疑是騰訊。作為美團點評第一大股東,騰訊持有B類股10億股,佔比高達20.14%,均為上市前參與美團的融資取得。以今日收盤價計算,騰訊持有的市值已高達894.5億港元。

另外,紅杉資本持B類股佔比11.44%,持有市值亦高達593億港元,其他投資者共計持股53.75%。

回顧2019年美團股價走勢,不難發現,市值飆升的發動機,正是兩份亮眼的財報。

曾經的“虧損王”,突然盈利了

2018年9月,美團點評登陸港股,上市之初便嚐到了資本市場“殘酷”:

上市僅僅4個交易日,便遭遇破發;3個月,美團股價自74港元/股,一路跌至40港元,險些腰斬。

令資本市場避而遠之的是,2018年美團淨虧損金額高達1155億元。而2019年以來,美團漸漸展示出了“逆風翻盤”的姿態。

2019年第一季度,美團的經營虧損收窄至13億元;

2019年第二季度,經營淨利潤達8.8億元,首次實現整體盈利。

美團的財報將主營業務分為3塊:外賣、到店/酒店/旅遊、新業務。

其中,外賣業務無疑是美團營收最重要來源:2019上半年,外賣業務營收236億,佔總營收的56%;到店及酒旅營收97億,佔總營收的23%;新業務貢獻營收86億,佔總營收的21%。

外賣業務仍是營收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但絕對增加額、增長貢獻率都出現下滑。

回顧美團的發家史,本以團購業務起家,積攢到了第一波“線上流量”,便開始涉足酒店、旅遊業務,謀求變現。2015年的40億營收中,“到店、酒店、旅遊”貢獻了94%。

從2016年開始,外賣業務迅速崛起,在營收中的比重從2015年的4%一路提高到2018年的58%,而“到店、酒店、旅遊”的收入佔比跌至24%。

2019年7月27日,王興高調在微博中表示,美團外賣單日完成訂單數量突破3000萬。

半年送出 37 億份外賣,一份只賺4毛錢

回顧2018年全年,美團累計完成64億筆外賣交易,交易金額達2828億元,同比增長65.3%。2019年上半年,美團外賣完成37.48億筆交易,總交易金額1687億元,同比增長36.5%。

由總交易金額、成交筆數,便可以探究每一單美團外賣的交易金額。2017年平均每單交易金額為41.8元,2018年44.2元/單,2019年上半年達45元/單。

同時,根據美團財報中的外賣業務收入,可以計算美團外賣的變現率=收入/交易金額。

可以看到美團外賣的每單交易金額、變現率都在緩慢提升。美團財報披露,配送距離3公里以上的外賣訂單逐漸成為主流,這也意味著給騎手的費用要提高,因此美團向商家收費也將相應提高。

據美團披露的外賣成本構成,其中外賣騎手成本約佔總成本的95%,其餘5%包含頻寬、網站維護、客服、折舊攤銷、支付處理等支出。

2019上半年,美團外賣的成本達191億元,其中外賣騎手的成本高達177.45億元,以37.48億筆外賣交易計算,每單外賣需要支付給騎手4.73元。

因此,可以將美團外賣拆解到每一筆訂單,2019上半年的資料是:交易金額45元,美團獲得6.3元的營收,每單毛利潤僅1.17元。

若再考慮網站/APP維護、客服、折舊攤銷、支付處理等費用支出,假設分攤總費用的45%,每一筆美團外賣的淨利潤僅有0.4元。

但,2016-2019上半年來看,美團外賣的單筆毛利潤正在提升,尤其是第二季度,外賣的毛利率從第一季度的14.4%,飆升至22.3%,遠超市場預期。

據機構人士分析,未來2-3年,中國外賣行業的整體規模仍在上升,因此,美團外賣的訂單量、交易金額增長勢頭仍在。

但未來美團外賣最大的掣肘在於騎手成本,中國勞動力成本仍在不斷提升,且配送成本佔據了外賣總成本的95%。

美團的"現金奶牛":到店、酒店、旅遊

據美團的財報顯示,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美團外賣的交易使用者數高達4.23億,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8%。

外賣,成為了美團所有業務的最大流量入口。依據“高頻帶動低頻”的網際網路邏輯,外賣正在持續為美團真正“現金奶牛”業務:到店(到店+酒店+旅遊),提供流量。

據美團的財報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美團到店業務的收入52.45億,毛利46.6億元,毛利潤率高達88.8%。

可見,自2016年以來,美團的到店業務毛利率均保持在85%的水平,堪稱美團的“現金奶牛”業務。

美團到店業務收入分為2部分:交易佣金與線上營銷服務。其中,佣金主要是從商家交易金額中抽成;而線上營銷服務,則是為入駐的商家提供曝光、流量,而收取廣告費。

這與阿里巴巴的模式非常類似,都屬於平臺型業務,成本低,且具有網際網路規模效應。相比於外賣業務,美團的到店業務基本上是躺著賺錢,這也正是美團未來的想象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平臺型業務的最核心的關鍵點便在於,流量。而美團的到店業務流量,正是來自4.23億的外賣使用者。

市場估算稱,“十一”期間每天網上訂住的酒店數量大致在500-600萬間夜規模。而美團的資料顯示,僅10月1日當天,美團酒店的入住間夜量突破300萬。

2017年、2018年美團酒店預訂間夜數分別為2.05億、2.83億;2019上半年,美團酒店預訂數量便已經達到1.73億。

該領域的另一個巨頭:攜程(CTRP)早已不披露酒店間夜數,但市場普遍認為,美團的酒店、旅遊預訂數量已超過攜程。

10月份,迎來有史以來的最強黃金週。據業內人士預測,10月美團到店的線上營銷服務收入,或將超過交易佣金收入,美團開始通過平臺,賺容易的錢。

而,這正是短期美團股價飆漲的催化劑。

結 語

那麼未來美團的市場空間有多大呢?

美團給自己的定位是,本地生活服務商。據2018年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7年中國生活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為18.4萬億,預計到2023年增長至33.1萬億元,符合增長率達10.2%。

如此看來,美團所屬的行業規模,並不亞於阿里巴巴所處的電商行業。

但2018年,美團在生活服務行業的滲透率(交易規模/行業總規模)僅3%不到,遠遠不及阿里在電商領域的滲透率。因此,美團未來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提升自己在行業的滲透率。

最新評論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美團連續虧損9年後,終於盈利翻身把歌唱,躋身中國三大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