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進入過節模式,量能萎縮嚴重,資金無心戀戰,消費和科技股均有所反彈,其中科技藍籌表現較強。我在前面講過,科技股未來將會分化,有業績支撐的科技藍籌強者恆強,而單純的概念炒作很難持續。
今天的反彈力度總體比較弱,支撐位在60日線,最低點也打到了2920,短期調整基本到位,反彈仍有空間。
節前只有9月30日一個交易日,接著便是七天長假,出於對風險的擔憂,資金大幅入場的可能性較小,9月收官想必也是以縮量的形式來完成。對於節後的行情,我們更多應該關注巨集觀的經濟政策以及經濟資料,目前的巨集觀態勢就是經濟差、政策鬆,股市的表現一般不會差,所以對於後市不用太擔心,調整反而給了我們機會。大金融板塊將是市場的主要支撐,實際上保險,證券近期調整的也比較多,可以重點關注。
而消費板塊已調整月餘,由於市場的風險偏好仍然較低,且外資持續買入,消費後期的表現值得期待,而且消費板塊的機會也比較多。作為對比,科技板塊我認為仍有調整的空間,很多科技股,並不具有投資價值,不支撐這樣的炒作。
實際上,這輪追高科技股的,很多損失較大,也給我們再上了一課。對於5G、雲端計算等確定性較強的行業,也需要擇優觀察,科技股的投資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市場確實沒什麼好說的,就說說在投資生涯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好了。所有人都想買到穿越牛熊的股票,但是很少有人能忍耐住這期間的波動。
就近期來說,一些醫藥,消費調整月餘,而對面的科技股氣勢如虹,自己的股票還在跌,如果是天天看盤的,很難不受影響,最後忍不住可能就換股了。我想,最根本的問題出在這裡,侷限於眼前,沒有看到未來5年乃至10年的機會,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如果能夠看到市場空間的大,與企業的小,至少就有信心了。沒有長遠的眼光,別說持有10年了,持有1個月都會變得很折磨人。
如何不受市場的影響,巴老其實給了我們答案,那就是不要看盤好了。專注於盤面之外,看盤的時間用來看財務報告,研究報告,研究公司的競爭力,市場的風險等級等等,唯有客觀才能足夠理性,投資並不需要感性。
人們普遍的意識是風險和機會並存,或者高風險高收益,實際上真是這樣嗎?往往高風險的時候,對應著低收益,大家可以想想為什麼。但是散戶一般都是追漲殺跌,我們看到往往都是在市場最熱的時候,一批股民開始跑步入市了,然後等著他們的就是長達數年的套牢。
這就是所謂的賺錢效應惹的禍,股市是個零和遊戲,只有少數人才能賺錢,當多數人都賺錢的時候,這種狀態不會持續,往往可能就是階段的頂部。
真正的大機會往往都在沒人關注的地方,忍耐、理性,是優秀投資者不可或缺的品質,他們的投資生涯往往是孤獨的,在旁邊者看起來,他們往往偏執,保守,沒有激情。但這就是投資的本來面目,試問你做好準備了嗎?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